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卫·霍克尼
◎ 编辑推荐
◆涵盖霍克尼60余年艺术生涯,多幅早期绘画作品全收录。
◆畅销海外数十年,首部霍克尼传记第四次全新改版,讲述自1981年首版面世后四十年来艺术家描绘世界的新方法。
◆权威作者,大卫·霍克尼的挚友马尔科·利文斯通几十年来专注霍克尼艺术的研究,策划大量霍克尼巡回展览,著有《容貌即是一切:大卫 · 霍克尼的肖像画和他的朋友们》等霍克尼专著。
◆对艺术家60多年来的各种媒介创作进行了全方位覆盖,包括油画、素描、版画、摄影、舞台设计、视频,以及对造像新技术和新形式的各种试验。
◆拥抱霍克尼的“艺术后期”,感受艺术家用新方法、新观念,以及源自毕生经历的娴熟技巧重新激活的艺术创作。
◎ 内容简介
《大卫·霍克尼》是一本关于英国艺术家大卫·霍克尼艺术的专著,从艺术史学的角度全面审视大卫·霍克尼的作品,深入讲述艺术家在主题、方法、风格与技术上的转变,收录了其六十多年来各种媒介的艺术作品,包括油画、素描、版画、摄影、舞台设计、视频以及对新技术新形式的各种试验。全书包含275幅大卫·霍克尼作品的高清插图。本书作者马尔科·利文斯通是英国著名艺术史家,也是大卫·霍克尼的挚友之一。本书初版于1981年面世,是关于大卫·霍克尼的第一本专著,这是本书的第四次修订版,扩展了霍克尼近二十年来极为多产且不断变化突破的艺术生涯,是对这位“最受欢迎的在世艺术家”的一次最为全面的回顾。
-
详谈:张勇
● 1995年,新荣记从浙江台州临海起家。作为一家典型的慢公司,26年来,新荣记旗下各品牌总共只开了30多家店铺。但它却是中国餐饮品牌中收获米其林星级最多的一个——截至2021年,共摘下11颗星,其中包括中国内地第一家米其林三星中餐。
在与李翔的对谈中,张勇说,他追求的是每一家店都要与众不同,从菜品、服务到环境,即便这意味着他没有办法高速增长。这似乎与我们时代流行的增长逻辑格格不入。
但这正是张勇和新荣记的立身之本:相对于规模,更倾向于品质;相对于速度,更倾向于耐心;用在质上的进取,来取代在量上的贪婪。
这本书至少会让你得到如下启发:一个人如何找到自己的天赋所在;在一个不是风口的、再传统不过的行业中,如何通过对极致的追求创造出令人瞩目的成就;在一个领域内,如何不断专精,积累出一个行业顶端的品牌。
●《详谈》:一部以人为单位的价值创造史/与我们时代的优秀同路者对话
《详谈》丛书,是一个长期的知识工程。作者李翔会努力找到这个时代优秀的商业实践者和价值创造者,请他们分享种种实践经验、做事方法,以及经历过的挫败和收获。这套书,献给始终保持开放与好奇的你。
-
苗德岁讲达尔文
一如哥白尼大大地扩展了我们的空间概念,达尔文大大地扩展了我们的时间概念;哥白尼让我们认识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而达尔文让我们认识到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一百六十多年前达尔文提出的生物演化论,早已成为现代生命科学的基石。而其著作在今天仍值得我们一读再读、反复玩味。本书是著名古生物学家苗德岁评介达尔文及其著作的文章汇编。这些短文清新可人,既硬核又通俗,既理性又文艺,从达尔文的学说思想、人生轶事、后世影响等方面为读者呈现出一个宏阔而充满生机的达尔文的世界。
演化论思想的重要性已经远远超越了生物学界,正确理解达尔文和演化论,对我们客观认识世界和人类自身、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十分重要。本书收录了近年来苗德岁先生发表的若干有关达尔文及其演化论思想的科普文章。这些文章文字优美通畅,极具文采,在保障了科学性的同时,还为读者分享了许多过去 很少得知的科学发现背后的逸闻趣事,堪称科学与人文完美结合的最佳案例。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前所长 周忠和
苗德岁先生是一位文理兼修、酷爱达尔文、谙熟演化论、乐意把熟知的科学领域的优美风景介绍给行外人的古生物学家。本集短文篇幅不长,清新可人,文笔流畅,优美生动,诙谐有趣,既硬核又通俗,既理性又文艺,适合每一位读者阅读。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戎嘉余
-
王安石传
复旦首席教授王水照推荐,《苏轼传》《欧阳修传》作者耗时七年力作,宋代文坛、政坛“巨人三传”收官作品,纪念王安石诞辰一千年。
本书试图抛开固有的观念、习见的标签,从王安石的全部作品入手,考察同时代人与他的交游,展现出颇具特色的熙宁变法改制图景,凸显出一个抖落掉污染、误解和扭曲的政治改革家形象,使王安石以其本来的风度和丰采,再现于读者。
-
长期主义
在充满挑战的时代,真正的长期主义者会在关注短期业绩的同时,努力投资长期增长,从而实现个人和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霍尼韦尔前 CEO 高德威深刻理解这一点。当他于 2002 年接手霍尼韦尔时,它正濒于破产边缘。公司所有人只关注完成 眼前的绩效,甚至不惜通过财务造假来达成目的。而当他于 2018 年离任时,这家公司复兴成为全球 500 强硬科技巨 头,市值更是从原来的 200 亿美元飙升至 1200 亿美元,投资回报率达到了惊人的 800%。
高德威对公司管理思维、组织流程、企业文化、投资和增长模式、人事制度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和优化,通过实践长期主义,实施短期和长期同时发展的战略,高德威成功扭转了全公司短期主义的行事模式,在使公司起死回生的同时,更是实现了高速增长。
对于个人和企业管理者来说,了解长期主义的思维和决策模式,并将其应用到个人和企业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希区柯克传
英国国宝级传记作家,《伦敦传》《莎士比亚传》《狄更斯传》作者,曾获毛姆文学奖、《卫报》小说奖的“伦敦代言人”
深刻书写,一位伦敦郊区贩夫走卒出身的传奇导演
处处设防、被恐惧孤独环绕的一生
以治史的严谨、小说的笔法、克制的共情
勘测“焦虑艺术家”希区柯克的创意水源和情感地 层
《泰晤士报》《纽约时报》《名利场》《卫报》《新闻周刊》等国际权威媒体重磅推荐!
