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遇見都市
本書結合古典與當代都市研究取向,揭露都市研究的知識根源,以及通常未受承認的事實,即有關城市的經驗性與理論性觀點,其實彼此互蒙其惠。 追溯一個多世紀以來,城市概念的重要發展,包括韋伯、齊美爾、班雅明與列斐伏爾著作中,現代都市理論的基礎,以及諸如哈維和柯司特等當代都市理論家,乃至於洛杉磯都市理論學派的著述。個別章節探討大都市的調查研究,包括布斯(Charles Booth)與威爾遜(WilliamJ.Wilson)的當代都市研究,以及其他工業城市研究取向,涵蓋花園城市運動到「新都市主義」,並考察新興資訊和通訊科技的衝擊,以及日趨分散化的都市網絡,這一切都引發有關傳統城鎮景觀在可行性,以及實質和社會認同上的重要問題。該書的結論呼籲,如果我們要實現城市的豐饒潛能,就必須針對都市問題,在理論與實踐上採取更為全面而整合的研究取向。 -
长安与洛阳
汉唐时代,中国文化走向成熟,形成了"天下为一,万里同风"的盛世,产生了强大的生命活力;汉唐时代,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被称为"汉唐盛世"。而盛世辉煌,则又集中体现在王朝的帝都上,汉唐帝都孕育并集中体现了恢宏阔大的"汉唐雄风"和"汉唐气象"。本书以汉唐帝都长安和洛阳为切入点,以汉赋、唐诗、唐代小说和笔记为主要研究对象,系统探讨汉唐两代帝都文化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汉唐帝都文化影响下的文学活动和文学现象,以及这些文学活动和现象所展示的独特的人文景观和帝都意象。 -
城市的记忆
本书围绕上海城市文化传统与城市精神这一主题,着重从上海的三种文化传统,即明清以来的江南文化、近代的殖民文化传统和革命年代的社会主义城市传统,研究上海都市从历史到现实多元复杂的文化传统,并研究不同的文化传统之间的断裂与延续、它们之间的历史转型过程。该书第一章导论,系统分析了上海的城市文化认同、多元的城市文化传统、上海城市文化性格中的多歧趋向,并对上海的城市精神作了探索性的讨论和定位。在此基础上,之后六章通过印刷、电影、小说、传媒、生活方式、城市空间等角度展开具体论述,仔细研究和分析上海的城市文化精神和城市历史传统。 -
城市的精神
从乡村到城市,从城市到全球,人类正在经历高度的城市化和全球化的进程,城市的同质化越来越严重,漂泊和乡愁成为人类共同的命运,越来越多的人或主动或被动选择在城市落脚。如何认识一个城市,如在城市成就自己的美好生活?本书两位哲学家用街头漫步和聊天的方式考察了世界最具吸引力的九大城市:耶路撒冷、蒙特利尔、新加坡、香港、北京、巴黎、牛津、柏林、纽约,不仅描绘了每个城市丰富多彩的历史,还从小说、诗歌、传记、旅游指南、建筑标记及作者的亲身经历等多种素材中撷取资料论证其观点,论述了每个城市的精神是如何体现在各自的政治、文化和经济生活中的,大城市的历史、文化和政治中探寻九种独特的城市精神,这些城市通过保有独特的精神而在全球化过程中保有的独特的个性,给予在城市生活的人最重要的身份认同,读者可以看到身处城市的人对城市精神的自豪感是如何抗衡全球化带来的同质化倾向和遏制民族主义泛滥的主题。 -
城市九章
陈冠中,出生于上海,长大于香港的著名文化人。先后就读于香港大学社会科学系及波士顿大学传播学院。1976年创办香港《号外》杂志并任总编辑及出版人至1998年,曾监制及策划多部香港及美国电影的制作;从1990年代起,穿梭于内地、台湾及香港之间,从事媒体、文化和娱乐产业经营,目前在北京居住。本书系作者所撰的一系列城市笔记,包括:《半唐番城市笔记》、《我这一代香港人:成就与失误》、《波希米亚北京》、《台北嬉谱》、《台北的质感》等,漫游两岸三地的城市文化,以独特的眼光审视都市前卫现象与观念意识,并提出自己对城市文化的理解。 -
城市文化经济学
《城市文化经济学》主要从文化、经济与技术相互融合的角度探讨了文化生产与城市产业集聚之间的密切关系,阐释了现代文化产业的经济逻辑和经济结构,并说明了世界性城市成为现代文化产业发祥地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