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英的阶梯
《精英的阶梯:美国教育考查》作者薛涌,世界高等教育正处于急剧全球化的进程中。留学从过去少数人的特权,开始变得日益大众化。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留学生输出国,美国是最大的留学生接纳国。所谓留学,主要就是留美。根据现在的发展趋势,未来几年中美高等教育将变得越来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精英的阶梯:美国教育考查》,就是为了迎接这个挑战而写的对美国教育的分析。 《精英的阶梯:美国教育考查》是一本给想出去的学生和他们的家长看的书:美国的大学是世界最好的,但是,不了解人家的制度、文化和教育哲学,不知道如何把自己的理想、事业规划和人家的教育相衔接,盲目出去乱撞,很可能大败而归。这也是给那些没有机会出去的人写的书:教育的本质在于精神。即使人出不去,理解人家的教育哲学,有针对性地弥补国内教育的不足,比那些没头没脑出去乱撞的人可能更有成功的机会。这当然也是给中国的大学教授、教育的管理者、领导阶层看的书:高等教育全球化已经是个无法回避的事实。一个国家,一个政府,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闭关自守地维持自己落后的教育制度。 -
坏民主
《坏民主》分为六个篇章,分别从政治、经济、新闻媒体、公民生活等几个方面,更加全面、立体化的阐释美国民主生活。作者说,自己在美国生活了十六年,头疼的事情很多,愤怒的事情很多,搞笑的事情也很多。民主里面有贪污腐败,有二奶,有苛捐杂税,有繁文缛节,有莫名其妙的法规章程。民主社会有句名言:“没有新闻就是好新闻”。可惜的是,民主社会的媒体偏偏又新闻量最大,仿佛是高分贝的噪音,吵得你神经崩溃。但是,也恰恰是民主社会,能让这些不中听的声音以最大的音量发出来。民主并不是什么好东西,它只是我们迄今为止所能找到的最好的一种制度。 -
炫耀的足球
本书内容庞杂,但最终问的是一个核心问题:怎样发展中国的职业足球? 本书意在点出中国足球的病根。 我真正的意愿当然是相反:不要拿足球炫耀,而要把足球当饭吃。《炫耀的足球》就鲜明地体现出这一特点,所谓“世界一流大学”学者的功力也就体现在这些篇幅不长却很睿智的文章上了。 《炫耀的足球》作者在出国之前,他就写过足球评论,并一炮走红。只因未署真名,许多人都不知道。上届世界杯他卷土重来,因受到读者喜爱,被评为“中国足坛十大白痴”之一。 与教育相比,他谈足球更中肯,也更有趣,更自信。他说目前足球的致命问题,是官商结合的“炫耀性腐败”。这种腐败制造了一个硕大的“足球泡沫”,侵吞浪费了大量民脂民膏,并把中国足球职业化引向邪路。他认为花钱买不来高水平,还换来黑幕重重,何况这钱还不是自己的,不心疼也不负责任。我虽然不是球迷,但读了这本书,再看看越踢越臭的中国足球和几近崩盘的联赛危机,也很认同这些道理。 更可贵的是,他不但抨击那些丑闻烂事,还提出许多改革建议。与此同时,他指出体育既可以锻炼身体,又是一种教育手段。体育比赛能让人懂得如何对待竞争,如何与同伴合作,如何遵守游戏规则,如何在逆境中奋起,如何面对失败。他呼吁要为青少年多建足球场,要通过“草根足球”来提高竞技水平、普及足球精神,不要把体育当作“为国争光”的面子工程和政绩工程。 -
中国不能永远为世界打工
