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药文化史
如果撇开只占几百字的东方中国医学不谈,这可以说是一部涉及面极广的史学著作。它从作为科学的医学出现之前说起,历数古希腊到中世纪一直说到近现代的医学发展和进步,包括内外科、生理解剖学、微生物学、精神病学、药学、护理、麻醉,还说到医学中的医生和医学史。在这些章节中,作者无不注意到其中的文化内涵,除了触诊和听诊,血液循环的发现和塞尔维特的死,这里有神话史诗中的远古医术,苏格拉底喝的毒酒,凯撒的剖腹产,浮士德式的庸医,还有黄道十二宫与放血,人体解剖与绘画,有秘鲁树皮和疟疾特效药,有南美印第安人的“苦拉拉”与麻醉,以及曼陀罗的神秘采集仪式,特别是从变卖尸体供解剖学家到谋杀,导致解剖学法的制定,从对血的崇拜到现代的输血,从用天然磁铁治病到催眠术,到现代麻醉的发明,甚至写到法国剧作家莫里哀笔下的医生,漫画家的医学讽刺画和童话中的医生形象,不但有很强的故事性,更充溢着浓厚的文化氤氲。尤其有趣的是每一节都配有二三幅插图,使读者对内容有形象化的理解;这些插图都选自有关的历史著作,不仅相当经典,十分珍贵,许多还是名家的作品,有较高的美学欣赏价值。 -
中国文化的发展过程
本书是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第十一届[钱宾四先生学术文化讲座]的演讲集。作者从比较文化的宏观角度分析中国文化的形成、演化和转变,指出中国文化在发展之初有两个特色:一是透过天命观念去理解天人合一的奥秘;二是藉著亲缘观念来建立社会组织。在讨论近代文化的转变时,他指出中国知识分子所面对的种种困难: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保守]抗拒[进步],[传统]抗衡[现代]。作者认为中国文化的演变是有来龙去脉的,我辈炎黄子孙的使命是使文化力求改进,以适应多国家、多文化竞争。 -
游戏、竞技与娱乐
本书通过对各种游戏、游赏、百戏、宴集、文体娱乐竞技活动以及与之有关的节日娱乐、庙会娱乐、中外文化交流中的游戏、竞技与娱乐等内容的全面系统的发掘、梳理和研究,揭示出中古时期社会生活的全景画卷,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填补此方面研究的不足。 -
走向开放的城市
本书对宋代东京(开封)街市形成和演变的原因、过程和意义作了深入的探讨,在政策因素、地理因素和城镇体系因素分析方面均有创见,可资历史地理、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领域阅读参考。 -
谷腾堡在上海
本书对1876年至1937年间西方印刷技术取代中国雕版印刷术的过程进行了细致分析,揭示了中国传统的印刷文化和印刷商业向印刷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书中通过详细的文史资料介绍,将印刷文化与图书史、社会史、技术史与商业史结合在一起,从技术的发展、企业和企业家的成长经历以及出版业的变迁角度,揭示了晚清和民国时期中国现代出版业的发展历程。中国人有选择地采纳西方印刷技术并充分发展了自己的传统价值观,在中西交流的过程中发挥了建设性作用。同样地,上海的资本主义印刷业之所以能在晚清民国年间脱颖而出,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工商业制度与行业组织的发展,尤其是那些与印刷和出版相关产业的发展。 -
象牙塔的变迁
学术卡里斯玛,源自马克斯•韦伯的论述,意指学术的神秘魅力或巫术性质。这种魅力存在于尚未被规范的前现代学术形态,也存在于现代研究型大学所确立的各种规范中。 本书讨论学术卡里斯玛与现代秩序下的研究性大学,,从中世纪的学术形态直到现代学术形态的形成,以及在此过程中研究性大学的兴起和学术卡里斯玛的转变。作者认为,“官僚化”与“商品化”两大因素对个人精神生活的逐渐渗透,驱动了学术秩序的理性化与“世界之祛魅”的进程。现代学术体制正是通过培育这种新型学术卡里斯玛而形成的。 一本惊人的杰作,才华横溢。其风格与方法可能有迹可循,但作品整体的大胆创新令人振奋。 ——谢尔顿•罗斯布拉特,美国科学家 (克拉克)用机智的分析,趣味盎然的档案轶事及诡异的幽默感建构起这部作品,那种起头如神来之笔的作者总是令人难以抗拒。一部奇特的杰作! ——安东尼•葛拉芙顿,《纽约客》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