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威:教育即生活
本书全文收录了杜威最具有代表性的讲演《教育哲学》和《社会哲学与政治哲学》,并收入了几篇重要评论,书后附有杜威在华活动年表。本书追寻大师行迹,记录大师风采,生动地再现杜威在中国讲演的历史盛况,充分反映杜威的中国观。 -
杜威全集
《杜威全集》早期著作(1882-1898)是在“现代语言协会美国作家版本中心”的指导下,在南伊利诺伊大学杜威出版项目合作研究的支持下完成的一个现代文版本。出版内容包括五卷:第一卷涵盖了1882-1888年期间的作品:第二卷(《心理学》),1887年作品:第三卷,1889-1892年作品,第四卷,1893-1894年作品:第五卷,1895-1898年作品。单行本《约翰·杜威著作导读》提供了杜威全集的导读文章,以及按主题排序的全部著作目录。 -
实用主义
《实用主义》:尽管实用主义在不同的演变阶段以及不同的代表人物那里存在某些差异,但他们的基本思想倾向是一致的。首先,实用主义是一种有关流变的哲学。对流变的敏锐意识是现代心灵的特征,从这一点上看,实用主义是时代精神的产儿。实用主义反对传统哲学所追求的现象之流下的永恒实在和真理,因为实在是流变的、偶然的、暂时的,没有什么永远固定不变的东西,现代科学就揭示了宇宙的流变的本质,因而任何普遍的绝对的实在理论或形而上学是不可企及的,唯一可能的是对特定情境的探究,而每一个探究活动都是一个试验,其结果或多或少是不确定的、或然的。能认识到这种流变性也就处于一个能明智地处理偶然性的有利位置上,否则就会受偶然性的摆布。因为生存本质上是由事件的不断演替构成的了这种经验的直接给予是生命的组成部分,不可将其置于抽象的思维之下。第二,实用主义的科学方法论和创造认识论。现代科学摧毁了旧的绝对,但它也给人们提供了一种新东西——科学的方法。实用主义者深深地为科学方法的成就所打动,力图在哲学上系统地表述这种方法,杜威还把这种方法运用于人和道德问题。科学的方法是探究的方法:观察、实验、构造假设、运用反思推理。通过这种方法,人们可以摆脱杜威称之为“不确定状态”或皮尔斯称之为“困惑状态”的境况,进而建立有序整合的信念.科学方法充分体现了人的理智的创造性,在实用主义者看来,人的思想不是在大脑中进行的某种主观的、非物质的、与客观的外部世界迥然有别的东西。他们认为,观念是在人的有机体和它的物理和社会环境积极的相互作用的经验中产生的,心灵是经验的产物。因此,实用主义者拒绝“消极的旁观者”的认识论,.而引进了积极的富有创造性的主体。心灵不是被动的产物,每个个体都是独特的,他的创造性活动都可能产生独特的贡献。第三,在社会理论上,实用主义者是坚定的个人主义者。实用主义是从个人、个人的活动和事业出发研究和解决与人有关的哲学问题。实用主义者把整体看作是特定目的的手段,把个人的福利看作是目的。教育的目的是使每个个体的生活丰富,而教育的任务是促使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完全的社会秉性。当然,对社会的强调也是实用主义社会理论的重要方面。与自然主义的狭隘的生物观点不同,实用主义者认为现代人的环境的最重要部分是社会的,社会环境是人所有的全部环境的最为独特的方面,重建环境是人所具有的惊人的品质。因此,实用主义的个人是社会性和个性的统一,杜威把它看作是新的民主的真正的哲学表达。新民主既坚信每一个普通人的唯一的独特性、又强调社会的重要性。第四,实用主义者持功能道德理论。他们认为永远不变的或普遍存在的行为准则是不可能的。道德问题是相对于特定时代和地点而言的。杜威宣称道德价值内在于初始经验事实,道德判断导致经验的重新组织。人是创造者,幸福或完全的满足是成功的经验整合的产物。通过改变环境,增进他本人和同伴的福利,人也就实现了最高的满足。 -
杜威文选
