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忆的性别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集体化给中国农村带来了巨大变化,后世著作也对此多有研究论述。然而,中国女性,特别是农村女性,却对此鲜有发声。本书开创性地从性别研究和集体记忆的角度切入了中国当代史研究。作者用历时15年收集的口述史资料,向我们描述了陕西省某农村的72位老年妇女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生变迁。通过深入分析这些被访者的人生故事,作者从女性视角出发,记载了农村社会变迁对于妇女生活产生的影响。作者让我们看到,在集体化的过程中,中国农村女性突破了小家庭的范畴,*次走向社会,融入社会。不少女性通过扫盲,获得初步知识文化,甚至获得成为农村助产士的工作机会。也有不少农村女性在集体化过程中,突破家务劳动的小圈子,进入集体劳动过程,甚至成为劳动模范,在其中获得自尊与自信的提升。集体化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国社会逐渐走向男女平等,提升妇女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的过程。作者通过性别差异这个权力轴线,切入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农村的集体化,探讨了社会主义的性质以及性别在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作用。著作通过女性视角,丰富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历史,让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客观地认识那一段历史。
-
国家的视角(修订版)
巴西利亚的建设、苏维埃的集体农庄和坦桑尼亚的强制村庄为什么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那些试图改善人类状况的项目是如何失败的?国家在制定发展规划时该如何行事?在长达10年的调查、研究与探讨后,詹姆斯•C.斯科特给出了答案:是国家在发展规划中忽视了发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忽视了地方的传统,将复杂的发展项目简单化,从而导致这些项目的失败。本书获2000年度美国马特•达根“最佳比较文学图书”奖,值得有兴趣的读者一阅。
-
制造和服务业中的数字劳工
在西方很多学者都聚焦于数字劳工,但中国对数字劳工的研究还存在相当的空间。数字劳工不仅仅包括传媒产业中的数字劳工,还应该包括制造电子和科技产品的工人,更有网络“玩工”。因此,编者将目前西方学者对于数字劳工问题研究的最新理论成果成系列出版,称之为《西方媒介和数字劳工研究》。这个系列包括四卷内容,每卷由中英文导言、中文内容介绍以及七至八篇英文论文构成。本书为第一卷:制造和服务业中的数字劳工。
-
Janesville
A Washington Post reporter’s intimate account of the fallout from the closing of a General Motors’ assembly plant in Janesville, Wisconsin—Paul Ryan’s hometown—and a larger story of the hollowing of the American middle class.
This is the story of what happens to an industrial town in the American heartland when its factory stills—but it’s not the familiar tale. Most observers record the immediate shock of vanished jobs, but few stay around long enough to notice what happens next, when a community with a can-do spirit tries to pick itself up.
Pulitzer Prize winner Amy Goldstein has spent years immersed in Janesville, Wisconsin where the nation’s oldest operating General Motors plant shut down in the midst of the Great Recession, two days before Christmas of 2008. Now, with intelligence, sympathy, and insight into what connects and divides people in an era of economic upheaval, she makes one of America’s biggest political issues human. Her reporting takes the reader deep into the lives of autoworkers, educators, bankers, politicians, and job re-trainers to show why it’s so hard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to recreate a healthy, prosperous working class.
For this is not just a Janesville story or a Midwestern story. It’s an American story.
-
行为社会科学基本问题
社会选择何种制度更有利于社会发展?
从现阶段的熟人社会到实现民主化政治,社会科学需要解决哪些基本问题?
脑成像和基因检测技术的普及如何塑造社会科学的“真正感”?
——————————————————
最具思想史视野的中国经济学家,广大青年学子的精神导师,跨学科教育的身体力行者——汪丁丁最新力作
追踪国际最前沿研究成果,求解中国社会基本问题,尽显渊博之魅思想之力
——————————————————
汪丁丁教授对于学术和思想的演化方向有约十年的预见能力。有感于十几年来社会科学的全部领域正被“脑科学化”,学界对这一整合趋势却无动于衷,他将常年追踪脑科学和遗传学前沿成果之所得凝聚于本书中,从行为学视角应对社会科学的核心议题,尝试解决国人外在生活方式与内在情感方式的冲突。
激情、理性、自我、社会、影响力、不确定性、复杂性……论述依序围绕这些核心观念展开,探究有能力解释大规模社会变迁的“大理论”,并探索超越科学与人文的“第三种叙事”,以突破精英失灵的困境。
-
国家、民族与移民
本书是法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热拉尔·诺瓦里埃尔最早于2001年出版的研究力作,在法国和国际学界均产生了很大影响,于2005年得到再版。书中,作者从历史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的跨学科视角不仅对民族,国家等概念进行了理论思考,而且对法国移民历史进行了现实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