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的神话
本书揭示了古代晚期到中世纪早期欧洲族群演化的真实版本,内容囊括从古代希腊到20世纪南非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浪漫主义政治哲学、“科学的”历史学、印欧语文学和民族考古学等看似中立客观的学术工具共同创造了滥用和曲解历史的民族主义史学,为族群民族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历史依据。书中, 格里不仅考证了古典晚期和中世纪早期欧洲的族群演化,还阐述了民族主义史学在1800至1900年形成的过程及其产生的灾难性影响。作者以广阔的学术视野和巧妙深刻的论证,向公众展示了历史的复杂性和变动性。
*媒体/名人推荐
在种族主义、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纠缠混融的当下,这本有关欧洲中世纪早期族群演化的经典著作,在探索真知、道德警省和学科责任等多个方面,为我们树立了榜样。——罗新(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一本极为出色的通俗作品。书中勾画了现代欧洲国民国家的源头,以及演化过程,再次证实了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有关国民国家的命题:它们是想象的共同体。它们的形成,罗马和基督教是两个关键因素。“蛮族从帝国里消失了,所以罗马人也绝迹了。”作者这句精彩的总结,试图说明,虽然现代国民国家其来有自,但它们与祖先的“家族相似性”都非常可疑。——刘苏里(万圣书园创办人)
这部极具原创性的著作,以与众不同的视角探讨了现代学术圈中的热议话题,同时又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到这些争论与现代欧洲史的密切联系上。在思路的清晰度方面,这本书堪称典范,值得广泛阅读,它必然会引发学者间的一番热烈讨论。——彼得·布朗(普林斯顿大学荣休历史学教授)
-
雨林里的消亡
20世纪九十年代,年轻的人类学家唐·库里克,只身走入巴布亚新几内亚热带雨林中,位于一片沼泽地中央,人口仅两百的小村庄嘉普恩,记录一门濒临消亡的当地语言——泰雅博语。到达后他就深深领悟到,如果不理解说这种话的当地人的日常生活,就不可能真正学会这门语言:你必须要了解他们如何与自己的孩子沟通,如何争吵、八卦和开玩笑。在这段跨越三十年的时光中,他反反复复拜访当地,每次都停留数周到半年多的时间不等,亲眼见证了语言环境日渐稀薄,记录下他所能学习到的一切。与此同时,他也发现自己已经义无反顾地融入了嘉普恩村民的生活与世界,与他们的悲欢和命运产生了交融。
本书英文版出版当年,即入选美国《时代周刊》推荐当季必读书目和《美国国家地理》当季最佳旅行类图书,受到媒体广泛关注和读者好评。
-
美国的分裂
普利策奖和美国国家图书奖得主、肯尼迪总统的特别助理、美国重量级历史学家小阿瑟•M. 施莱辛格作品简中版首次引进
战后美国最擅长叙事的严肃史学家,作为时代和事件的亲历者,提供全局性和独到性的历史眼光
从历史和理论的双重视角出发,调和身份认同和政治正确之间的矛盾
“大熔炉”或是“巴别塔”,到底哪一个才是美国?
(1)小阿瑟•M. 施莱辛格具有多重身份,作为战后美国最重要的历史学家之一,他同理查德•霍夫施塔特、丹尼尔•布尔斯廷、埃里克•戈德曼旗鼓相当,获得过两次普利策奖、两次美国国家图书奖和一次美国历史学最高奖项班克罗夫特奖,同时他还是肯尼迪的白宫特别助理,一位将学者与公职人员的身份很好地在自己身上统一起来的典范。作为学者,作为“一线”观察员,小施莱辛格十分勤奋,留下十几部重要的史学专著以及数量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小施莱辛格的作品至今尚无完整中译本,小阿瑟·M. 施莱辛格史学经典系其作品简体中文版首次引进。
(2)起初是作为学者,后来是作为“一线”观察员,有时还作为亲身参与者来探究美国的内在矛盾。小施莱辛格是为数极少的能让你觉得自己仿佛身临其境的历史学家之一。小阿瑟•M. 施莱辛格一直处于美国政治的核心圈,他的作品反映出的是一个历史学家对政治权力运作和政治事件变幻的独特观察、记录和思考。
(3)严肃史学家中最擅长叙事,作品可读性强,适合大众读者。小施莱辛格的写作手法十分高明,有着文体家的那种自然的热忱和19世纪小说家对景致和人物的专注,故事感强,有面向大众读者的质地。从内容上看,小施莱辛格的作品涉及我们长期以来关注的美国政治、历史和文化的方方面面,如对总统制的研究,提出“帝王总统”的概念,对多元社会、美国认同、种族和族裔问题的关注,对美国政治周期论的观察等。
(4)《美国的分裂》聚焦美国移民史和种族、族裔问题,从历史和理论的双重视角出发,以调和身份认同和政治正确之间的矛盾。
“大熔炉”或是“巴别塔”,到底哪一个才是美国?
