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性的反讽
◆ 编辑推荐:
甘阳 (清华大学新雅书院讲席教授)
阎克文 (浙江大学“马克斯·韦伯著作翻译与研究中心”主任)
李猛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元培学院院长)
联袂推荐
★抽丝剥茧,深入浅出,韦伯专家领读社会科学名著
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 一部影响深远的经典作品,韦伯在其中对早期现代西方以营利为天职的“资本主义精神”及其潜在的新教禁欲主义伦理渊源做了匠心独具的妙笔钩沉。
重庆大学李放春教授以多年的研究与教学积淀,细密导读这部社科名著。从问题的提出,到历史回溯,再到理论推演,进行逐章逐句、有点有面地解读,以清晰的脉络还原“韦伯命题”的思想理路,为初读韦伯者提供思想津梁。
★ 穿越重重译解,判析关键概念的本来面目
收集并梳理了一个世纪以来的各个英译本和中译本,以及各方学者阐释,在错译和差异之间回顾对韦伯的接受史,由此精确定位核心表述的实质含义与系统价值。
★聚焦研究方法与问题意识,厘清资本主义的文化血统
特别关注韦伯展现的论述技艺与方法,勾勒以谱系学眼光梳理资本主义精神之“文化出身”的研究进路,并强调历史的非理性结果,在归因和悖论的交错之处,展示历史的反讽。
◆ 学者推荐
与大多数涉及“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之间关系的专题研究相比,这个小册子从第一个字到最后一个字都值得细读。
——阎克文
这本书不仅展现了作者从尼采的“道德谱系学”入手对韦伯经典研究中的历史技艺所进行的新锐思考,也通过对这一经典研究跨越二十年的文本解读,展现了现代中国思想与韦伯持续不断的对话,本身就是一份具有精神史价值的文献。
——李猛
【内容简介】
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从新教的禁欲主义之中,挖掘出“资本主义精神”的文化出身,继而阐发了“理性主义”的渊源和“现代文明”的特点,是最常被引用的社会科学名著之一。
本书脱胎于重庆大学李放春教授开设的人文通识课程,历经五年打磨。对应《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五章内容,分为五个章节分别讲解,完整、清晰、深入浅出地还原了韦伯命题的提出和推演过程。同时收录了两篇研究性论文,特别注重对韦伯研究方法的阐释,讨论了韦伯“历史的文化科学”与尼采“谱系学”的亲缘关系,并由此深化,探讨了“理性的历史与历史的非理性结果”。
-
技术之外
凯特·克劳福德通过引入地图集的方式来讨论塑造人工智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历史力量,只有将人工智能与这些更广泛的结构和社会系统联系起来,才能够摆脱纯粹技术概念的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一种行使权力的形式和一种观看方式,也是一种高度组织化的资本表现,人工智能完全依赖于一套更广泛的政治和社会结构。在如今人工智能大行其道的世界里,通过不断对人工智能进行追问和批判性思考,才能够逐步接近真实的答案。
《纽约客》《金融时报》《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交口称赞。比起进步,AI更有可能让整颗行星走向毁灭。
揭示人工智能的底层逻辑,ChatGPT给科技界带来的巨震不仅在于开放共享的新业态,也在于残忍无情的资源争夺战。
现在开始考虑并预防AI可能给人类社会造成的后果,并不算晚。
专业评论:
本书证明了人工智能既不“人工”,也没有那么“智能”,是一次令人惊奇的对训练人工智能的数据的历史梳理。——《纽约客》
是对目前围绕着人工智能的误解的有力纠正,也是一本有用的未来手册。——约翰·索恩希尔 《金融时报》
人工智能既非人工,也不智能,它是对劳动和资源的剥削
《纽约客》《金融时报》《自然》《科学》交口称赞。比起进步,AI更有可能让整颗行星走向毁灭。揭示人工智能运作的底层逻辑,思考和预防人工智能的社会后果。
-
齐美尔论艺术
【编辑推荐】
现代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格奥尔格·齐美尔论艺术、社会与美的20篇经典文章,多为首次翻译成中文,直译自德文原版文献。
既包括齐美尔对米开朗琪罗的诗歌、达·芬奇的绘画、罗丹的雕塑等的趣味性探讨,也包括他转向艺术哲学和生命哲学后,对艺术的形式、风格、法则等的更具理论性的美学反思。
【名人评价及推荐】
现代生活最深层的问题,就在于个人面对压倒性的社会力量、历史遗存、外部文化以及生活技术时,对维系其生存的自主性与个体性的诉求。
——格奥尔格·齐美尔
【内容简介】
格奥尔格·齐美尔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著名的德国学者,作为现代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著述广泛涉及社会学、哲学、文化学等诸多领域。本书精选齐美尔论艺术、社会与美的20篇经典论文,主题多样,不仅包括他对米开朗琪罗的诗歌、达·芬奇的绘画、罗丹的雕塑等的趣味性探讨,也包括他对艺术的形式、风格、法则等的更具理论性的美学反思。齐美尔的这部文集是艺术哲学乃至生命哲学框架下不可忽视的重要思想结晶,在人类个体的和普遍的特性之中寻找艺术的火光,是艺术社会学领域的根基之作。
