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英国的社会流动与阶级结构(第二版)
本书利用从英格兰和威尔士收集的大规模调查数据,基于严格的社会学量化研究方法,考察了现代英国社会各个阶级之间的地位继承与交换。作者指出,现代英国社会中向上流动机会的数量确有增加,但也须关注不同阶级间相对流动机会的不平等。在第一版的基础上,第二版增加了社会流动的跨国比较与女性的社会流动特征,分析了现代英国社会代际流动的新特点,讨论了现代英国社会有关社会流动议题的主要观点。
原书出版后,影响巨大。相关书评见于美国社会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以及英国社会学杂志(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等权威期刊,亦成为研究社会分层与流动议题学者的必备书目。
-
东南亚史
----------------内容简介
世界上很少有地方比东南亚这个文化多样的地区拥有更复杂的历史。《东南亚史:危险而关键的十字路口》展现了一部全面的、单卷本的东南亚通史:从它与农业、冶金和宗教的接触,到今天构成这一地区的十个现代国家的出现。当今东南亚史研究第一人、历史学家安东尼·瑞德打破传统的殖民主义和民族主义叙事,强调东南亚人民对国家地位的追求是其决定性特征。他将主要焦点转移到与当地居民更相关的因素上,如环境、宗教、社会、文化、人口、健康和思想变化,全面又丰富地描述了该地区复杂而微妙的历史。
-----------------编辑推荐
参与现在,打造未来。讲述一部横跨2000年的东南亚历史,一部与环境共生的自我成长史,一部“世界十字路口”的多元文明发展史。
“东南亚的布罗代尔”、东南亚史研究第一人安东尼·瑞德 最新作品
获2016年“专业与学术卓越奖”(PROSE)人文社科类荣誉奖
-----------------媒体评论
本书的众多优点之一是作者能够将这一地区涵盖的两千年时间分解,以引导读者穿越空间和时间。该书以直截了当、不拘一格的风格写成,非专业读者也能读懂,并且审慎地选择了一些引文来使历史更加鲜活。
——澳大利亚国际事务研究所(Australian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了解东南亚地区的历史不仅仅是一个知识性的好奇心问题,而且还具有相当大的现实意义。尽管本书有教科书般的外观,但也具有明显的可读性;既成功地对这个复杂的地区进行了言简意赅的综述,同时又提供了大量迷人的、耐人寻味的细节。
——《亚洲图书评论》(Asian Review of Books)
主题分类的方法、解释性的洞见、有用的书目以及几乎是百科全书式的丰富信息,这些都使瑞德的《东南亚史》成为其他学者异常宝贵、甚至不可或缺的资源和参考书。
——《亚洲研究评论》(Asian Studies Review)
-
阳明心学与明代内阁政治
本书以《阳明心学与明代内阁政治》为题,主要从历史的角度探讨中晚明阳明心学流行的社会背景,以及学派中人的政治理念和活动。通过考证,本书对前人提出的一些观点进行了辩驳。如针对王阳明在龙场悟道后转向觉民行道的看法,认为王阳明的弟子群体以地方上的中下层士人,具体来说则是举人、生员为主,因而王阳明的传道路线应当归结为“觉士行道”。而在政治上,王阳明顿悟之后也并未放弃对朝廷局势的关心。“大礼议”之际,王阳明曾向其在朝的弟子表明自己的立场,并试图通过这些弟子来对政局加以引导。其讲学传道之际着眼于中下层士人之培植,也正是出于对这些弟子将来入仕之后能够挽救政治之颓势的期待。而心学所针对的,在很大程度上是作为政治主体的士大夫阶层自身之弊病。在当时的政治体制下,此种弊病之最明显的归结,便是内阁之专权植党、排斥异己。阳明学派自阳明起便提倡士大夫分权共治的精神,其后学亦承袭了此种理念。自嘉靖以后,学派中人或抵制内阁而屡遭打击,或入主内阁而兴盛一时。进入万历后,由阁部之争而招致党争大炽,学派中虽有稍向内阁靠拢者,但终亦不能为阁中之党魁所容,余者则渐为反内阁的新生力量东林派所吸收。
-
萨尔珀冬陶瓶
【编辑推荐】
★文博热当下,看一只公元前6世纪末的古希腊陶瓶如何C位出道。近年来,逛博物馆、品鉴文物已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消闲方式,本书围绕一只身世传奇的古希腊陶瓶展开,是文物、博物馆乃至历史爱好者不容错过的佳作。
★横跨2500年,陶瓶的经历,是一段堪比好莱坞悬疑大片的历史。书中花费近半篇幅讲述了萨尔珀冬陶瓶从公元前6世纪以来,从雅典、伊特鲁里亚、纽约到罗马的传奇历险,其中涉及盗墓、诈骗、犯罪以及可能的谋杀等元素,使这个故事令万千读者痴迷。
★从宙斯之子萨尔珀冬,到基督耶稣,再到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领袖马拉以及现代战争中死去的士兵,教你看懂西方经典英雄形象的形成与演变。作者将陶瓶成为“里程碑式文物”的关键,归结为瓶身上由画师欧弗洛尼奥斯创作的死神和睡神抬着萨尔珀冬遗体的图像,并在书中分析了这种图像超过两千余年的长远影响。
【内容简介】
萨尔珀冬陶瓶曾是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骄傲。这个由雅典陶工欧克西泰奥斯和画师欧弗洛尼奥斯制作的调酒器,其实只有 45.7厘米高,但并不妨碍它成为艺术品市场上第一只卖出百万美元的古希腊陶瓶,更无法阻止一连串堪比好莱坞悬疑大片的离奇事件与它扯上关系。