为什么种族主义是美国实验的巨大失败?
美利坚何以分裂至此?
Black Lives Matter(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为何如此激烈?
(5)《美国的分裂》初版即获《纽约时报》畅销书。简体中文版系列作品邀请复旦大学历史系顾云深教授为丛书书写万字序言,跟着小施莱辛格走近美国核心,理解美国经验。
《美国的分裂:对多元文化社会的思考》追溯了美国历史上的三次移民高潮和它们在美国引起的排外主义浪潮,审视了一个又一个多族群国家的经验教训,指出美利坚民族的经典形象——种族、财富、宗教和国籍被“大熔炉”同化——正在被赞美差异和放弃同化的观念所取代。小阿瑟•M. 施莱辛格指出,多样性从一开始就是美国的标志,种族意识的高涨在一个因历史偏见而蒙羞的国家的确产生了许多积极的后果,但是种族狂热的兴起可能会危害社会团结,使美国社会分裂到危险的程度。
-
白色记事簿2
“医院奇闻录”纪实系列,“魔宙”旗下非虚构品牌“天才捕手计划”重磅作品,引发无数粉丝共鸣的高口碑之作。7名一线医护,1位调查记者,关于人类与疾病抗争的真实记录。
有一些罕见的疾病和极端的症状是无法被治愈的,但比无法治愈更可怕的是找不到病因,看着身体一天天恶化,只能稀里糊涂地等死。
本书记录的12个真实故事,是12个罕见、疑难和危重病人的艰难求生路,更是医者与死神的博弈:20岁小伙子的血肉骨髓正在被诡异的病菌啃食;有一群女孩没有子宫也没有阴道,只想让医生造一个出来;病人的肺被白色渣子填满,医生为救人签下生死状……
面对以上任何一位病人,医护人员都会竭尽所能,他们有时会创造奇迹,有时却只能默默忍受生命的消逝。无论奇迹或死亡都会让医生攻克疾病的决心愈加坚定。除此之外,他们还有更重要的体会:理解疾病背后的个体,让生者更勇敢,愿死者无遗憾,才是医者背负的终极使命。
打开这本书,看到你从未见过的疾病和人生,经历一场医者和病患为生命而奔赴的战役。
一本白色记事薄,承载着生命的喜怒哀乐,生死爱恨。
◎魔宙旗下专注于捕捉真实好故事的“天才捕手计划”重磅医疗纪实作品,引发无数粉丝共鸣。
《白色记事簿》系列书脱生于“天才捕手计划”正在策划制作的“医院奇闻录”系列故事,已经超过百万粉丝的高口碑认证。
◎真实!专业!7名一线医护,1位调查记者,关于人类与疾病抗争的真实记录。
“医生天生就是讲故事的高手。”
本书7名医护和1位调查记者,来自医院第一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儿童血液肿瘤科医生、精神科医生、骨髓移植科医生、妇产科医生、放射科医生、康复科护士等,从专业医护视角记录他们在医院中的所见所闻,或温情、或离奇、或残酷,带领更多人走近医院里隐秘的角落,了解病历簿背后医生与患者之间不为人知的人生遭遇和精神历程,消解人们对于某些疾病、医疗岗位因为不熟悉而略带偏见的认知,呈现一个真实、立体、充满人情味的医院众生相。
◎极具现实意义的故事,透过病情见人性,用了解增进理解
在医生、护士笔下的故事里,读者会客观、更全面了解到疾病背后的残忍与生存的可能性,在阅读他们直面生死之际的恐惧与病痛的折磨中,读者了解到的不只是不曾亲身经历的体验,还能在故事里找到自己当下生活所需的答案和勇气,重新审视生命的意义。
病人与家属在面对困境时,每个人都有不同考量,最后做出不同的决定,这也是医院里最真实的一面——那些难以被琢磨的人心。在本书中,医生的笔触像一把手术刀,解剖自己的所见所闻,让我们看到真实的人间百态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更细腻的人心万象。