约翰·杜威,美国著名哲学家,实用主义的集大成者。他把实用主义思想运用于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对实用主义在美国以及其他一些国家中的传播起了巨大作用。他的知识十分渊博,不仅在哲学领域内享有盛誉,而且也是一位很有影响的教育家和政治家。他在心理学、伦理学、美学和社会学等领域也颇有造诣。 杜威一生的论著甚多,总计著作30多部,论文近千篇。本卷限于篇幅,只从其中选译26篇,按文章内容大致分为7个部分,每个部分中的文章基本上按时间顺序排列。鉴于他在哲学和教育等方面的部分代表作已有中译本,本文着重选译尚未有中译本的论著,对于少数有中译本论著的章节,也根据原著并参考中译本做了重译。 在第一部分关于实用主义的3篇文章中,头一篇文章相当详细地阐述了实用主义从皮尔斯、詹姆斯到杜威的历史发展,特别是杜威在哪些方面继承和发展了皮尔斯和詹姆斯的观点。第二篇文章详细阐述杜威如何从早期信奉的黑格尔主义或新黑格尔主义的绝对主义,转向他后期坚持的实验主义。第三篇文章扼要陈述杜威在哲学、道德、宗教、政治、教育等方面的基本观点。 在第二部分关于哲学改造的3篇文章中,头一篇文章侧重于分析达尔文的进化论对哲学的影响,这主要是用变化、发展的观念取代固定不变的观念。第二篇文章详细解剖过去的哲学观的种种弊端,强调对之进行矫正的必要性,即哲学改造的必要性。第三篇文章从分析传统的“经验”概念和“理性”概念着手,批驳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基本观点,主张用实用主义或实验主义把这两种观念结合起来。 在第三部分关于进化的自然主义的4篇文章中,头一篇文章阐述直接经验主义的基本原理,特别对“直接的”一词做了详细解释。第二篇文章在解释经验和实在的关系问题上,对麦吉尔瓦里教授的批评做了一个简短答辩。第三篇文章摘自杜威的代表作《经验与自然》一书,它从强调经验与自然这两个核心概念的密切联系着手,详细阐述经验方法和非经验方法之间的区别,主张哲学应采取经验方法。第四篇文章探讨经验理论和自然理论之间的关系,并回答了柯恩和霍金在这个问题上对他提出的批评。 在第四部分关于实用主义的形而上学的4篇文章中,头一篇文章从形而上学研究与科学研究的区别着手,强调形而上学应研究一切存在物的那些终极的、不可归约的特征,这就是多样性、相互作用与变化。第二篇文章阐述他对事件和时间的看法,强调事件与时间(过去、现在,特别是未来)的密切联系。第三篇文章详细阐述“语境”这个概念的意义,强调忽视语境对思想的影响,就会在哲学中造成种种危害。第四篇文章强调个体和时间的密切联系,个体始终处于发生、发展和消灭的时间过程之中,连续性是个体的真正本质。 在第五部分关于探索、判断、真理的4篇文章中,头一篇文章详细考察探索的模式,包括探索的先行条件、问题的设立、问题解决的确定、推理、事实,意义的操作性以及常识与科学探索的异同等等。第二篇文章考察判断在反思活动中的地位,指出判断是思维的构成单位,分析判断的种种特征,考察分析和综合这两种判断的功能。第三篇文章是在“真理问题”这个总标题下所做的三次演讲。头一次演讲讨论为什么真理会成为一个问题,分别评论常识的真理观、唯理论的真理观以及科学的真理观。第二次演讲讨论真理与后果的关系,分析符合论和连贯论所面临的理论困境,强调实用主义真理观的优越性。第三次演讲讨论客观真理问题,把客观真理看作对事物所做的一种解释,这种解释使这些事物在促使人的目标和人的活动效能释放出来方面有成效地发挥作用。第四篇文章通过他与罗素在真理问题上的论战,阐述了他关于知识是一种有根据的可断定性的观点,声称他的真理观是一种操作意义上的符合论。 第六部分关于道德、价值、人性的3篇文章中,头一篇文章论述道德行为中的三个独立因素,强调道德情境中的不确定性和冲突,把关于目的的道德理论和关于规则的道德理论做了对比。第二篇文章分析关于价值问题的讨论中需加以界定的4个问题,如那些被称为赞赏、珍视的态度与愿望、喜爱等等之间是否有联系,前者是不是价值存在的充分条件,评价命题与科学命题有什么区别等等。第三篇文章讨论人性是否会改变问题,批驳了人性不变论,论证人性可变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七部分关于科学、教育、政治的5篇文章中,头一篇文章分析科学和社会之间的相关作用,认为科学的发展已给人类带来丰富的物质成果,但人类尚未有效地控制科学对社会的负面影响,这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第二篇文章强调教育哲学的重大作用,认为科学和哲学的联盟是搞好教育的基础。