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心上的答案
这本书是一行禅师的问答实录,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写就,涵盖家庭、婚姻、亲子关系、疾病与健康、生与死、心灵成长等方面的内容。一行禅师通过回答这些普通人提出的问题,帮助世人向内看,深入观察并深深地接触自己的内心,以培养开阔的心胸、接受的态度以及平稳沉静谛听的能力,从而得到自我观照、疗愈内心的力量。一行禅师希望通过自己的回答,能够帮助众人客观地看待、处理生活中的各种不如意,以使生命更加丰满、生活更加幸福。 -
橘子禪
「正念」不離身邊事,一行禪師藉日常瑣事說法,教導大家從吃橘子、開車、打電話、走路等,這些日常生活裡被無意識化的行為中,去找回自己麻木的心。當心變得更敏銳卻又能不隨外在環境起舞時,我們就可以在瞬息萬變的世界中,隨時保持自己的平靜與安祥。 在本書中,一行禪師首先教導我們透過注意呼吸來增進對身心的覺察,進而利用正念的力量轉化與療癒個人身心的傷痛,從而帶來喜悅與安樂。最後,一行禪師教我們如何正念觀照自己與他人、與週遭世界的關係,當我們能深刻了解萬物互即互入的道理,我們就開始建立更宏觀的和平了。 第一部份:教你透過呼吸這個最簡單卻完全無意識的行為去找回自心。 第二部份:當你能夠清楚如實的以正念觀照自己的情緒起落時,就可以開始治療與修復心靈的傷痛。面對負面情緒時,一行禪師用的方法是接受而不是拒絕,是轉化而不是滅除,所得到的結果當然也會是是更根本的快樂,而非以牙還牙後的失落或饑渴被飽足後的空虛。 第三部份:一行禪師更深入的說明佛法中「一即一切」,萬物「互即互入」的道理。讓我們的正念觀照能力更 深化到宏觀宇宙的慈悲層次。 1991年出版後即進入暢銷書非小說類第七名,創宗教書進入一般書籍排行榜首例。 至今仍是AMAZON 佛教類書排行榜上。 具AMAZON統計 有起碼40本書引敘此書內容。 本書已有30多國語言譯本。 -
坐禅如斯
坐禅如斯 日本 井上希道 参禅笔记 卷上 寻求解脱 十乐久则 1943年12月15日生,广岛大学毕业,现在广岛县立本乡工业 高等学校任教。 趣味:登山。无烟酒嗜好,是两个孩子的父亲。 缘 我是高中教师,当时40岁。 我是摄影部顾问,常与学生商议教学活动并任监督指导。学 生中有一位女生,她成了我学禅的老师。一次,我们在野外考察, 寄宿海藏禅寺,对我来说,这次机会成了我学禅的幸因缘。 这次考察是学生们的策划,寄宿禅寺使我们感到放心。 相遇 在小小禅寺的那个夜晚,我同学生们一起,开始了有生以来 的第一次坐禅。正值盛夏时节,禅寺线香缭绕,弥漫着暑热和紧 张,微暗的烛光在本尊神像前闪灼,更增加了宗教氛围。 有一位禅师年约四十三、四岁,在宗教界算是年轻的了,他 身穿鲜亮的黑袍,内衬白衣,显得黑白分明,引人注目。他那洋 溢着自信,充满魄力的说法,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给我注入了 几分安闲、恬静,使初练坐禅的我感到新奇。他的说法有许多我 并不懂,因为他的传教不是我们在世俗社会所意识、交谈和理解 的世界。我特地记下了禅师的教诲: “坐禅就是坐禅。就只是打坐要始终坚持下去。它可以洞悉 坐禅的当下,认识纯粹的本身。 这就是人本来的样子,这才是 真实。 “自觉真实,成为真实的人,用真实的眼看、真实的耳听、 真实的心思考,这样的事才会是真实。它不虚、不邪,不是表里 不一,不是贪梦,也不是愚痴。这是救人的大道,是光明。 “这就是历代高僧大德执着追求的境界。因为它最有价值。 “不懂坐禅也就罢了,现在既已闻知,就要努力成为通晓禅 道的人。努力吧!努力吧!专心致志地练习吧! “只须注意当下,坚持到底忘记自我就行了。” 我开始接触和尚的禅。至少当时我是这样想的。以前我朦胧 地觉得“禅与一般的宗教不同。”现在,这种观念更加清晰,并 对此确信无疑。不过这不值得在此讨论。 无我的体悟要一鼓作气完成,瞬间实现。这是破除人的苦恼 根源的关键。我掌握了这种坐禅的方法和论点,总之,我开始按 我的方式认真地、努力地练习。后来我体会到:以世俗社会的意 识,不管瞬间作出怎样的努力,这种努力无论如何都不会有太大 的效果。这种时候,虽然以最大的注意力和忍耐性,但始终达不 到一尘不染的清净境界,哪怕是瞬间也不行。 因为脑中常杂念,心就绝不会有禅悟的感应。大概是心中长 时间受到那些乱纷纷的杂念的干扰吧。这是平时司空见惯的现象, 谁都曾有此经历,但这显然不是坐禅应有的状态。 我没有什么感悟的经验值得一提,但被警策敲打前的不安和 紧张感,敲打之后的解放感,那种相互错位之快的感觉,给我留 下了深刻印象。 每个学生感悟的体验并没有相互交流。因为我觉得与其将个 人的感悟用语言传播不如让它静静地埋在心底,与自己严肃的灵 魂相伴,而且埋藏自己心中,具有深刻的意义。况且我的坐禅也 没什么值得谈论的,当学生们平安回家时,这次坐禅也就结束了。 再次上山 考察和寄宿的疲劳还没完全恢复,我趁暑假佛寺法事活动较 少的时机,必须去继续练习坐禅。几天后,我与同事胁先生一道, 再次礼访了海藏寺。这次与和尚同桌时,他将我介绍给同席的小 积。小积气宇不凡,谈吐流利,充满自信。他的话题很快转入了 坐禅。 真是一位少见的、性格爽快的好人。 小积说他最近才起心学禅,接受和尚的严格指导,刚刚入门。 他热情地谈起自己的体验,他坐禅中的感情经历,内心变化的情 状,初次体验到“纯粹”时的惊喜、高兴、感动,以及无欲的安 乐等。 这使我感觉到:通过严格不懈的修行,他已到达禅的世界。 总之他讲的坐禅体验,我都是初次耳闻,所以又惊又喜,兴奋地 久久品味着那种紧张感。 “我想也许自己发疯了,一个人进入了陌生的世界,连自我 都不知道了,各种妄想不断萦绕纠缠,我心中恐惧万分,幸好靠 先生“始终坚持每一次呼吸!”的教诲,我坚信这句话,除了认 真练习,别无他法。我两次修炼都失败了,那种苦闷倒不是问题, 真正棘手的是……” 他边坐禅最苦的感受也告诉我。的确如此,谁都不会认为坐 禅是容易的事。 小积称和尚为先生,对他分外尊敬,话语都充满了对师父的 诚意。这种尊敬,与世俗社会对先辈、上司、住持的礼仪等级相 比,确实迥然不同,这是发自内心的、自然流露的敬仰,给人朴 实无华的美感。 禅就是这样赋予人们高尚的情操和修养吗? 同桌的这位年轻和尚相貌平平,但他却有资格指导并提高那 些社会上有实力、有自信的中年人,他们到了四十一、二岁时还 从未经历过恐怖。这位和尚的谈吐、他的品行足以令那些可谓社 会中坚的人望而生畏,如果判断不误的话。 我已经对禅抱有好感和共鸣,因此小积的话更使我动心。换 句话说,小积的热情,还有从其亲身体验中悟出的整套理论,具 有充分的说服力,已经不容中途退缩,在这种情况下,我不得不 决心入门参禅。 人的心扉中都隐伏着不安和恐惧,所以会不断去追求安心和 自信。正因为这样谨小慎微,这才如此优柔寡断,难以下定决心。 是小积给了我学禅的动力。 缘就是这种难以预料的、奇怪的东西。我决心从8月17日至 24日练禅,然后下山。 第三次上山,等待我的大概是地狱和极乐世界吧。 精神准备 和尚对我说:“练休闲禅的话,就去禅堂。既已来到这里, 就要按我的要求,一天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地、努力地修炼。”