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枯宁的手
新诗,自创生之日起,就伴随着多重的压力。在美学争议之外,诗歌写作与周遭历史之间,也存在着既疏离又纠结的复杂关系。《巴枯宁的手》收录的一系列文章,以若干诗人、作品、现象为讨论对象。在微观的形式分析中引入某种社会文化视野,以透视诗歌的困境和可能、是《巴枯宁的手》尝试的方法。如何打破写作与研究的“幽闭”。重要诗的文化位置,从诸种有形与无形的围栏中,挣扎着伸出一只想象的手,则是方法背后的焦虑所在。 -
猜测上帝的诗学
本书所贯彻的是作者生命本体论的诗学观念,传承中国诗学中“知人论世”的批评传统,以及对关怀现实的人文情怀主导的写作倾向的致敬。有关于诗学问题的随想,也有对近年国内诗歌状况的总体述评;有对当代诗歌写作伦理的分析,也有对经典诗人作品的细读。 作者所追求的随笔和散记的笔法,是本书的一个特色。 -
雪的款待
本书名“雪的款待”,出自作者所翻译的保罗·策兰的诗句“你可以满怀信心地/以雪来款待我”。这是面对精神的言说,也是面对沉默的言说。无论它谈论的是创作,还是翻译,是一个诗人“经验的成长”,还是穿越边界的语言之旅,它都力图触及到那“言辞之根”。它立足于自身的时代境遇,指向一种存在之诗。 -
抽思织锦
《抽思织锦:诗学观念与文体论集》论诗衡文兼谈小说甚至翻译,颇显芜杂,但还是有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诸如讨论艾略特的“自我戏剧化”手法、卞之琳的古典主义精神,或分析闻一多诗与现实的两难、弗罗斯特出世与人世的两全,属于观念层面的研究,是谓“抽思”;至于分析姜白石的词、戴望舒等人的诗、胡兰成与董桥的散文、巴别尔的小说,则属于文体层面的研究,是谓“织锦”。它们都贯穿了一个诗学的旨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