第三篇文章陈述杜威关于教育的基本信条,包括他对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学校、教育题材、教育方法以及学校与社会进步的关系等问题的看法。第四篇文章详细阐述自由主义的历史发展、主要贡献和消极影响,自由主义与激进主义的异同等等。第五篇文章着重阐述民主概念,认为民主是一种个人的生活方式,它的要旨在于相信人的经验能够产生一些用以使未来的经验有序增长的目标和方法。 -
民主與教育
2006年台灣社會的失落與焦慮 十年教改的癥結 90年前,答案就寫在這本書裡 對於人類文明以及教育的發展,為什麼來到今天這裡,杜威以他深邃的思考,盡可能淺顯的文筆,做了一次兼顧總結與展望的說明,陳述一個置身在所謂「民主」社會裡的人,應該如何面對「教育」這件事──教育下一代,也教育自己。這絕不是只有教育者才要讀的書,這是每一個思考自己到底適合做什麼,而且得到伸展志趣的機會的人,都應該一讀的書。家長,可以了解對自己與學校,應該抱有哪些認識與期待;學生,可以體會自己的困頓與不足,根源問題何在;教育者,可以明白今天所有改革的盲點何在;政治人物,可以清楚自己正在如何或直接或間接,或幫助或摧毀自己社會的教育,以及未來。這不只是西方教育史,也是整個人類文明發展歷程上的一部劃時代著作。 作者簡介 約翰.杜威 John Dewey, 1859—1952 美國哲學家、教育家、心理學家。實用主義哲學的代表人物,引領進步主義教育(progressive education)運動,深刻影響了二十世紀美國的教育思維,中國五四時期的胡適等人也倍受啟發。杜威1884年取得約翰霍普金斯哲學博士學位後,執教於密西根大學,開始關注教育課題。1894年至芝加哥大學任教。彼時,一派以經驗為基礎的知識理論——實用主義——方興未艾,杜威為詹姆斯(Williams James)的學說撼動,原先的唯心思想遂而轉向實用關懷。這段時期杜威開始嘗試落實教改理念,他創立實驗學校,實施從活動中學習的教學法。1904年杜威到了哥倫比亞大學,在此度過最後的近四十年學術生涯。在此多元思想激盪的環境裡,杜威不僅在知識論及形上學的題目上著述頗豐,也延續對於教育理論與實踐的興趣,陸續完成《我們如何思考》(1910),及《民主與教育》(1916)。後者完整體現了一個將哲學、心理學結合社會實際發展的實用教育哲學體系,為杜威在教育領域的最經典之作。杜威同時也投身公眾議題、平權運動,是重要的社會評論家。 -
评价理论
约翰·杜威,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相比皮尔士和詹姆斯,他的理论更具备一种综合的特征。杜威的实用主义,主要采用的仍是分析的方法,但特点是将逻辑的与伦理的问题结合起来探讨。因此,价值以及与此相关的哲学问题,是杜威实用主义的理论兴趣所在。 《评价理论》这本书的主体,选自美国芝加哥大学出版的“国际统一科学百科全书”中的一章,是作为科学统一的基础理论来对待的。这本书,集中了杜威有关评价理论的多篇论文,比较系统地反映了杜威哲学对待价值问题的思路,并对人文社会学科的科学建制工作提供了原创的、富有成果的论述。 目录: 译者序 第一部分 评价理论 一 评价理论的难题 二 作为喊叫的价值表达 三 作为喜欢或讨厌的评价 四 评价命题 五 目的与价值 六 目的与手段的连续性 七 评价理论纲要 八 评价和社会理论的状况 第二部分 关于价值和评价 评闵斯特伯格《永恒的价值》(1910年) 价值问题(1913年) 评价的对象(1918年) 评价和实验知识(1922年) 价值、喜欢和考虑(1923年) 价值的含义(1925年2月) 价值,客观指称与批评(1925年7月) 评价判断与直接性质(1943年6月) 关于价值的几个问题(1944年8月) “价值”领域(1949年) 参考书目 译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