他 如此开示我,目的很明显,作为指导者他不会不严格要求。 小积也说:“总之三天之中,自己就象在地狱里,整日放声 大哭,那种辛苦磨砺,可不是故意渲染,我心中甚至在祈祷:或 许有谁逝世,快来电报催我回去吧……” 我听了这些话,真的不安起来,我是否忍耐下去?但我不想 做那种中途退却的人,决心抓住这次学禅的机会,有所收获,长 时间地练习静坐。 大概是长时间静坐不动带来了从未经历过的种种内心的痛苦 感受,加之我认为那是最神秘的体验,因此,我决心练禅。 我决心要达到我的目的。努力做到“心凝聚一点,不能胡思 乱想。”即“在吐气、吸气的一瞬间,集中意念,不迷失当下。” 按这种方法努力训练,可是怎么也得不到要领,大概是因为按我 自己的理解去做,才未掌握窍门的吧。 但一小时坐禅结束后,感觉心情舒畅,无比惬意,比坐禅时 畅快得多,不知是什么缘故!妻子与两个孩子以十分奇怪地神情 望着我,那种表情给我印象很深。这也难怪,他们可以自然流露 出内心的同情,但要洞察我的精神世界,那实在是太难了,不管 她们怎样看待我,我也毫不在乎。 幸好她们也没有随便嘲笑,或妨碍我的事,而我坐禅时内心 充满着斗争,使心始终难以平静,可见内心斗争还很激烈。 正式坐禅 8月17日(星期三)13时,我觉得海藏寺的存在,和尚的存 在,都只是因为“道,并且是为了从事“道的指导”才存在的。 我的确是抱着既定目标上山来禅寺的,自然精神有些紧张, 我和往常一样坐在和尚经常坐的桌旁品茶。 虽是盛夏,但却不热,既不安静,也不喧闹,就连以前常出 现的不明的抵抗也没有了,心中只有进入禅境前的奇异的紧张感。 禅堂里没有其它坐禅者,一对一的坐禅就要开始了。和尚象拉家 常似的,给我讲解实际练习坐禅的精神准备和方法。我专心致志 地注视着他的眼光,聆听着他热情洋溢的谈禅说法。 “坐禅的目的是开悟。所谓开悟就是解脱心的束缚,求得最 大的自在,如果不能在真实的活动中求得最大满足,就没有人生 的价值。所谓束缚就是自我,就是道理。过去一切概念、观念, 常常在当下的一瞬间,干扰练禅的见闻、觉知、意念,将自己的 自我真相搞得乱糟糟的。因为禅的当下,易被那些杂乱意念侵扰, 唯有集中禅定于当下,才不会有杂乱意念侵扰的机会。 “简而言之坐禅就是认识真正的当下。 “这就是开悟,坐禅的开悟即是坐禅。 “忘却身心,专注于坐禅时,心中就全是坐禅,全是禅的意 念,没有一切杂念。 “修行是为体悟禅,这是坐禅的目的。没有目的的修行,就 好比盐无咸味,糖无甜味,生活就变得平淡无味,没有意义了。 对自己诸恶的根源,不具备破除的思想准备和决心,就出冥入冥 地坐起禅来,这是怎样的修行啊! “这是哪家哪派的佛法啊! “总之先要济度自己。心中只有坐禅之事,没有丝毫杂念, 一心专注禅定。这种根除了世俗杂念的努力,才是真正的修 行。…… “坐也罢,站也罢,走路也罢,睡觉也罢,一心一念都不离 坐禅,只有百分之一秒的密度,这才是修行。 “一次呼吸做到家了,再做下一次呼吸,再下一次呼吸,要 每次呼吸都认真做好。这种方法能够防治意念扩散,现在只是呼 吸,只能保持单纯的意念。 “无道理可讲,只要同当下亲近,自己既能感悟,也能感到 安乐,因为这时就是无拘无束的世界。 “只需认真做好每一次呼吸,最后就可以明白,正在呼吸的 当下,当下的呼吸就是一切。 “腿坐痛了就变换姿势,不管采用哪种坐姿,是趺跏盘腿坐 就行。困倦难耐时也可以睡觉,为了解决心的问题,要最大限度 地重视中心,求道心愈强,怠慢心自然就没有了,必要的睡眠之 后,立即起来,关键是努力之心啊!修吧!练吧!认真地坐禅 吧!…… 和尚给我的是多么细致入微的指导啊! 