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能成为领导羊
《谁能成为领导羊》作者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MBA课程的访问教授,作者以其在华润创业公司任执行董事及CE0期间所进行的企业战略、领导与管理等各项工作为背景,生动细致地阐述了各项管理工作的精髓和要点,内容主要涉及企业并购与整合,CE0的聘用、解雇与激励,公司治理,财务管理,企业上市,资产管理,预算,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管理哲学等诸多方面,其中包括华润啤酒、华润与万科公司、Esprit公司等的收购案例,并收集了不同时期作者的经典管理文章和随笔。 文中收有作者在墨尔本、北大等地所写的管理随笔,另有4篇是作者专为《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撰写的文章。 -
找我2
《找我2》是《找我1》的延续,也是对《找我1》的全面提升,本书拥有更强势的影响力、更开放的主题、更毒辣的评论、更具代表性的作者、更厚实的内容。不同背景,不同人生阅历的管理者、过来人,对企业管理、职场发展和创生人生中的诸多难题,进行了辛辣的点评。这些令人左右为难、辗转反侧思而不解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一定有适合读者的答案。 本辑精选了25个管理案例,均为真人真事,内容涉及升职、跳槽、创业、职场性骚扰、替老板背黑锅等诸多职场中人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难题。热评问题包括:1.四大会计师行里夹心阶层的困惑;2.老板如何用好职业经理人;3.平台重要,还是领导重要;4.现在的工作味同嚼蜡,我是否该自己创业;5.客户服务中心经理为何“滑铁卢”收场;6. 如何杜绝业务员飞单;7.面对私交不错但不符合工作要求的下级,怎么办;8.经营了3年的幼儿园,教育局科长要撬走,怎么办;9. 对外人,我打肿脸充胖子;对员工,我该如何……在延续上一辑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本辑又新增了理论概括性的点评和有实操经验的老板点评,讨论的问题更加接近人性和心灵深处,整体风格更加“接地气”。 -
褚橙你也学不会
这本书,柳传志带病读完深受感动,宁高宁读完立刻要求下属学习,任志强陈春花肖知兴宋新宇等倾情点评。一篇让柳传志宁高宁任志强提笔的案例,一次历时8个月从云南到澳洲的研究,一顿继海底捞之后的盛宴,一曲让互联网思维颤抖的镇魂歌。 畅销书《海底捞你学不会》作者黄铁鹰60岁再度出山,深入褚橙产地哀牢山,探访中澳两国橙产区,柳传志、宁高宁、任志强、陈春花等大咖汇聚点评,揭秘褚时健75岁再次创业,褚橙热卖背后的秘密,告诉你如何做一件事成一件事。 你之所以听说过褚橙,是因为这些你从未听说过的故事…… “中国现代商业史应该有褚时健的案例”,在王石的建议下,黄铁鹰与他的团队来到褚橙产地云南哀牢山…… 历时8个月,跨越中澳两地,修改11稿,倾情点评23篇,得褚老本人前后两次审阅,《褚橙你也学不会》告诉你,褚橙热卖的原因是什么?褚时健傲视同行的秘密是什么? -
找我1
《找我1》荟萃了20个精彩的企业管理、职场的案例,这些案例是由100多名企业、职场资深人士,从4000多个案例中精选出来的。全部案例都是真人真事,来自包括北大光华管理学院MBA学生在内的、正在奋斗和求索的企业和职场中人。他们提出了一个个难题,由找同行网的资深人士根据自己“过来人”的经验进行“五味”点评。《找我1》既是一个故事汇,汇集了当事人和点评人的故事和经历,也是一个智慧汇,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视角分析同一件事情,现实变得如此立体、性感和迷人。 这些难题看起来都是两难选择,左右皆错,但真正的管理者和聪明的职场人士,有能力为两难问题提供两全答案。在中国谁没碰到过有背景的员工,如何安排他们?请看“如何管理有背景的下属?”。公司的一、二把手不合,作为下属如何应对?请看“一仆二主,我该怎么办?”。政府调控经济的手段粗暴但有效,企业家在冰火两重天的环境中如何生存?请看“小秦该继续赌下去吗?”。 海报: -
斗大黄金印
在北京的东北人,在广东的北方人,在香港的大陆人,在海外的华人——一路歧视;下乡知青,人大的研究生,华润创业的总经理,澳大利亚的移民,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访问教授——一生写传奇。 作者沿现代财富和文明之流溯源而上,一次次的拼搏,一次次的蜕变;二十年的变革,一段从社会底层到顶级成功的心路历程,一个引领风骚的俊彦之士的风趣人生;江湖风雨,人生苦辣,无不跃然纸上! 作者非文字科班出身,但万卷书万里路万般滋味,性情所至,信手手拈来,洋洋洒洒,令人不忍释卷。 传奇经历,风趣文字,文明智慧,纯真情情。 本书容纳了许多有份量的“中年黄铁鹰”的故事。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铁鹰都具备一个优秀企业家的条件,这也有助于作者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快速成为一名别具一格的亮点教授。按照MBA学生的评价:他所开设的“中国MBA实战案例研讨课”,毫无疑问是足以影响人一生的经典课程。 本书的66篇文章看起来像一锅热热闹闹的“东北乱炖”,细品起来,却是一份份精致的、易于消化的佳肴。它不是万灵药,更不是“体验”后的“不容置疑”的说教,而是作者对自己丰富多彩的人生积淀的提炼。书中没有任何一篇假定读者比作者愚钝的教导,每篇都是一座他与读者用心来沟通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