-
中国古典小说史论
这次修订,除了增写《新版前言》提出“三文原则”,附录台湾版《中国历朝小说与文化》和《中国古典白话小说史论》的序言,以及《白话小说由口传走向书面》之外,对一些尚有可取的重要观点作了更严密的逻辑推衍和发挥,对一些不恰切之处,作了改动,增加了不少论证材料和注解。更大的变动是把此书变成图志本,按照前言所述的“三文原则”,使图与文成为意义互动互补的有机整体。图画都是当做专门学问,日积月累地多方搜集来的,一百六十二图,分别选自一百种左右的古籍、拓本和画册。图的来源相当广泛,地及中外,时及古今,艺及雅俗,于同类中选优胜,异样中见情趣,旨在发挥图志本“多维证据法”的优势。当然图志是个无底洞,个人能力有限,难免还有诸多遗珠之憾。 本书稿是杨义先生在其旧作《中国古典小说史论》的基础上经过重新修订、增补的图志本。本书在原作基础上,强化了文化原我、文化生态、文化通观这“三文原则”,体现出更加充分的现代意识和世界视境。它以中国古典小说文本为中心,辅之以大量的图画,以图文互动的方式对内在于中国文化整体结构中的小说叙事进行“综观”,开拓了文学史解释的广阔视野,把文学史撰述方式推进到一个崭新境界。 -
牛津英国文学词典
本书是《牛津英国文学词典》的最新版本,在科学性、准确性、先进性以及收编词条的广度等方面都达到了新的水准。除去掉了那些与文学关系不大的音乐、艺术方面的内容及那些太古老、偏远或不够重要的作家之外,还增收了大量1939年以后出生的作家,突破了传统文学辞书的一大禁忌。这个版本既保留了之前版本的稳重、缜密,又与时俱进地反映出了后现代多元现状下英国文学的全貌,是所有文学爱好者,特别是是英语文学专业的学生和教授英语文学的教师不可缺少的重要参考资料。 -
一毂集
《一毂集》内容简介:“三十年集”系列丛书的作者是一批如今活跃在学术界和文化领域的著名学者与知识分子。他们大多出生于四十年代和五十年代,对于他们而言,过去的三十年是一段重要而又特殊的生命旅程。 1977年,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恢复,一批“知青”的命运由此而改变,并被投入到与先前的生活完全不同的时代洪流之中。在这潮头多变的三十年里,他们执著地行走在自己选定的道路上,努力保持着自己独立的性格,在汹涌而来的滚滚红尘中,也不曾失却超越性的人文关怀。为着一个信念、一份眷恋,他们不懈地寻觅着。这里的每一本书所记录的就正是他们自己三十年来的心路历程,他们的经历、感受、体悟、思索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独特的精神姿态。 这是他们个人的独特道路,也是我们时代的独特风貌。 -
海上繁花
《海上繁花》主要内容:我开始读张爱玲之早,想起来连自己也觉得印象模糊。“1995年3月”——那时张爱玲还活着,和我在一个世界上?……如果不是购书回来顺手在书的扉页上写了这一笔,我都不知道这么早就拥有了张爱玲“全集”——后面的版权页上印着:“1992年7月第l版,1993年11月第4次印刷——”现在知道那是内地第一套张爱玲“全集”,而且似乎一开始出版社还挺犹豫,“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要求,方便专业工作者的研究借鉴之用”(卷首《出版说明》)。 但《海上花》并不在其中。《海上花》是我l996年购买的。我还买了《对照记》和《红楼梦魇》等,一小册一小册,可单买,但可能是盗版,也可能是“假书”,没多久就给查封了,却可见我关注之切,下手之快——那时候哪里知道分辨和选择版本?反正,我就这样凑成了属于自己的一套张爱玲“全集”。 《海上花》是张爱玲的晚年译作。原作却并非英文或其他外文。倒是中国话——“昙花一现”的(晚清)韩邦庆著《海上花列传》(1892年出版)是也。把中国话译成中国话?因原作系以吴语方+言(“上海话”或者“苏州话”——到底倾向于哪一支则不是我这外地人所能分辨的了)写就,张爱玲将它译成国语并加注一在此之前她先译成了英文——前后费时十几年,付出心血之多,可见珍爱之深(因我的阅读始于张版国语版,以张版为主,在此书名从张版;如无特别说明,引用文字、回数、段落亦从张版)。 《海上花》被张爱玲称为《红楼梦》百年之后的又一高峰——孤峰,断崖。小说以经历了开埠——开放的混乱与繁荣,一面是“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初显、一面却仍属正宗传统中国社会的晚清上海为背景,描写了当时租界堂子(主要是长三堂子——高级伎院;不同于通常“那类”交易场所;倒有一点儿像今天的娱乐圈、时尚圈)男女交往及日常生活情形,并链接至高官富商以及平民草根的各阶层人物生存状态,其人物之多,文字容量之大,文风之“平淡而近自然” (鲁迅对该书的评价),写法之巧——如“穿插”、“藏闪”、“草蛇灰线”、 “伏脉千里”——构造出一个伟大和有趣的文学迷宫世界,和《红楼梦》确有一比;而以它出现的时间,大约可算得上“最后一部”——中国传统小说的一个完美收官 《海上花》在某些方面比《红楼梦》更好看,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更亲切——《红楼梦》也不过两百多年,那是另一个时代,时的巨大冰川切下,让它和我们所在的陆地分裂开了,却把《海上花》和我们划在了相邻——近现代。 “职场”与名利场的手段与倾轧,“人生”这场斗争,女性情感与生存的冲突、幻灭, “移民城市”与“转型社会”之下的个体处境……这一切也都是我们毫不陌生的。这书里有张爱玲所推崇的“通常的人生的回声”。 但这书却远不及《红楼梦》那样家喻户晓,是寂寞的书。张爱玲为此叹息日: 《水浒传》被腰斩,《金瓶梅》是禁书, 《红楼梦》没写完,《海上花》没人知道。 -
当代小说或世界的问题性
小说成了文学创作的核心体裁,也是大众读者如今阅读最多的体裁。小说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是三十年以来。分析当代小说,不啻于潜心于西方小说传统和其他文明之小说传统的核心,那里交织着范式和独创性。这样做激发着新的主题和新的理念,我们应就此展开对话,并让这些主题和理念展开对话,如人的主题之再现观和实践的改变,如超越个体的人类学意图等。这些新的特征使当代小说与所谓的传统小说相对立,后者以继续的方式阅读经典现实主义小说、现代主义(现代派)小说、新小说和后现代小说。一种小说的演变甚至革命正在发生,明确发生于欧洲和北美,尤其发生在拉丁美洲、亚洲、非洲和新西兰。贝西埃这部大作对当代小说的国际创作现实和背景进行了全景式的思考和分析。 -
小说门
本书是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小说的艺术”的最终成果。这是一部系统化的小说理论著作。作者从“古典”和“现代”的双重维度,探究了古典小说与现代小说的重大差异,在指出两者差异的同时又揭示了两者所共同遵循的小说艺术的基本面。书中若干富有新意的判断来自于对大量小说文本的精细阅读,也来自于对古今中外小说理论的吸纳与辨析。在坚持学理的同时,作者将自己在创作实践中所感悟到的若干小说艺术的奥秘,上升到理论层面,直接进入表述。其中,“摇摆”、“渗延”、“情调关系”等一系列观念,都是以前的小说理论中未曾有过的。本书既是纯粹的学术著作,又是小说创作的入门之书。 目录 绪言 第一章 缘起 1.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小说史 2.永在:故事 3.书写经验的最佳文体 4.无所不能:再造一个世界 5.与游戏精神的契合 第二章 经验 1.小说与个人经验 (a)小说意义上的个人经验 (b)小说的自传性 (c)失败者:在个人经验之外的徘徊 (d)个人经验与集体经验 2.经验与经历 (a)经验大干经历 (b)自诉与拒绝自诉 3.极端的个人经验 (a)私人经验 (b)极端经验 4.动词意义上的经验 (a)命运:经历的书写者 (b)“深入”与“投入 5.理性与经验 (a)心智的力量 (b)理性:无法否决的力量 第三章 虚构 1.从前:对虚构的回避 (a)以虚构开始的小说史 (b)对“虚构”之名的躲闪 (c)想像等于回忆 2.小说家:准造物者 (a)对“虚构”的全面认定 (b)准造物者 3.对“虚构”的现代性理解 (a)存在的虚构性 (b)现代小说的策略 4.无法遗弃的真实性 (a)基本行为:观察 (b)似真性 第四章 时间 1.压制与自由:时间 2.“渗延”困境 (a)对“渗延”这一术语的界定 (b)情感:渗延状态 (c)空间化 (d)对策 3.切入与回旋 (a)纸上:时间游戏 (b)切入 (c)建立主体化的时间格局 4.速度 (a)均匀:一种失败的速度 (b)减速与加速 第五章 空间 1.一切皆发生于空间 2.场面 (a)场面:小说的单元 (b)大场面与小场面 (c)单一场面与众多场面 (d)无人之境与有人之境 (e)场面也是角色 3.特别空间 (a)异境 (b)目的:试验人性 4.重组与虚幻:新空间 (a)符号空间 (b)位置也是一种性质 (c)虚拟空间 5.“空间”概念的现代性理解 (a)对物质性空间的蔑视 (b)分别以“空间”和“时间”作为核心概念 (c)内空间 (d)对大信息量场面的追求 第六章 悬置 1.悬置 (a)小说:叙事 (b)小说的忌讳:判断 (c)“自然而然地 (d)“含而不露 2.零度 (a)“感动”文章 (b)古典的节制 (c)零度写作 (d)悲悯情怀 3.“介入”与“隐退 (a)戏剧化的叙述 …… 第七章 摇摆 第八章 风景 第九章 结构 后记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