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明污染:工业革命以来的煤、烟与文化
英国在19世纪的霸主地位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丰富的煤炭储备。煤炭不仅为工厂、船只和铁路机车的引擎提供动力,还用来取暖和烹饪。随着煤炭消费量直线上升,英国城镇迎来前所未有的浓密烟雾。 人们对“污染”的理解因工业革命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工业革命以前,没人意识到煤烟问题。那时人们认为,“污染”意味着动植物尸体腐烂释放出无色有毒气体,而煤烟中的碳和硫是有消毒作用的,煤烟是消毒剂而非“污染”元凶。到了19世纪晚期,人们对“污染”有了全新的认识:污染不再是来自有机体腐败,而是来自煤炭燃烧。这种认识上的转变催生了烟雾减排的治污运动,同时开启了人类、科技与环境之关系的新思路。 -
中国古代的隐士
《中国古代的隐士》针对古代隐士这一文化现象,对隐士的由来、隐士的类型、隐士与政治的关系、隐士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隐士与养生等进行了全面探讨,揭示了隐士这一文化符号产生的深层的历史文化原因。 -
当代西方汉学研究集萃
《当代西方汉学研究集萃(思想文化史卷)》(作者张聪、姚平)收录了《儒学研究的新方向:对“新儒学”与“道学”之区别的考察途径》;《宋明理学与地方社会:一个12至16世纪间的个案》;《科举考试与帝制中国晚期的政治、社会与文化》;《明清社会的信息沟通方式、阶级与意识》等文章。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
印刷出版与知识环流
《印刷出版与知识环流(十六世纪以后的东亚)》是日本关西大学召开的由关西大学文化交涉学教育研究中心(ICIS)、出版博物馆联合举办的第三届出版史国际学术会议的成果续集。收入《印刷出版与知识环流(十六世纪以后的东亚)》的成果,分别围绕“出版文献与文化交流”、“西学东渐与中国出版”、“语言接触与文献翻译”、“东亚的出版文化交流”四大主题,突破中国疆域,在整个东亚视域中讨论16世纪以来的欧、中、日之间的知识环流、书籍流通、翻译出版、语言演化等问题进行学术交流。 -
北京:寺廟與城市生活
本書以大量的碑文、檔案、文人撰述和豐富的地方文獻為基礎,以北京寺廟及宗教活動為中心,通過大量精細考辨和分析,全方位論述明清以來北京的宗教場所及社團活動,詳實勾勒14世紀至20世紀的北京城市生活情形。書中通過對城市社會組織結構及民眾生活等一系列重大問題的思考,回答了寺廟在北京城市社會和文化中的重要性,揭示與城市相關的廣泛歷史進程,並對當下熱門的公共領域和滿漢關係、城市特性與國家認同等問題作出了具體的回應。 本書的價值尤其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成功展示了宗教與城市社會生活的融合,將讀者引進了一個很少有機會接觸的世界。其二,提供了從宗教視角描述城市社會組織側面的範例。其三,該書描摹了明清以至民初時期京城的歷史形象,使我們對帝王之城既感到熟悉卻又與眾不同。 本書不僅兼跨地方史、城市史、宗教史、社會史和文化史諸研究領域,而且討論的時間段是20世紀之前的時代,把握了學術界以往較少關注時期的課程。因此是海外學者討論北京地方文化與城市生活的一項富有價值和創意的重要成果。 -
西方文明的统一
《大象学术译丛:西方文明的统一》由14篇论文(实际上是14篇演讲)组合而成。这14篇论文是一群深陷战祸之中,对欧洲乃至西方、世界的未来怀有热切忧虑、关心、期望的人严肃思考的成果,是集体创作的结晶。从史前时代直到近现代,书中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领域的方方面面,为读者提供了幅“西方文明的统”的历史全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