在本书中,英国古典学者奈杰尔·斯皮维将带领我们“近距离”欣赏这只来自公元前 6世纪末的“火锅”(陶瓶的绰号),看看它为何那么小又那么贵、为何似乎永远“丑闻”缠身,以及最重要的——瓶身上“死神与睡神抬着萨尔珀冬尸体”的形象,尤其是死者之臂,怎样影响了西方艺术千百年来的传承与发展。
【媒体评论】
一次宏大的“古典文明穿越之旅”……任何对古代经典有好奇心的人都会喜欢这本书。——《科克斯书评》
这是艺术史,是“给成年人的鬼故事”,是一种在古代艺术史中追寻萨尔珀冬陶瓶痕迹的“侦探工作”。在追寻萨尔珀冬主题的过程中,斯皮维证明了他是一个勤奋的侦探,并能讲述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泰晤士报文学副刊》
-
社会学史
《社会学的历史:1789年至今》自1992年法语版首次出版至今,先后在1996、2002、2017年出过三版。2017年出版的第四版吸收了前三版修订的内容并做了一定的增补。尽管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实证研究,它同样也是实践探索和方法论突破的历史性结果。这本书把社会学的基本文献和主要学者都置于其所在的时代语境中给与充分最终并进行认真分析,也尽力避免使用所谓的指导性理论对学科作出片面的、带有偏见的评价。
-
废墟上的未来
2019年美国考古学会图书奖获奖作品
★ 作者林恩•梅斯克尔为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策展人,康奈尔大学A.D.怀特特聘教授,澳大利亚人文学院院士。作为一名资深考古学家,她曾在世界各地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各国政府及非政府机构合作,收集到大量宝贵的一手资料,接触到许多其他学者接触不到的档案与信息,并基于此,展开围绕世界遗产保护事业的深度研究。
★ 本书是一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机构历史,追溯了从联合国的前身国际联盟时期,直至194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又至1972年《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及1976年《世界遗产名录》设立、1992年世界遗产中心成立的一系列理念与实践上的变化演进。本书详细考察了世界遗产项目的运作模式及其得失,论及许多著名案例,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期的旗舰项目埃及—苏丹努比亚、意大利威尼斯、柬埔寨吴哥窟的保护工作,又如较晚近的围绕马里廷巴克图、叙利亚帕尔米拉的争议。
★ 本书以世界遗产项目为切入点,呈现了过去半个多世纪中,国际主义理念与和平梦想在人们头脑中的起起伏伏,引读者重新审视过去与现在的关系,重新理解世界遗产对于人类历史与未来的意义,并认识到“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世界遗产的重要性。
——————————
对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世纪40年代后期以来反复无常的全球使命,这是极具原创性且适时的重新评估。一方面,本书关注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和不断变化的考古实践;另一方面,它是对国际历史和当今世界更广泛的遗产保护政治的重新解读。对研究国际主义历史、当代全球政治以及世界遗产的人来说,这是一本必读之书。—— 保罗•贝茨,牛津大学
这部适时且重要的作品综合了人类学、政治学和考古学研究方法,考察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历史及遗产……作者真诚而发人深省的论述聚焦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能力和利益,同时强调其背后复杂的政治和历史行动……强烈推荐。—— 《选择》
梅斯克尔呈现了大量案例研究,并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法律框架进行了分析,为当下迫切需要的改革提供了论据。—— 《纽约客》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于1945年,是一个旨在促进和平、人道主义及跨文化理解的政府间机构;其备受瞩目的世界遗产项目则致力于保护对人类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然而,在该机构的实践中,这一使命时常遭遇困难与挑战。
本书回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试图拯救世界遗产的历史,综合考古学、政治学视角,通过翔实的史料分析及长期人类学探索,考察了该机构世界遗产项目的运作模式及其得失,尤其聚焦于文化遗产。书中论及许多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如埃及阿布辛拜勒神庙、意大利威尼斯、柬埔寨吴哥窟、叙利亚帕尔米拉等,这些案例充分展示了该机构全球遗产保护使命的成就与面临的复杂国际环境。本书呼吁我们重新审视过去与现在的关系,重新理解世界遗产保护事业,以及遗产保护对于人类历史与未来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