-
屏幕上的受苦者
数字时代的领军艺术家,登顶艺术权力榜的女性艺术家代表作首次中译
以犀利洞察力直刺当代碎片化影像的黑洞
“弱影像是当代的屏幕上的受苦者,是音像制品的残渣,是冲上数字经济海岸的垃圾。其存在证明了影像剧烈的错位、转移和置换——在视听资本主义的恶性循环中影像加速产生和流通。弱影像作为商品或其拙劣的拟像、作为礼物或作为赏金被拖拽到全球各地。它们传播快乐或死亡威胁,阴谋论或走私品,反抗或镇压。弱影像可以展示难得一见的、显而易见的、不可思议的事物——前提是我们还能够破译影像内容。”
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后资产阶级的衰败最终以经济黑洞的方式成为现实。一台排水泵开始吞噬并毁灭两百年来勤劳与集体智慧的产物,将社会文明的具体现实转化为抽象的事物——数字、算法、精确的暴行和虚无的积累。历史已经被无尽的、流动的碎片化影像的重新组合取代。然而,一种新的研究形式正在出现,艺术家正在寻找理解这些变化的共同出发点。
黑特·史德耶尔无疑是这一潮流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和写作者之一。本书是史德耶尔的一部代表性研究文集,围绕作者在艺术创作和写作里稳步推进的一种强力影像政治,收录了其近年来发表的多篇里程碑式的文章,包括名作《自由落体:关于垂直视角的思想实验》《为弱影像辩护》《博物馆是工厂吗?》等。这些独树一帜、洞察力犀利的文字反映了作者对数字影像、博物馆、电影院甚至垃圾邮件等现象的思考,以及对社会问题和人类困境的探索和拷问,不断突破传统艺术批评的界限。
----------
史德耶尔的艺术极为丰富、缜密,令人受益匪浅……在史德耶尔的作品中,你总是分不清事实和虚构,分不清哪里是玩笑的终点,哪里是严肃的起点,分不清什么是真实,什么是谎言。
——《卫报》
理论和艺术的最高职责就是把握和阐明自己的时代。在我们这个时代,史德耶尔无人能及。她对图像和文字在全球流通时代的命运的探究总是专注而精确,但也充满冒险精神,出人意料,引人入胜。
——鲍里斯·格罗伊斯(哲学家、艺术评论家)
史德耶尔拒绝固守单一理念,也不坚持自己的观点。相反,我们看到的艺术——她的视频——是一种正在进行的道德思考行为。
——《纽约时报》
-
天才职业者访谈录
平淡日常中鲜为人知的职业故事
10位天才职业者
10段新鲜带劲的真实人生
根据线上播客“天才捕手FM”音频节目整理成书。
在我们身边一直存在着各种不为人知的小众职业,我们听过很多传说,却不了解真相:遗体美容师会见鬼吗?DNA鉴定师心里藏了哪些秘密?睡眠医生如何让人睡个好觉?...
在这本书里,你会了解10种小众职业,认识10个天才从业者,他们将自己职业里的见闻和故事、知识和秘密,分享给你。
为3000名海啸遇难者辨识身份的DNA鉴定师
在羊肉串摊前上演无间道的卧底警察
生死一线调度掌控局势的120接线员
满世界搜寻“外星快递”的陨石猎人
给《大话西游》里的紫霞仙子配音的配音女王
掌握好好睡觉密码的睡眠医生
……
每个故事都是一位职业人独一无二的冒险,甚至是一生只有一次的高光时刻。希望这些故事会陪着你,做你的后盾,在遇到困难的时刻为你增加一些勇气。
>>>>>>>>>>>>>>>>
不只是猎奇,去认识一些我从来没有听过的职业(例如传销解救师),也不只是丰满我们对于某些职业认知的细节(例如警察在混浊河水裡捕捞尸体的办法);我在这本书裡读到的,更是职业与人相互塑造的过程:一个人如何被他的职业塑造出一份动人的个性,他又如何把抽象的职业角色活成了立体的人格。——梁文道
-
穷忙纽约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罗伯特·金·默顿推荐
“汉堡工”不觉得自己干的是惊天动地的大事
但他们始终认为,工作就等于尊严,没人应该不劳而获
纽约这座大都市里
财富、科技、文化
一路高歌猛进
小人物却无立足之地
回看新经济来临前夜
美国底层人民的奋斗与挣扎
这是一部酸楚而有力的民族志,凯瑟琳·纽曼把目光投向了最容易被大众和媒体忽略的生活困难人群——工作穷人,那些整日为工作奔波却始终只能生活在温饱线上的群体。
穷忙族做的都是苦差,比无业人群更辛苦,却得不到医疗等社会保障。可他们还是不遗余力地奋斗,想要实现自己的梦想。哪怕对其中大部分人来说,“梦想成真”永远不会发生。
有些人可以逾越就业的障碍,而有些人不能,造成这种局面的种种原因都遭到了无视。最终,这些真相在美国文化里都被一笔勾销,社会被简单地一分为二:尊贵与卑微、上班族与懒汉。
两年之内,凯瑟琳·纽曼在纽约哈莱姆区追踪了300位穷忙族,记录他们的人生片段,看他们在酸楚的人生底色下如何找到自尊、努力工作、保护家庭。
本书对内城区的工作穷人进行了研究,令人深受启发……堪称社会学经典著作。
——罗伯特·金·默顿(Robert K. Merton)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
对贫困问题的叹息失望、对自力更生观的反复灌输已屡见不鲜,而纽曼的这本书……读后令人耳目一新。
——《出版人周刊》(Publishers Week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