...................
编辑推荐
希区柯克,20世纪最伟大的电影导演之一,惊悚片、悬疑片大师。其代表作《迷魂记》一直是各权威媒体榜单中影史之冠的有力竞争者。
《伦敦传》作者、英国国宝级作家阿克罗伊德以希区作品为引线,收集、阅读、研究了大量资料,逐步探向这位伟大导演的内心深处,尝试为我们展现其作品和灵魂间的联系。
对于理解希区柯克来说,这是一部精彩感人的“传记片”,一本精炼易读、不容错过的佳作。
★大家风范,以文化史视角关照个人生平
全面展现希区柯克成长背景,深入20世纪初期伦敦社会,在狄更斯、王尔德、艾略特、卓别林等伦敦大艺术家的源流脉络中理解希区柯克,对比英美两国文化,勾连小说、戏剧、绘画、音乐,视野开阔,高屋建瓴,构筑伦敦文化艺术谱系。
★深刻书写,剖解内心世界,勘测创意水源
处处设防,时刻担心遇见陌生人,不苟言笑,毕生被恐惧、孤独所环绕,“焦虑艺术家”希区柯克如何将内心的不安转化为银幕上的惊悚与悬疑?
★跌宕起伏,出身贩夫走卒,成就传奇一生
15岁进入电缆公司做技术员,毛遂自荐,跨行制片厂设计字幕卡,后又自告奋勇身兼数职,临危受命独挑大梁,一生马不停蹄,相时而动,锐意进取,终成家喻户晓的一代大师。希区柯克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
★逐一清点,全盘整合希区柯克「创作方法论」
五十余部电影制作过程逐一复盘,探查灵感来源,回顾剧作方法,拆解导演妙诀,揭秘营销之道,阐释美学要旨,总结成败得失。(更有权力博弈奇谈、桃色八卦秘闻……)
★严谨「治史」,匠心独运的传记写作方法
近百本参考书,交叉引用,大量一手资料挖掘,制片日志、人口普查、病历档案、媒体报道……采集众家说法(希区柯克本人、家人、朋友、同事、敌人),“还原事实真相”。
★小说笔法,表面不动声色,内里感人至深
丰富立体的人物“塑造”,张弛有度的叙事节奏,恰到好处的悬念营造,从容优雅的行文笔调。保持距离,冷眼旁观,无所忌讳,褒贬由心,读罢却令人唏嘘不已。
★精心设计,新锐设计师操刀封面
护封灵感源自希区柯克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双重性”主题,局部采用丝网印刷工艺;绒面材质腰封,暖心触感;内封则复刻“群鸟”意象,由内而外呼应希区柯克的“秩序迷恋”。
内容简介
似乎每个人都有一个关于希区柯克的故事,其中大部分都很残忍,他的真实面貌却始终是个谜。
在本书中,希区柯克大部分时候都是一个不快乐的人。日常的恐惧令他迷恋秩序。他把生活安排得如同军事行动;衣橱里的衣服剪裁必须一模一样,成对匹配;每天下午茶都会摔碎一个茶杯,以此提醒自己生命是多么脆弱;必须事先精确设计每一个镜头,不给任何人留下横加干涉的机会。电影不仅是他的事业,也是他唯一的避难所。
当然,人来人往的片场本身也足够令人生畏,因此,他始终要求现场要保持安静、整洁、高度可控,仿佛这样方能无坚不摧。最终,他将恐惧和颤抖从波澜不惊的生活中带到了银幕上,以反抗社会留给他的伤痕。
媒体推荐
★希区柯克的正式传记已经出了很多本,但也许没有哪本像彼得·阿克罗伊德的作品这样令人愉悦。——《泰晤士报》
★关于这位导演的生活和艺术,以及两者之间的神秘互动,这是一份机智、流畅的概述。——《纽约时报》
★篇幅虽小但却富有洞察力……小说家的技艺指引着本书的人物刻画和语言质地。——《纽约时报书评》
★像饭后的交谈一样,趣闻逸事层出不穷。似乎每个人都有一个关于希区的故事,其中大部分都很残忍。——《新闻周刊》
★阿克罗伊德掌握了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的悬念。——《名利场》
★出神入化,见解深刻……(一部)灵巧、动人的传记。——《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