【目录】 “世界工厂”的转移 “有同情心的帝国主义” 低薪危机 中国闹人荒! ——精英白领危机对我们未来的威胁 中国人不能永远这么便宜 中国不能永远为世界打工 两种计划经济 知识产权不仅仅是履行国际义务 全球化的第二波 ——中国面临的危机与回应 贸易壁垒之后的价值壁垒 登月启示录 《京都议定书》的短期和长期影响 大国经济的博弈 大国的黑金博弈 公路上的恐怖主义 ——SUV对我们社会安全的威胁 私人车的时髦 悬磁“悬”在什么上? ——以市场规模换先进技术的大国经济博奔 风力发电:未来能源战略的核心 农民的私有财产也要保护 农民进城,地主下乡 ——WTO之后中国农村的自救之路 梦想与现实之间 ——再论中国农村的出路 村官何必限薪 欠薪是个发展问题 自治与维权 扶贫理念的转移 中国经济的转折点 人口,城市化与WTO 房价挑战中国的城市发展战略 房价过高将威胁城市的发展 抑制房价不能仅靠政府 从基层自治看房地产税 …… 要支持私人车的发展,中国一无足够的石油资源,二无保证石油供应的覆盖全球的军事力量,三无足够的土地资源,四无承受污染的能力。 F1大奖赛,是在足球之后,中国体育炫耀性腐败的又一登峰造极之作! 如果一味地“改善投资环境”,放任企业的低薪甚至欠薪,就等于把社会经济资源不正当地从个人和家庭长远的经济规划中提出来交给企业,鼓励其短期的经济赌博。 中国缺的,是农业的CEO。 我们应该看到,现在大城市街头那些可怜的民工,许多可能是未来的老板。我们毁了他们的前程,也就毁了国家的前程。 -
北大批判
《北大批判:中国高等教育有病》:大学必须放在西方社会自治的传统中才能理解。大学的成立,就是共同体的自治,就像是中世纪欧洲那些自立的行会一样,自己制定规则,并自愿受这些规则的约束。在这样的共同体中,人人有责任,学生当然也有责任。这一点,当今中国大学的师生恐怕大部分都不理解。 只要学生们有自治的意识,不要等着别人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大家聚在一起读书、讨论、组织活动,这就成了个不错的大学了。如今虽然外在的环境很难改变,但我相信:如果莘莘学子们对自己在大学中的人生使命有高度的自觉的话,他们至少还是能够自己教育自己的。 什么是大学生活的核心?在我看来,最重要的就是disputation(论辩)。这种“论辩”,并不一定是公开的口头辩论,而更多的是在心灵中默然进行的是非辨析,是一种永无止境的精神努力。 现代社会是通过文献组织起来的。无论是在官僚系统还是在企业,文献体现着社会组织的复杂性。如果你不能参与写作这些文献,不能有效地阅读这些文献,你就无法担任任何中高层的工作。 许多在大学里学习“无用”的东西的人,日后往往成为特别“有用”的人才。你查查美国企业总裁的学历就知道:拿MBA的人确实不少,但在本科时就读企业管理的人却不多。相反,许多人本科读的是文学、历史、艺术、中世纪研究等“无用”专业。 第一,大学是一个求知者的精神共同体;第二,师生的关系,不管是从心灵上还是从空间上都非常密切:大家住得很近,可以随时坐而论道:第三,真理是辩出来的,不是死记硬背地“学”出来的:大学要训练学生发展自己的论断,并能够应付不同观点的挑战,在思想的交锋中说服别人。 你看美国的常青藤,大部分学校的本科没有工商管理类的学位。只有宾西法尼亚大学的沃顿学院等少数例外。美国好的商学院,一般也避免要那些本科学管理的学生,觉得这样的人视野太窄,缺乏领袖素质,而希望招募学人文的那种具有领袖素质的人才。 人关怀什么,就决定了他成为什么样的人。比如,一个只关心自己下个月工资的人.也许一辈子都会为是否能拿到下一张工资单而操心。如果你关心人类命运、社会公正,你就更可能成为领袖。 中国公众意见领袖 聚焦高等教育中的132条常青藤法则 -
中国文化的边界
本书为2007年4月第2次印刷。 中国虽然还是个发展中国家,但教育成本已经快赶上一些发达国家。如今各大学好大喜功,以“寻租”方式办教育,大家担心的是国家不给钱,谁真正考虑学生是否付得起学费? 真正杀岳飞,是过分依赖暴力因而不得不过分防范掌握着异己的暴力的中央集权。只要这个政治架构不改变,有多少岳飞也得死。 在民工干的行当中,中国是最有国际竞争力的。在我们“知识分子”的行当里,中国在国际上从来没有入流,甚至至今还看不到一点希望。 我们不是鼓励孩子们面对人生,走向社会,而是在古书里寻章摘句,无病呻吟,或者沉溺于自己狭隘的生活,逃避社会责任。这不是在培养未来的领袖,而是在塑造一代败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