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味道上海
上海,是欧阳应霁母亲出生的地方,因此上海味道对他来说承载着一种记忆。他邀请了在上海从小吃到大的美食作家殳俏作为地陪,用上传说中的“味觉定位法”,一鼓作气吃遍城中一百二三十家大小食肆,用最大的热情和最大的肚量拥抱着各种上海的食物。 他们会一早起来,去人气最旺的包子铺面排队买肉馒头、菜馒头、豆沙馒头;也会撑到很晚,特地跑去号称是上海最美味宵夜之一的小摊尝试令人难忘的深夜豆浆;他们会在铺着塑胶桌布的本帮菜家庭小馆里吃油腻腻的草头圈子、油爆虾、酱肉;也到人满为患的充满了老爷爷老奶奶的点心店里温习鲜肉小笼、千层油糕、糯米烧卖;从时髦雅致的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小馆,到作为时代产物的半中半洋“海派”老西餐馆,到人气最旺能量最足的传统菜市场,这是一本试图记录这座城市各种精彩食踪的觅食指南,也是一本浸染了这座城市“人间烟火”的异乡指南,满心满胃的温暖。 旅行,有各式动机种种目的,各式主题各种玩法;但如何吃喝?总是避不开的课题。如果用吃喝来理解一个城巿,那又会是何种感受?香港作者欧阳应霁,在漫画创作∕设计书写外,最为关心的其实是这么件饮食小事。 在每个城巿如何吃喝,是他在2007年出版了两本《香港味道》后最关心的问题。“夫饮食,小术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决定从他自己最关心的问题开始,进行一个个城巿的city food guide的吃喝玩乐饮食书写。所谓:从私人味道体验出发,带领读者进入每个城巿的味道质感。 本系列名为〈吃到底〉味道城市系列,以《味道上海》是继《味道台北》热销后的第二本,接下来还将出版香港、北京等城市美食导览。 -
有可奉告
有没有发现,我们的时代,文化是一个尴尬的词语,语言也变得苍白。 谁说的话你会倾听?公共知识分子吗?社会名流吗?意见领袖?当权威变得叫嚣,我和你内心应该早有答案——上帝已死。 不错,我们是一个比较大的门户媒体,可我们做的东西同样也非常想自己的小圈子也喜欢;不错,呈现在你面 前的是地地道道的大腕儿,可是他们也有逃离镁光灯转身一瞥的率真憨笑;不错,你看到的是一本不算轻松的作品集,可里面没有说教,没有叫嚣,甚至没有权威……韬光养晦一辈子那不叫智慧那叫懦弱,我们想以柔和的分贝发出直达你内心的声音,你的耳朵准备好了吗? 凤凰浴火,有可奉告! 有可奉告第一辑—— 苏童和你在黑暗的人性中一同——混沌无穷,我心向光; 齐邦媛和你分享八十岁的人生智慧——时间巨流,滴水澄澈; 陈丹青和你守望残破的文化摇篮——活着,是最伟大的信仰? 朱大可和你聊聊三个语焉不详的故事——让文学回到它原本的样子 …… 你会喜欢这些吗? 你可以通过微博、微信、豆瓣……告诉你可爱的小伙伴和告诉光怪陆离的全世界,最重要的是,告诉坚强的你自己。 如果书可以有温度,我想,这套书是应该是36.5度…… -
我这一代香港人
序 陈冠中 这里是2000年后我在北京写的部份文章。 那时开始我跟国内文化、知识界的朋友连续而紧密的接触,随后若干年来我都在一面补课,追溯、辨识同代大陆读书人的知识宗谱,一面交流、思考他们当前的问题意识,因为我是带着同中有异的“前知识结构”进来的,难免有冲撞也有互补,需要不断对话。 1992年至1994年我在北京待了两年多,然后去了台北六年 -- 令我大开眼界的上世纪九十年代。加上之后在北京,这就成了我长达二十年在知识上的调整補充期,连我笔下的香港都不一样了。 