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路學
是馬路消息,也是馬路知識 不只是交通問題,更是人性問題 不管是走路的或開車的 保自己的命,也保別人的命 我們都認為自己的駕駛技術比別人好,男人肯定也比女人會開車。在步行時,我們認為汽車總是橫衝直撞;而當坐上駕駛座,又覺得行人走路不看路。我們要求提升汽車的安全性能,只為追求更快的速度,而越安全的車,卻越容易引發危險的駕駛行為。在路上,我們依賴不完美的人類計算能力,來分辨危險和安全的事物。我們總覺得大卡車上全都是危險駕駛,小客車的我們卻又在他們附近以更不安全的方式行車。我們認為無標誌圓環比十字路口來得危險,或是越高速的道路越危險,雖然事實正好相反。我們認為人行道適合騎乘自行車或機車,即使你不僅容易撞到行人,更容易被大車撞。我們不讓小孩走路上學,雖然開車出門其實更加危險。我們改用免手持式手機,但又花上更多時間接聽電話,並在車內做其他同樣危險的事。即使一眼望去路上空無人車,我們仍在紅燈前停車,之後卻沿途超速趕路。我們認為休旅車比較安全,卻又以危險的方式駕駛這些車輛。我們緊緊跟隨前方車輛,剝奪了任何緩衝空間,但又盲目地相信前方車輛永遠不會緊急煞車……這些都是「馬路學」,在馬路的世界,你得隨時預期超出預期的事。世界因交通而形成,瞭解人性,比你瞭解車子更為迫切而重要。 「道路憤怒」是不是有助於提升社會的整體利益?大多數車禍是不是發生在晴朗且乾燥的日子裡?我們是不是常誤以為其他車道上的車速比較快?你能不能依據一個國家的貪腐程度,推論該國民眾的駕駛行為?以上問題的答案都是肯定的。你現在是不是感到非常驚訝?但范德比爾特在這本探索交通現象的書中,還提出了更多有趣的問題。 藉由詳盡的研究,以及和各國交通專家與官員的深入訪談,本書深入分析日常生活中的交通活動,並以各種複雜的物理,心理和科技因素,闡釋交通系統的運作方式、駕駛人的行車模式,以及這些事物中的人性面向。范德比爾特討論了令人們誤認為自己擁有優越駕駛技術的各種知覺限制和認知機制。他說明了為什麼行人保護措施常會引發更多車禍。他指出了看似危險而混亂的無號誌圓環,除了具備提升道路安全的功用之外,還可紓解過度擁擠的車流。他發現了哪些人比較容易對哪些人鳴按喇叭,以及這些現象的原因。他解釋了塞車的形成原因,梳理了人們追求交通安全的意外後果,甚至統整了駕駛人在停車場上最常犯的各種錯誤。 汽車是現代社會不可或缺的一個部份;不論我們是不是將它視為自由的象徵,或是雜亂市郊的病徵,我們駕駛的汽車和我們的行車模式,都能被用來定義我們的社會角色。正如范德比爾特所示,人類的駕駛行為,是解析人類心靈運作和人際關係互動的最佳稜鏡。從根本上而言,本書關切的焦點,不只是人類的駕駛行為,更是這隱藏這些行為之後的人性。本書將會改變我們看待自己和周遭世界的方式,說不定還能讓我們成為更好的駕駛人。誰知道呢? -
中国与日本的他者认识
中日两国“同文同种”,历史上有过长期的友好交往历史,但也曾有过兵戎相向的时期,尤其是近代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严重地侵害了中国人民的利益,极大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新中国建立后,两国关系在曲折中发展,并最终实现了关系正常化。然而在两国关系的不断发展中,始终存在不和谐的声音,始终存在一些不利于两国关系发展的因素。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中日两国间的某些不和谐之处越发突显,尽管两国经济关系不断加深,人员往来有增无减,但两国民众间存在的误解越发严重,不利于两国关系正常发展的事件时有发生。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很复杂的,中日间不少学者就此也做了多方面的探讨,试图对此有所解说,寻找原因,找出破解之道。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会2003年学术年会专门确定了“中国与日本的他者认识”主题,邀约中日两国有关学者,如张蕴岭、滨下武志、天儿慧等,从“他者”的角度对中日关系及中日两国各自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更好地认识对方,认识自己,从而在思考两国关系的过程中尽量避免无根、无据、脱离实际的认识,为两国关系健康发展提供有益意见。 -
歷史的沉重
本書分析討論的是,八十年代以來在大陸出版以及由大陸學者在香港出版的香港歷史專著。 本來,早從上一個世紀末,便已有外國人開始為香港撰寫歷史;另外,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香港也陸續出現了一些香港史專著。這兩大類的作品,各有獨特的論述模式及策略,也展現了不同的政治內涵和意識形態,很值得深入探討,但限於篇幅,本書暫不會討論。但必須說明,雖然本書只處理了國內史家在過去十年左右書寫和出版的香港史,這顯然並不是作者原來的意圖。作者原來的計劃是要把全書分成兩部份,除國內史家的香港史著外,另外會處理一些由外國人以英文寫成的香港史論述。這些由外國人寫成的論述面不少都展現了嚴重的殖民主義思想,是必須受到猛烈批判的。但由於篇幅關係──寫完國內香港史的部份,已用上了十七、八萬字,本書只好先以專門論述國內香港史的形式出現。殖民主義的香港史論述,會成為下一個要努力攻克的課題,最理想是能夠運用他們的帝國語言,在英語世界對這些論述進行顛覆。 -
彳亍地平线 I
书中的每一篇,都是两位马来西亚人,在两年里跨越欧亚大陆所体验的经历。他们透过文字和图案与读者分享异国风情。是集合了每一期作者在星洲副刊发表的旅游杂记而出版的一本书。 -
千面美食家
當你想找一家餐廳吃吃喝喝、與情人、家人、友人聯絡感情時,通常怎麼選擇?你可能憑經驗、聽口碑,翻翻報紙美食版、雜誌推薦,再上網google個幾家。 這麼多的餐廳資訊、心得分享,是誰在發聲?誰的品味左右了你的選擇? 著名的「米其林」美食評鑑,每年有無數神秘客在各家餐廳穿梭,他們的結論,深深影響了眾人的決定和餐廳的命運。而在紐約,也至少有一百萬以上的紐約客受到《紐約時報》餐廳評論的影響。這些美食影武者如何觀察一家餐廳?如何決定給幾顆星? 本書作者露絲.賴舒爾,就是這藏鏡人之一。 她在即將接任《紐約時報》餐廳評論員前,意外發現一個驚人的事實:紐約各大餐廳的廚房裡已貼出她的照片,嚴陣以待。 因此,即使她已具備一流餐廳評論員需要的條件:懂吃、會吃、知識豐富、文采一流,卻還得再加上一個關鍵條件:不被餐廳認出來,如此才能寫出專業的評論。 為了與這些精明的餐廳過招,作者決定喬裝打扮成不同身分,微服出巡,以便和其他顧客感受同樣的服務和食物水準。於是,她化身為拘謹的退休教師、動人的金髮尤物,頤指氣使的老太太、怯懦樸素的老婦…… 這下,不論餐廳的食物和服務水準如何,都逃不過她的偵察! -
扎比芭与国王
扎比芭与国王,ISBN:9787801454935,作者:(伊拉克)著述人著;于毅等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