很久以后我才知道,只要对和尚的教诲深信不疑,只要照他 的指点修行,谁都可以进入禅定之道。 只要是一个真正的禅师,他就会传授给我们以最短距离到达 最高境界的禅道。但坐禅最根本的是正信,要达此境界相当困难, 甚至几乎不可能。我也打算照和尚所说,全身心地信仰禅法,不 抱任何疑虑,不掺杂自己的思想,全身心地投入练习。但现实是 我只学到很少一部分,还不知是否已经掌握。 自以为大致理解了,可事实上有些是方向错误,有些仅是浅 尝辄止,有些则全是误解。 总之迄今为止修炼的既成概念,都只是自己的随意解释,只 是语言对我的作用,这可不行。 但不懂坐禅方法也是无可奈何,只好坦然承认。 “现在该说的都说了,那就请到禅堂去吧,下面就只有靠先 生您自己努力了!” 他称我为先生,而我不过是一名普通教师。和尚还很年轻, 即使不年轻,他对教育者必定是沿用这种社会上的尊称的,我处 处都感觉到重视教育的社会氛围。尽管如此,当和尚称我为先生 时,我也感受到作为教育者的压力,坐禅中任何粗疏、怠慢,都 是不允许的。 或许和尚这样称呼我,正是他的一番用心呢。 本来学禅的我应称他为先生,但和尚却反而称我为先生,我 就不便称他为先生了。如果我象同事那样,按世俗的称呼称他和 尚,这对心的指导者是极端不敬,谁也不会如此失礼,我是绝不 会这样做的。 我还是称他为“和尚”。现在对我来说,和尚最为重要,我 确信唯有这位和尚能看透我的心。 只好等有更合适的称呼时,我再诚挚地改称了。 我按要求穿上和尚的衣服和裤子,身体渐趋紧张,邪念、欲 心、怠慢等世俗凡念荡然无存。 去禅堂 听说和尚的修禅道场通常在客堂附近的某个地方,而海藏寺 的禅堂设在药师堂,是另一栋房子。 人们信仰坐禅可健身祛病,药师佛的职能正是如此。 “偶尔也有参拜的人来这里,你不必留意分心,只顾专注坐 禅,一心入定。” 和尚说完便离去。 走讲禅堂,顿觉如释重负,脑海里一片空白的时刻到来了。 一时还难以入定,我在榻榻米上面或躺、或走,已经忘却了 自我,似乎在等待什么灵验发生。这与乘火车时等待发车的心境 很相似。将近30分钟的遛达,时光随之流逝,却好象更难入静。 列车没发车时的焦虑,就是这种情形。 终于开始入静了。 我是为坐禅,才上山走进这禅堂的,所以瞬间就能进入坐禅 的入静状态,我以为是理所当然的。 但三十分钟的时光白白流逝,是因为坐禅产生的心理压力, 如没有调伏的手段,就不可能参禅入定。 如果局限于这种自我,在心中就不可能潇洒地漫步人生。大 概我的参禅心太松懈了吧,我终于一丝不苟地开始了坐禅。 我的悟性多么迟钝啊! 我虔诚地供上一炷线香,面对药师佛盘腿端坐,象接受佛的 教诲似的。 一心一意 我最初的意念集中于通过喉咙的气息,我回忆起和尚不赞成 这种方法,应该只注意一呼一吸动作本身,这样的呼吸方法才是 正确的。 一瞬间的意念集中很难做到,意念不知不觉就散乱了,这样 经历相当长的时间后,才意识到:“必须让意念回到当下一念, 集中到眼下的呼吸中。”我努力使意念回到呼吸,可很快又想入 非非了。 我一心一意地反复练习呼吸。 总之,意志、愿望、决心、判断、教养,作为生存的价值, 由上帝赋予被称为万物之灵的人,但这些要素不会直接以某种力 量来帮助我们。不管我怎样努力,瞬间的呼吸都不老老实实地顺 从人意。 这种情景我在家中练习坐禅时,已经体验过了。 “反正刚坐禅时谁都会这样。”因为这是学禅者公认的事实, 所以我毫不气馁。 第一天连修炼要领都没领会,就这样过去了。 夜间我几次醒为,未能熟睡。 苦战 第二天开始了。 早晨四点钟,据和尚说是内气充足的时候,我在睡眠中也保 持着紧张状态,但并没有内气出现。我起床后,立即开始坐禅, 虽然心中未充满强烈的意志和刻苦修炼的愿望,但也可以说,心 中除了修禅一事,别无他求,诸事都已抛至脑后。