除此之外,本书通过讲述医院背后的故事,让人们知道医生也是活生生的人,不是冰冷的医疗机器,了解真实的医生群体和他们的状况,从而产生多一点理解和信任。希望这本书的出版在给人们带去眼泪与情绪感受的同时,也可以带给人们关于“如何活着”的思考,为医生与患者带去多一份的理解与尊重。
◎品质装帧,精致双封,四色彩插还原故事现场。
-
传播政治经济学手册
对于理解资本主义全球化过程以及当代媒体与传播而言,传播政治经济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其独特性体现在:首先,它是整体性的,关注经济实践与社会和政治组织之间的关系;其次,它是历史性的,主张对当代权力转移问题的完全理解,需要扎根于对长时间段内循环往复的社会转型、权力转移以及矛盾问题的分析;再次,批判政治经济学并不切断自身与道德哲学的历史关联,仍将文化传播组织与良善社会两者间的关系作为核心关切;最后,批判分析鼓励其实践者将自己的分析逻辑贯彻到创造变革的实践行动中去。
《传播政治经济学手册》集中呈现了国际媒介与传播研究学会(IAMCR)政治经济学分会长期关注的主要研究议题,汇集二十余位中外学者的研究,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追溯了媒介与传播研究领域不同的政治经济学传统;第二部分讨论了与媒介和传播休戚相关的权力机制问题;第三部分剖析了传媒业的生产与劳动机制,通过对美国电影及唱片业的个案分析,丰富了媒介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式;第四部分关注的是与媒体消费密切相关的议题;第五部分回应了具体历史语境下的新兴议题和研究方向。
-
关怀伦理与移情
【内容介绍】
本书展示了哲学问题与心理学、教育学以及女性研究领域内的主流思想之间的多重联系。著名道德哲学家迈克尔·斯洛特认为,关怀伦理是对其他伦理传统的一次重要挑战,并指出,在哲学上发展完备的关怀伦理学应该(并且能够)提供关于整个道德的综合观点。
斯洛特从英国道德情感主义中汲取灵感,并借鉴了近年来关于移情的心理学著作,他表明,对“移情”这个概念的运用使关怀伦理发展出了针对尊重、自主、社会正义和义务论的情感主义解释。
【编辑推荐】
继《从道德到美德》与《源自动机的道德》之后,迈克尔·斯洛特教授关于道德伦理学的又一经典力作。
不少关怀伦理的捍卫者,都认为关怀伦理是对其他道德伦理思想的一种补充,而斯洛特通过本书试图表明,关怀伦理本身就是一种在道德体系中自证自明的观点,甚至能够为个人道德和政治道德提供一种综合且全面的解释。
斯洛特认为,关怀伦理可以通过“移情”这一概念,以极具说服力和前瞻性的方式,指出了男权思想和制度的错误。
【名人评价及推荐】
值得赞誉的是,迈克尔·斯洛特提出了如此大胆的关怀伦理主张,并展示了它如何为个人道德和政治道德提供了一种卓越的解释。在这部论证严密且富有远见的著作中,他主张在道德哲学领域掀起一场哥白尼式革命,将移情和关系从伦理世界的边缘拉回到中心。在这个过程中,他揭示了父权制思想和制度的冷酷无情,正是后者导致关怀和移情与女性一起被边缘化了。斯洛特的重构使道德哲学能够有效吸收当前神经生物学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并以此揭示出理性与情感、自我与关系之间的联系,以及切断这些联系所要付出的代价。 ——卡罗尔·吉利根,美国纽约大学教授
迈克尔·斯洛特为关怀伦理学提供了一种经过精心设计且深思熟虑的哲学拓展。 ——莫琳·桑德尔-施陶特,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
总的来说,这是一本珍贵的、勇敢的书……且极其重要。 ——S. 科雷亚,圣约瑟夫山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