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开关
当收音机经历从真空管收音机到半导体收音机,再到电晶体收音机的发展升级时,人们觉得自己的资讯来源美满得无可复加了。当约翰.洛吉.贝尔德发明了电视以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都认为电视就是他们所拥有的﹑也是所愿意拥有的最好的资讯媒介。 时至今日,互联网的震撼不亚于以往任何媒介,它给我们带来了最大的信息量,最便捷的自我表达,最迅速的沟通。互联网似乎比以往任何媒介都具有优越性。在互联网成为这个时代主要的媒介时,我们不禁要问,我们须臾不可离弃﹑如空气般赖以生存的网络世界会是终极媒介形式吗? 数字思想家吴修铭预言互联网世界的未来—这不是无端的猜想,而是从广播﹑电视﹑电影等信息媒介的发展周期得出的规律:新信息技术的发明;新产业的建立;一段开放的发展期;最终,由行业巨头占据统治地位,掌握着信息流的总阀门(the master switch)。互联网是否也要经历这样的轮回呢?答案在作者的笔端。 -
富人不說,卻默默在做的33件事
★上市一個月連七刷,讀者好評不斷的人生突破指南! ★不需要強大的意志力,不需要準備的時間!現在讀完,就能立即實踐! 差距,就在不起眼的地方 微小執行力,造就大不同的人生! 成功的人,每天都做著一些跟別人不一樣的小事! 克服小小的怠惰、比別人多堅持幾分鐘、把事情徹底做好…… 這些微小差異,也能助你跳脫平庸,享受富裕和成功。 短跑比賽,差0.01秒,名次就差很大。 人生中,一點點的不同,也決定了勝負! 這就是「微小差異」。 本書介紹33種從細節中創造微小差異的方法, 引用知名人士如傑克.威爾許、比爾.柯林頓、韓國三星電子會長李健熙等人的親身經驗。 書中同時還歸納了「臨界狀態」的科學實驗, 告訴你為什麼只要掌握住別人忽略的機會,就能累積出最後的驚人成果。 今天開始,創造你的「微小差異」: 1 先撥出時間,實現微小的差異:以早晨時間為最佳 2 選擇眼前看得到的東西閱讀:什麼內容都可以 3 在心中植入微小差異的種子:不需要太深奧 4 在身邊找出實踐微小差異的機會:找不到也沒關係 5 觀察周邊的人有什麼微小的差異:不需特別挑選優劣 6 在常用的筆記本上記錄今天的微小差異:可以只寫下簡單的感覺 7 告訴自己,又是成功的一天:同時對明天的小小成功感到樂觀 8 在一個月內以1~7的方式實踐微小的差異:偶爾跳過也沒關係 9 試著找出還未實踐的部分:最好有充裕的時間 10 重讀念過的書,回顧這段時間的資產 11盡情地讚美自己 -
超预期
【内容简介】 雷军选择手机开始,一方面是因为手机是移动互联时代最重要的终端入口。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从单纯的通信工具蜕变成互联网平台的过程中,手机领域存在大量制造“超预期”的绝佳机会。不过,随着,其他厂家的日益觉醒,普通用户对于小米的预期越来越高。从手机产品中持续制造宽幅“超预期”的前景在逐渐暗淡。 尽管小米企图通过电视,路由器等其他传统数码产业渗透,寻找更多潜在制造“超预期”的机会。不过,任何实体都会遇见相同的问题,硬件雷同的趋势在所难免,cpu越来越相似,内存以及存储卡越来越雷同,工艺以及系统的差别也越来越小。用户对于技术进步的敏感性在不断下降:不管是音乐、拍照、屏幕,当品质到了一定程度之后,无论如何提升,都很难在刺激起普通用户的尖叫。 雷军心中的小米,其实并不是一个手机制造商,而是一个“超预期”的生产者。不管什么东西,只要能成功制造更大的“超预期”,就在他的视野之内。可以无限制造“超预期”的东西,显然就是无需硬件的“内容”。通过小米一系列资产运作和人员调整可以看出来,在成功占据移动互联网入口的基础上,雷军正加速“内容”方面的突破。 【编辑推荐】 超预期绝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而是一套实实在在的玩法。 雷军从看似厚实坚硬的产业壁垒上找到了裂缝,依托于互联网蕴含的巨大能量,在极短时间内把裂缝撬成了金碧辉煌的大门。4年450亿美金估值的狂飙速度,不但让实业界人士侧目,也让怀有“颠覆”梦想的草根热血喷张! 深度解析小米核心玩法,揭秘所有雷军不愿说的秘密! 1. 先聚流量,再做产品! 小米用了什么手段从一无所有,一个一个积累粉丝,直到汇聚起庞大流量? 2. “超值感”是设计出来的,不是产品的附带属性! 生产“超预期”,不但对于整个行业有全局性的把握,还要对于人性有极具洞察性的认知。小米为什么总能找到能引爆用户体验的爆点? 3. 超预期的幅度越大,激发用户参与营销的力度越大! 轻资产的小米如何集结产能资源,搞定最低的产品价格,从而制造出高耸的超预期幅度 ? 4. 游戏化销售策略!把“销售”设计成一套游戏! 小米的“抢购” 为何如此魅丽无穷,而用户为乐此不疲? 5. 把“产品营销”做成“事件营销”! 怎样从单纯的产品营销上升为“事件”营销,小米凭什么能免费集结起大量免费的社会营销资源? 6. 越传统的产品,越容易产生出新一个的“小米” 越传统的企业,越蕴含产生超预期的“潜能”。为来小米会重点布局那个领域,什么行业又最容易产生新的雷军? -
创新者的窘境