的确,我从清 早便开始了愉快地“向当下的追及”。 同昨天一样,心中又飘浮着难以遏止的杂念。略有不同的是, 心情比昨天稍微平静一些。可是随着心情的安静,心中又生出种 种新的杂念,而且比以前更鲜明地袭来,使人难以喘息。我开始 责备自己。 在形形色色的杂念中,仿佛有什么东西一下子将我抓住,似 乎有一种力量在诱惑我,引诱我乘上杂念之舟,要将我诱拐至远 方。这正是烦恼。而且这烦恼没有一点休息的迹象,它千变万化, 象有无数只手,在用力拉我、挟持我。 但我完全明白,这是烦恼的困扰。 无论静坐姿式如何变化,生命的本元只有一个,就是“当 下”,因为在这一呼一吸的一息之中,“当下”还没有出现。尽 管真正的“当下”没有显现,一息的间隙,大约是一秒的数百分 之一却不断涌现,这宝贝烦恼如涌上心田,各种问题也就接踵而 来,不,假使从心中去除这宝贝烦恼,如象产生那样容易,我们 将永远不知道现实体的本来面目,不了解人生大动脉,乃至整个 人生。 心中的烦恼能被调伏么?真正的当下,现在真正的自己能够 确立么?我在修行时,内心进行着激烈的斗争。这种强烈的杂念, 有可能扼杀我的禅修啊! “致力于当下的努力就是修行。” 和尚的教诲常在耳边回响,给我极大激励。 我胸中牢记着这句话,赖此启示,我发现被杂念诱拐而去的 自我得以将意念拉回来。我甚至认为,如果不具备发现邪妄的能 力,就不可能断除杂念。 为了能真正进入禅境,如果能通过心理斗争,战胜现在产生 的烦恼,从而在一息中悟出真正的现实,即刚刚产生当下的纯粹 自己,那么这种心理斗争,无论如何也不会输给诱惑人的烦恼。 “与烦恼的斗争决不能退缩。倘若不能绝对战胜烦恼,坐禅 也就失去了意义。 “若能始终坚持当下最好。” “当下就是永远。” “因为永远只有当下,觉悟当下,即产生当下一瞬间的过去 和当下一瞬间的未来,从而明白真正存在的现实的当下。” “心中不能禅悟,是因为过去和现实的界线不明。当下、当 下、当下!前后断绝而继续流动,这就是我们的心。” “即使心理活动本身就是那样,然而记忆、思绪相互交织在 一起,清静心就变成了烦恼心,但往往又不能区别调伏。” “人的本来心既无纠缠,又无迷惑,明明白白,自由自在, 而且没有烦恼,思绪只集中于当下。但由记忆作用产生的执着心, 瞬时间就变得混浊,并会转化成烦恼。” “一心体悟前后断绝的当下,烦恼也就会烟消去散,恢复人 本来的面貌。就会自由自在地活动,成为获得光明、拯救、终极 境界的人,这样的人被称为佛。” 和尚走进禅房这样鼓励我。我聚精会神,摆脱杂念,清静坐 禅,这就是自己努力的么?我甚至责问自己:还有没有其他修炼 方法呢?…… 尽管如此,要将这些杂念全部调伏,那真是难中之难,这是 了不得的大事。我有时心情很沮丧,多次想退缩。 你做梦也想不到,意念的专注是多么困难。和尚每次都指点 我,教我练习坐禅的方法,但我却毫无进步,原因何在呢?最初 我全然不知。 但是练至渐入佳境时,自己的呼吸动作也似乎达到相当的水 平。虽然每天享用了和尚的夫人(日本的和尚既可结婚,又可饮 酒食肉。)诚心准备的三餐,可能感悟到生命之粮的无比重要, 逐渐深刻地体味到心静的那种感受。 -
生命不再等待
