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戀PI
你對詩人的想像,是否還是弱不禁風、奄奄一息?你對詩的印象,是否還是高不可攀又乏人問津?《網路與書》第二期<詩戀Pi>,將顛覆你對詩的看法,揭開詩的神秘面紗。 詩戀「Pi」,是派,是癖,也可能是某種腹部氣體排放出來的聲音。不論你是否已經染上吟詩作對的惡癖,還是純粹 喜歡聊詩打屁,想在漫漫寒冬裡燒美麗的文字取暖,都少不了這本火辣的<詩戀Pi>。它將告訴你,你今天的心情適合讀哪一首詩?小說家筆下的詩人都是什麼德性?進入網路的盛世,有哪些人還在秘密寫詩?有哪些是發生在音樂中的詩?想要讀詩卻苦無門道,我們還精心推薦你50本重量詩集。還有畫家幾米、評論家楊照、南方朔等八位戀詩的狂熱分子,與你分享一首心目中的夢幻詩作。 -
一個人
無論是出於自願或不得不然,選擇單身的人是越來越多了,他(她)們有著情感、經濟與活動上的自由,但同時又必須面對無人分享與分憂、無聊與孤寂的問題。另一方面,不只是婚姻定義上的單身,「一個人」的狀態其實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處境,它以各種形式出現,是極為重要的生命情境或態度。本書的主要目的,是要在單身與個人化社會的趨勢裡,探討一個人的各種狀態、價值與難題,從而在其面對自我、親人、人群社會時,能有一種從容篤定的平衡關係。主要內容如下: 第一部份 我們先搭建起一個人在都會中生活的種種場景。首先,藉由幾位藝術表演者的在台北獨奏、獨舞的畫面,呈現一個人在現代都會角落的各種氛圍。馮光遠則以黑白照片紀錄了八0年代的紐約,凝結了某個時代的一個人的感覺。接著,康旻杰以美國東西岸的洛麗及西雅圖兩個城市為例,探討適合一個人生活的城市,並回頭看台北。歐陽應霽則從個人化的產品設計,談它如何反映、影響一個人。 第二部份 我們討論型塑一個人的歷史、文化與心理狀態。孤獨是一個人的重要元素,葛兆光從皇帝以「寡人」自居,到文革時期行為思想一致的群眾,談他對孤獨與寂寞的理解。我們還從刺客及太空人身上,探討什麼是孤獨的力量、孤獨的自由及孤獨的徹悟。隨後,張惠菁從哲學家塞內卡、基督教隱士聖保羅、屈原、陶淵明這些歷史人物身上,分析他們如何面對自我、如何實踐一個人的價值。此外,我們從人物、愛情、物件、思想四條軸線,描繪關於一個人的歷史發展。 第三部份 本書的專輯,我們主要談的是單身的的各種狀態。首先,李康莉從失戀、網路交友、自慰等諸多有趣的角度,呈現一個人酸甜苦辣的感受。柯裕棻以這些年來留學、教書與情感路上的經歷,談她的人生路上的獨行感受。相對地,一個男人又是如何閱讀女人?那會有好幾種分法。如果大家都不結婚,這社會變成怎樣?劉維公從結構面分析了單身/個人化社會趨勢的成因及其影響。單身是自由自在的,我們提供了50種維持單身的方法。寵物是單身者重要的慰藉,從一隻貓開始,我們進而討論了個人與外界的種種關係。一個人睡是什麼滋味?只要重新檢視「床的一族」,就不用和孤枕難眠劃上等號。有了婚姻生活的人,仍應保有自己的主體性,這方面劉黎兒提供了她的看法。接著,我們請張惠菁、顏忠賢、深雪、李照興、尹麗川、石康等兩岸三地的作家,寫下她(他)們在10月11號這天的日記,從中勾勒了單身的各種心情。此外,還有紅膠囊與萬歲少女兩位男女獨居者,用圖文方式介紹他(她)們的家,並作一對照。 第四部份 談一個人與社會的關係。在頻繁的人際互動中,每個人都需要獨處的時間及私密的空間,莊慧秋為我們作了分析。劉永毅則從面具的意象,談一個人如何向外界呈現自己。此外,在高齡會社會中,我們也探討了老人獨居問題,並且從失業的人、墓場看守者等身上,看到社會上不同階層的人如何處於一個人的狀態。接著,分別從紫微斗數及心理測驗的角度,看看自己是怎樣的一個人。第五部份,張大春寫了關於一個落魄的人,如何憑著一枝筆,最後脫胎換骨的故事。最後,我們整理了與一個人主題相關的50本書與網站。 -
