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威尼斯
《威尼斯》是法国著名作家保罗•莫朗所写的,关于威尼斯的随笔集。作者将威尼斯的历史人文、文学典故以及自己游历威尼斯的见闻、思索巧妙地穿插融合,读来颇有趣味。莫朗有着流浪汉的性情,他创造了一种让他感到非常自在的文学形式,把历史、人文、地理、实事和自己的感觉糅合到一起——这是一份对威尼斯的印象与感觉的大杂烩,无比渊博也无比优美。 编辑推荐 保罗•莫朗是才子加学者型的作家,行文机智风趣,文笔优雅凝练,博学而敏锐。威尼斯是他钟爱的城市,他曾多次流连忘返于那里。这本关于威尼斯的文化随笔,以类似梦呓般的笔法,以集艺术、宗教于一身的威尼斯为叙事背景,按年代次序记述了他的旅行经历和所思、所感,娓娓道来,隽永耐读。 精彩书摘 威尼斯在它有限的空间里囊括着我在尘世的一生,它也处于虚无当中,介于胎儿的羊水与冥河的河水之间。 在威尼斯,人们可以体验到一种新的乐趣:没有汽车,就像在采尔马特或是以前的百慕大,幸福地生活在一座没有人行道、没有红绿灯,也没有汽笛的城市里。在这里,漫步就是流动,就像在水上:我这就出发啦,没有重量,像一只真正的气球。 威尼斯的房屋满怀对船舶的思念,它们的底层常常被水浸没。这些房屋同时满足了对固定住所和漂移生活的念想。 -
圣约翰之路
在具自传性质的冥想中,卡尔维诺转向了自己的过去:与父亲一起出行的尴尬童年,一生难以割舍的电影院情结,对亲历反法西斯战争的回忆,对语言、对厨房垃圾桶的感知乃至对整个世界的形状所进行的审思。他对于记忆本质的思考睿智、令人着迷,洋溢着特有的炼金术般的才华。 首篇《圣约翰之路》是卡尔维诺对故乡城市圣莱莫的详细回忆和描述,表现了圣莱莫的自然和人文景象,以及自己的早年生活经历。 《一个观众的自传》其实说的是作者自己,主要是在一九三六年到战争爆发那几年里偷偷从家中跑去看电影的经历,记录了当时在意大利放映的各国电影在他的头脑中留下的记忆,以及电影,主要是美国电影对于当时的意大利人生活的影响。此文的后半部主要写的是对杰出的意大利导演费里尼作品的观感。可以从这篇文章中探寻电影对于他的创作的影响。 《一场战争的回忆》是卡尔维诺在战后写的对于自己当年作为一名游击队员参加的一场战争的回忆。文中对战争的细节讲得并不多,只讲了那场战争留在他的记忆中的一点点东西。这种回忆实际上有着创作实践感的性质。 《可爱的垃圾桶》从作者在巴黎生活那几年厨房里的那只垃圾桶写起,涉及其使用、位置安放、清倒时间等等方面,实际上描写了他在巴黎的生活,可以视为卡尔维诺对于那一段生活的回忆。 《昏暗中》是一篇可能未完成的手记,假设被问及对世界、宇宙的认识时,作者关于世界的元素、物质、广度、厚度之类概念的认识,更像是一种哲学范围内的世界观。本文对于理解卡尔维诺的宇宙观和《宇宙奇趣》有一定帮助。 -
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
現在是 1985 年,我們和下一輪太平盛世之間只剩十五年的時光。在此刻,我並不覺得新紀元的逼近會引起什麼特別的情緒。但我並不想在這裡討論未來學,而是要談文學。 目前這一輪即將終了的太平盛世,目睹現代西方語言的誕生與發展,在文學方面則呈現了這些語言在表現、認知、想像等方面的可能性。這也是書籍的太平盛世,在這一千年中,書籍以我們目前熟悉的形式出現。我們常納悶,文學和書籍在所謂的後工業科技時代會有什麼下場──這樣的關注,或許就是一徵兆,表示目前這個太平盛世的完結。但我並不太喜歡沉溺於這種思考。我對文學的未來有信心,因為我知道有些東西是唯獨文學才能提供給我們的。因此我希望把這些講稿獻給我衷心認同的某些價值、質素或文學特性,設法將它們置入下一輪太平盛世的視野之中。缺的文學價值。 第一講「輕」,引述希臘神話、歐維德、薄伽丘、塞萬提斯、昆德拉、卡夫卡等等作品來詮釋:生命存在的沉重必須以輕盈的態式來承擔;第二講「快」,闡述如何以敏捷來融合「行動」(快)和「沉思默想」(慢);接下來的第三講「準」,強調語言的精確和明晰;第四講「顯」,說明視覺想像係認識世界和自我的媒介;第五講「繁」是一份展示力作,生動而精彩地描述文學如何逸出常軌,企圖傳達人類面對無限的可能所流露的痛苦、困惑和振奮。 -
耶路撒冷的解放
托尔夸托·塔索(1544—1595),意大利桂冠诗人,著有多部长诗、田园剧、文艺理论著作等。《耶路撒冷的解放》是塔索代表作,分成二十章,每章一百来节左右。全诗以十一世纪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历史事件为背景,讲述戈弗雷多·德·博伊龙统帅十字军东征小亚细亚,围困圣城耶路撒冷;以阿拉丁为首的异教徒借助魔法,陷十字军将士于困境;博伊龙靠天使庇护,破除魔法,经过血战,收复耶路撒冷。长诗充满英雄主义战斗气概,并描写了爱情对宗教信仰的胜利,歌颂现世生活的欢乐,闪烁着人文主义的光辉。 -
意大利的黄昏
《意大利的黄昏》是英国作家D.H.劳伦斯的一部域外游记,也是其最知名的一部游记作品。 劳伦斯的一生虽然短暂,却和意大利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他四海为家的人生中,总共有三段旅居意大利的经验:一战爆发前在加尔达湖区,一战结束后在西西里岛,以及晚年养病在佛罗伦萨。《意大利的黄昏》是劳伦斯的第一部域外游记,见证了他与意大利的初次相遇,也记录了作者在旅途和客居期间的种种见闻与感思。 ============================================= 《意大利的黄昏》是D.H.劳伦斯青年时期的游记作品,《不列颠百科全书》评论说:劳伦斯“的游记在描写风土人情方面非常出色,令人难忘。”本书的特色在于,它具有“画的描绘、诗的抒情、哲理的沉思。”记录了劳伦斯1912-1916年间从奥地利、德国、瑞士到意大利徒步旅行时的所见所闻。 青年时代,他刚刚踏上文学之路,与情人私奔到欧洲大陆。在这几个国家的城市和乡村从容自在地游历,面对异国的秀丽风光和风土人情,他产生了许多感想,他用带有诗意的散文风格或写景、或状物、或记事、或描摹人物、或悲天悯人地大发哲理性的议论,读者从中可以领略欧陆诸国当年的山川风貌和社会状况。尤其是作者对当年英国严重的工业污染与意大利虽然贫穷但拥有秀美山河和蓝天白云的情况进行了对比。 -
神曲
《世界文学文库:神曲(插图本珍藏版)》由“地狱篇”、“炼狱篇”和“天堂篇”共一百首构成。《世界文学文库:神曲(插图本珍藏版)》作者通过描述自己梦中幻游地狱、炼狱和天堂的经历,揭露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弊端和丑恶,特别是揭露了教会的腐败和堕落,并表达了对于人生的感悟,对于意大利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以及追求真理、追求“至善”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