情緒是什麼?我們如何才能自情緒的雲霄飛車中全身而退,擺脫它的控制? 生活中某些時刻,我們會覺得難受異常、諸事不順。我們覺得自己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但卻仍凡事碰壁、不見轉機。於是我們開始變得憤怒、沮喪,不斷抱怨這個世界缺乏公義;我們覺得眼前的道路崎嶇難行,我們彷彿赤足走在熱沙、荊棘與石礫上,雙腳都因此而受傷流血了。撫著受傷的腳板,我們禁不住忿忿地想,到底什麼時候才能踏上平順好走的康莊大道? 其實,我們必須認清的是,世間的人事物是不可能處處隨順己意的,我們能做的僅是面對無常,調伏自心。這個世界不是由平坦好走的道路所鋪成的,唯一可行的對治方式,是讓自己穿上一雙好鞋,讓每一步都平穩踏實。 這個問題的答案,寂天菩薩在一千多年前便提出來了。寂天菩薩是佛教中觀應成派開創性的思想家,他所著的《入菩薩行》是大乘佛教最重要的精神與哲學典籍之一,它也是一部萬能的「情緒處方」,記述許多對治情緒的智慧之法。 佩瑪.丘卓,是現代人身心修持的精神導師,她的暢銷著作《當生命陷落時》撫平無數人的煩惱心境,牽引眾生,體察當下,勇敢面對生命的悲苦與困窘。《生命不再等待》以《入菩薩行》為本,配以佩瑪.丘卓既現代又平易近人的文字風格;她引用經典、事例,沖刷掉現代生活的無明與不安;她也另外調製清新的配方,撫平現代人的各種困惑與需求。全書有著原典的精煉智慧,也有著因應世局人心的嶄新詮釋,是一本現代人的智慧生活行動指南。 古今兩大名師聯手出擊,旨在讓身處煩擾人世中的我們,回到初心,尋找到真正的智慧、平靜與深沉的喜悅。 -
預知生命大蛻變:由恐懼走向愛的靈魂進化旅程
藉由弗瑞德.思特靈牧師的通靈,一位從第七層次的光來到這裡的慈愛指導靈齊瑞爾,將自身的光奉獻給地球層面來幫助人類療癒、進化,以及經驗「意識大蛻變」。 即將到來的大蛻變將會轉變地球上所有人的生存方式,那會是極大的喜樂與慶祝的時刻,大地之母在其中重新平衡自己,並為人類集體進入第四次元的進化作準備。齊瑞爾所提供的洞見能啟迪人心,重新燃起愛與希望。 閱讀這本書,你會進入一段成長與意識拓展的刺激旅程。 高靈齊瑞爾師父透過弗瑞德.思特靈牧師給出訊息,鼓勵人們在任何關係中,應致力追求真實、信任與熱情。這本書有著要給所有人的禮物,論及親密關係、事業、投資到養育兒女等主題,並涵括了靈魂的進化、基督意識的喚醒等重要議題,提供了人類意識蛻變及揚昇需知的訊息,靜心再度被強調它的重要性。 有生命旅途的守護者與天使之王之稱的齊瑞爾師父指導靈,帶來了許多人類失落的列木里雅與亞特蘭提斯古文明訊息,並引領我們了解外星人對地球的影響力。我們的大地之母在進行行星層級的轉變,也逐漸完全進入光子帶能量的籠罩中,即將經歷黑暗三日的大蛻變,齊瑞爾稱這改變一生的經驗為「由恐懼走向愛的旅程」。從第三次元邁向四次元的大蛻變已在進行,提升你的頻率,並有意識地參與其中吧! 本書特色 高靈齊瑞爾師父指導靈透過地球上的作者弗瑞德.思特靈共同著作本書,這本書有著要給所有人的事物,涵括靈魂的進化、基督意識的喚醒、列木里雅與亞特蘭提斯的古老文明訊息,以及親密關係、事業、投資到養育兒女等許多主題,提供了地球人意識轉變揚昇需知的相關訊息。你內在關於成長與蛻變的諸多疑惑,齊瑞爾師父皆在每一章中透過問答型式提供解答,是靜心靈修人士必讀的重要訊息,對一般人而言也可以解答生活中的疑惑,幫助人們從恐懼走向愛與光明。 -
巴坦加里的瑜伽经
《巴坦加里的瑜伽经》是印度最珍贵、最完整的一部哲学圣典,将数千年间印度哲人的智慧集于一体,全面而深入地介绍了瑜伽的哲理和练习方法,通过静坐、冥想、呼吸、肢体的伸展,让读者再繁忙、快速的现实生活中,放慢脚步,重新体验身体与心灵的奥秘,体会天人合一的境界。 《巴坦加里的瑜伽经》共分四部分:一、三摩地篇。介绍瑜伽的最高境界——三摩地。二、练习篇。介绍瑜伽八阶段的前五个阶段:哲理和实际的练习方法。三、成就篇。介绍瑜伽的后三个阶段;瑜伽练习所取得的成就。四、解脱篇。从大宇宙、深入的哲学观点来探讨瑜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