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类学仪式的理论与实践
仪式理论与实践一直是人类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几乎所有的人类学流派都表现出对仪式的独特认知、理解和解释,人类学发展的整体脉络也在仪式研究中得到反映。一些著名的人类学家都在仪式研究方面独树一帜,并与他们的学术主张相辅相成,泰勒、弗雷泽、范.根纳普、涂尔干、马林诺夫斯基、拉德克利夫一布朗、克罗伯、列维一斯特劳斯、利奇、埃文斯一普里查德、弗斯、古迪、特纳、罗萨尔多、道格拉斯、洛伊、拉帕波特、贝尔……。早期英国人类学中甚至还有一个学派叫“神话仪式学派”(剑桥学派)。仪式理论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谱系,国际学术界还有专治仪式研究的刊物——《仪式研究》。 本书是从人类学学科的角度对仪式领域进行研究的第一部专著,集谱系梳理、学理依据、理论介绍、流派分析、观点评述、田野案例及作者独立见解为一体。 -
英雄与太阳
本书运用人类学的视野和方法对中国上古英雄史诗进行了进一步的发掘和研究。其主要内容包括:史诗两范型——游牧与农耕的追溯;重寻中国的太阳英雄羿;羿史诗的表层结构复原及其深层解读;以及龙凤呈祥——死亡主题与中国文化的探究等等。 -
熊图腾
本书记述的,是作者考察中华熊图腾神话的始末。为探索、研究做个专题的年记,是以前没有尝试过的写作形式。我希望通过这个形式,把探索和思考过程,真实而饶有趣味地呈现出来。这或许能见证一个人文研究者的自我超越之路。 -
文学人类学教程
跨学科研究是当代学术发展的重要趋向。本书是我国第一部文学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教科书。作者在二十多年的跨学科研究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将文学与人类学两大学科的知识打通和重构,为文艺学乃至整个人文学研究提供一种创新的理论范式及综合性的研究方法。 本书较系统地梳理了文学人类学在20世纪国际和国内学术发展中的产生脉络,针对各学科的本位主义弊端,提示重新打通文史哲及宗教学、心理学的可行途径,重点阐述文学的发生、文学的治疗、禳灾等文化功能问题,并强调文学人类学方法与国学传统相结合的四重证据法,突出其对研究生教育的推广应用价值。 -
虚构与想象
《人文译丛:虚构与想象·文学人类学疆界》企求为人类借助于文学的自我阐释创造出一个不同的启导式,既与人类的内在情性相关联,同时又是文学自身的构成要素。虚构与想象恰好满足这些条件。二者都是作为证据性的经验而存在于人类的生命活动之中。文学的表现与再现功能使人类的超乎寻常的可塑性,自由伸展到了一个几乎没有边界的文化大背景之中。准确地说,人的可塑性,实际上就是一种流变不居的本质特征。文本游戏使自我呈现之不可能性,变成了一种超越无限的可能性,而这种可能性几乎是没有限制的。无论疆域多么辽阔的王国,都无法将这种可能性囊括其间。文学作为虚构与想象的产物,它超越了世间悠悠万事的困扰,摆脱了束缚人类天性的种种机构的框架。 编辑推荐 《人文译丛:虚构与想象·文学人类学疆界》的理论意义是多方面的。90年代之后,我国的文艺理论与美学研究出现了文化转向,泛文艺学的文化研究大行其道,研究文学基本理论似乎有些吃力不讨好。伊瑟尔的做法与此不同,他认为文艺理论研究应当始终以文学活动为中心,应该转变的是对文学的提问方式,而不是轻易放弃文学本身。此书就是他经历这样一种转变的一个里程碑式的成果。 -
文学人类学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