夢想Dream
夢想,是個遠在天邊,也近在眼前的東西。 說遠在天邊,是因為太多時候我們是把夢想拿來說的。永遠說說,永遠不會實現。 說近在眼前,是因為夢想也可能是想了就做,做了就可成的。 夢想,是個遠在天邊,也近在眼前的東西。本書集合了形形式式的夢想:探險、愛情、科學、和平、家庭、商業,甚至是性別。我們分享了古今中外的夢想家,如何成為理想的實踐者,以及如何在最不可能的情況下,還保有一個夢想。不論成敗,我們還是要快樂地享受夢想。本書的主題為「夢想」。內容重點包括:古往今來人類各式各樣的夢想(探險夢、愛情夢、科學夢、和平夢……)、如何在最不可能的情況下,還保有一個夢想。思考自己到底有什麼夢想。行動—現在就知道如何開始行動和把夢想落實。快樂地享受夢想,不論成敗。 本書重點內容包括: 《吉訶德先生》問世四百周年紀念 7到70歲的夢想大調查 著名平面設計師Akibo訪問 超級女聲滿足的商業及其他夢想 九夢:愛情之夢、財富之夢、和平之夢、自由之夢、玩樂之夢、理性之夢、科技之夢、革命之夢、生命之夢 -
音樂事情 Something about Music
從原始的歌到樂器的發明;從留聲機時代的爵士樂到錄音帶音樂;從隨身聽、MTV到數位化的iPod,聽音樂的模式一直在改變。本書談的是音樂的力量,如何感動人,以及在社會文化層面上產生影響力。經歷民歌、情歌、台語搖滾時代,今後的創作者又將面臨什麼情況? ◎本書內含《音與樂》CD -
少一點Less
今天是個「加法思想」當道的時代,不管針對什麼東西,好像只知道不斷的要。 但萬事萬物都有限度,過量的需求,對自己、對整體環境都會造成傷害。要自過量的迷惑中脫身,不難,一切就從「少一點」開始。「少一點」不是「少很多」的極簡,而是一個簡單可行的起步。 本書介紹了「少一點」的歷史、藝術之美及實行的方法——包括吃、消費、工作及城市的生活步調。同時,遍訪朱銘、張照堂、胡德夫、吳興國、張妙如等等各行各業的菁英,談工作中「少一點」的哲學,而資深廣告人鄭松茂也剖析了他的「微型人生」看法。此外,書中還策畫了問卷調查及徵文活動。想知道台北人希望台北市及自己本身什麼東西該少一點嗎?答案就在本書中。 相信讀者可以發現,「少一點」之後的減法生活,自己會更自由,世界也將更遼闊。 -
做愛情
知識性:「Love maps」回溯自古以來與愛情有關的藝術發展、社會文化的變遷,並兼及愛情事件對歷史的重大影響,此外特重發掘20世紀的愛情樣貌,蒐羅文學、音樂、電影等多種藝術型態在演繹愛情上的發展,以及二次世界大戰和新科技的萌發如何造成世界整體性的變動,並永久改變了兩性在愛與性上的關係,是對刻畫愛情演變史的首度挑戰。 文化性:從各種角度談論愛情,如愛情與文學、音樂、電影、科技、空間的關係,以及各種不同的思想對人們愛情觀的影響。除了界說東、西方愛情文化的異同,也以手法新穎的文學作品,來表達資訊科技的發展對愛情文化的重達影響。此外並佐以個人愛情關係的簡短訪談,是以有趣的迷你手法來製作21世紀初愛情關係的體檢。 工具性:推薦共計50本古今中外值得一讀的愛情相關書籍,從純文學作品到知識性專論、異性之戀到同性之戀、愛的精神面到愛的情慾面……讀者可按照個人閱讀習慣及喜好選讀。22個有關愛情的網站則是讀者上網閱讀、聽音樂、欣賞藝術作品或交友的指南,兼具吸收新知、上網休閒及實用。 娛樂性:大談做愛與享受性愛,為本書添加辛辣與流行感。大量的圖片、影像使本書活潑生動,「愛情,是兩個人的事」更利用攝影作品體現多種不同年齡、形式、文化下的愛情關係,使本書具有高度的時代感,讀者可在閱讀之餘悠遊於影像所呈現的愛情多元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