管理类经典图书 o 被《福布斯》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的20本商业图书之一 o “全球商业书籍奖”获奖图书 “颠覆大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经典力作。 《金融时报》/布兹•亚兰及汉密顿全球商务书刊颁发“1997年最佳商务书”奖 “1997年最佳商务‘实用’书”奖 一本书, 让志在必得者战战兢兢, 让犹豫不前者胸有成竹, 掀起激荡决策者的脑力风暴, 尝试给自己的思维来一次升级。 有些公司,但不是一般的公司,而是那些以精于管理著称的公司,它们是大多数经理羡慕并尽力效仿的对象,以很强的创新和执行能力闻名,但是在面对某些市场或技术的变化时,却无法保持其领头羊的地位。一家成功的公司,如何保证它的产品不会被新的技术挤出市场?如何成功利用创新取得优势? 在这本书中,作者向我们展示了多个成功运用新技术,取得竞争优势的公司。这些新技术都在他们各自的领域重新定义了竞争的含义。作者指出就算经营得再好的公司,尽管他们十分注意顾客需求和不断地投资开发新技术,都可能被某一新产业所影响而导致失败。 本书涉及各个产业,目的在于告诉经营者对应该对他们的顾客和产品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这是一本发人深省的书。 -
远见
一个炙手可热的新创企业将会成功还是失败?何种新兴技术是消费者可以利用的?进入者是否对领先的在位者构成真正的威胁?政府管制将如何影响竞争战?公司的管理者作出的决策是明智的还是短视的?哪个公司将最终成功? 不管你是投资者、分析家,还是经理主管,你的成功将直接取决于你准确回答这些问题的能力。在这本具有开创意义的书中,国际知名的创新专家克莱顿·M.克里斯滕森及其研究伙伴斯科特·D.安东尼和埃里克·A.罗恩提出了一种可靠的方法,将帮助你解决这些问题。 本书是以克里斯滕森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两本书——《创新者的窘境》和《困境与出路》中所阐述并被证实的理论为基础的。《创新者的窘境》一书解释了为什么成功的公司常常被破坏性创新所颠覆,《困境与出路》一书则阐述了准创新者可以使用的预测程序,以成功地发起这些创新。在本书中,作者们认为,即使那些不拥有产权信息的人也可以使用创新理论来获取对某一行业未来的强有力的洞察,并基于这些洞察作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本书通过对五个行业——航空业、教育业、半导体业、医疗保健业和电信业的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种分析模式和切实可行的工具,使决策制定者能够: ◆在市场和专家识别出变化之前,发现改变产业的公司或者商业模式 ◆预测正面竞争战中的胜利者和失败者 ◆评估特定公司的选择将提高或者降低其成功的概率 凭借其对行业变化的独特视角,本书将帮助投资者更加清晰地观察未来,并将创新理论的预测能力应用到他们自己的工作中。 点击链接进入英文版: Seeing What's Next: Using the Theories of Innovation to Predict Industry Change -
做别人不愿做的事
媒体推荐 如果任何被别人认为“不可能”的事,都没有人去尝试将它转化为“可能”,那么这个世界将会缺乏多少奇迹。 ——陈向东(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执行总裁) 学会担当,学会共事,学会吃苦,学会挑战,才可能学会赚钱的法则。 创立并经营一家公司,要考虑和适应时代的变化。 但有些事 情,有些精神,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它都自岿然不动。 ——孙陶然(北京拉卡拉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他的手,是最佳的感应器。他所经营的冈野工业公司,以6名员工创造了6亿日元的骄人成绩。 ——美国《时代周刊》 编辑推荐 ★我只做哪些“太便宜没人愿做”和“太困难没人能做”的工作;被别人说“不可能做到”,我就会从心底燃起非成功不可的决心。 ——冈野雅行:被《时代周刊》誉为“世界第一制造人”,其语录励志意味浓厚,在现今年轻人都渴望走捷径的社会氛围下,冈本的精神显得尤为难能可贵。 ★一个最有人情味儿的创业故事;一本最质朴的小企业管理圣经;让失败者醒悟,让成功者落泪,让创业者燃烧! ★“恐龙灭亡了,蚂蚁却活了下来!”大企业要的是规模,小企业讲的是思维。绕路才能发现更美的风景,拼搏才能收获丰硕的果实。冷门行业生存法则:别人无法做而你能做,你才能从中赚到钱!首先,请从别人讨厌的事情开始。 ★《做别人不愿做的事》,日本中小企业系列丛书之一,在阅读中体会日本人做事的专注与细节。日本作者冈野以朴实无华,甚至是有点土得掉渣的语言,将自己经营小微企业的经验总结得细致、精到。这位并没有在学校读过多少书,却极富创造力、钻研精神和经营智慧的企业家,向我们揭示了“日本制造”的秘密。 内容简介 《做别人不愿做的事》由冈野先生亲自执笔讲述创业和经营的宝贵经验。道出了企业的生存之道和成功奥秘。同时,本书也是一部成功企业家的人生哲学书。这份成功中包含了冈野独特的企业经营要诀,如屡败屡试从不放弃的信念,重视企业员工之间的协作,以及有钱大家赚,人人都开心的生活理念和产品领先一步的开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