之前大部份的时间我都在香港,借信息自由之便,寻觅到不少在当年香港都算是主流之外的异端思潮和小众趣味:文化上我跟同代的文青一样,在青春期受到英美摇滚民谣、反叛文化、台湾作家和欧陆电影影响;社会立场上我是支持解放、包容和替弱势争权的“进步主义”者;政治思想上则是从马克思主义和七十年代的欧美“新左”(我在1981年出版的第一本书是關於西方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的文论),转到坚决反对专制的自由主义(哪怕只是罗尔斯、納斯鲍姆一类的正义自由主义、能力自由主义),向往社会民主,同时照样厌恶各种形态的帝国霸权;经济上接受“混合经济”,从八十年代开始就转向“后凯恩斯”观点,支持中国改革开放但是反对市场基本教义派。八十年代的香港还让我注意到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文化研究、后殖民、大历史、地球村意识和世界主义的议题。来大陆之前,我认为不管怎么说,自己都该算是左翼的 -- 哪怕只算是中间偏左或自由主义左翼,一种犹豫的、对许多困惑都没有现成答案的但却清晰的反对暴政、讨厌谎言、拒绝残忍的左翼。 到大陆后发觉自己不能认同中国式的“新左派”。 虽然自由主义左翼听上去像是悖论,我觉得有时候也只能用“左翼自由主义者” 这个不理想的说法来识别自己。 这里并没有收集太多我的政论時評,但多篇文章涉及上文提到的关注点,都是2000年以后我在大陆期间,多少带着中国问题意识写的。 感谢徐晓的坚毅策动,张万文的编辑,中信的出版。 -
慢慢來,比較快
慢慢來,比較快 中國時報三少四壯專欄史上最年輕作家——九把刀 文章完整收錄 方文山、許榮哲、楊澤、楊蕙如、駱以軍(按姓名筆劃順序)聯合推薦 隨書附贈九把刀〈人生的逗點——在二水痛快發呆的日子〉紀錄片DVD 特別收錄九把刀私房照片及最瘋狂的旅遊紀事〈價值三十三塊錢的徒步旅行〉 「這本新書是九把刀除了小說類、散文類天馬行空的創作外,首次將發表於報章上評論式的雜文集結成書,篇篇條理分明,獨具見解。這說明了九把刀他能將細緻的觀察力化為精準的文字表達。這種能力或者天賦,使得他從事任何文字創作都遊刃有餘。」 ——方文山(知名創作音樂人) 「宅男中的金城武──九把刀深諳愛與孤獨的堂奧,展示無邊的想像力,一個重量級的華文作家。」 ——楊澤(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主編) 「有的人寫作很慢像便秘,九把刀卻用噴的。激速產出的屎竟然還會香!」 ——楊蕙如(卡神) 「當我覺得自己開始變得軟弱的時候,我會想起九把刀,以及他所帶來的熱血意志。」 ——許榮哲(耕莘青年寫作會文藝總監) 中國時報三少四壯專欄,歷來最年輕的作家 台灣不缺朱天心,因為已經有一個朱天心了。 台灣不缺駱以軍,因為已經有一個駱以軍了。 因此,我只想耍好自己的九把刀! 常常有人堅信自己只是沒有遇到伯樂,卻沒有想過自己到底是不是千里馬。 即便你是千里馬,那麼,終生未遇伯樂的千里馬多的是。你並不寂寞。 所以問題回到最初。如果你喜歡暢快奔跑,縱使未曾謀面伯樂,那又如何? 那便跑吧! 話說中年也沒什麼可怕,因為我們不見得要用狼狽不堪的姿勢步入中年。 我真誠希望未來還是能偶而奢侈地夢遺,依舊相信我所說的「說出來會被嘲笑的夢想,才有實踐的價值;即使跌倒了,姿勢也會非常豪邁。」 最重要的是,每天早上醒來刷牙時,清楚知道鏡子裡的人是誰。 一個不需要用名片上的字句,去解釋我如何存在的誰誰誰。 ——九把刀 作者:九把刀 出版社:春天出版 出版日期:2007/10/22 ISBN:9789866899843 页数:256 -
观音
忙碌的现代人,有谁曾静静地坐在戏院里,品味那软糯的声腔、领略那曼妙的身段?《牡丹亭》、《西厢记》、《桃花扇》……这些名字耳熟能详,但有多少人明了它们的浪漫与传奇?“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古典戏曲的魅力,堪与唐诗、宋词比肩。 请您开卷,让安意如带您感悟古代戏曲的美丽与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