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美的爱,不完美的关系
渴望完美的爱,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权利;然而,我们所经营的任何一份关系无不伤痕累累。这是几乎令每一个人都无可奈何的矛盾。本书意在为此开具特效药方,作者通过浅显易懂的说理以及丰富的案例故事,指导人们如何改善亲密关系。 完美之爱只可能从内心深处来,它安住在我们的天性之中;因此到关系中去寻找完美之爱,便是寻错了方向。人都有弱点和局限,贪图他人给予完美之爱,要么会因为求之不得而生怒气,要么会因为唯恐自己不被接纳而生怨气。所幸,如果说完美之爱像太阳,关系中的创伤只是暂时遮蔽了阳光的云层。正如太阳不可能消失,我们开放和温暖的本性也不会被不尽如意的关系瓦解。本书指导人们如何与内心的完美之爱建立联结,疗愈创伤、悦纳自己、温暖他人。 -
嫁给西藏
这本书写的是西藏,但它既不是旅行随笔,也不是旅游攻略,而是寓居西藏的女子所著的文化笔记。 关于西藏,多数人都知道布达拉宫,却鲜少有人知道西藏的第一座宫殿——雍布拉康;关于信仰,多数人都听说过转神山、神湖,却不曾见识磕长头的虔诚,不曾体验修行的艰辛;关于誓愿,多数人都向往去西藏观赏风景,期望净化心灵,却鲜少有人选择留下来,“嫁”给这一方圣土。然而作者喜欢过这样一种生活:在纯蓝色的天空下沐浴阳光,品淳朴的门巴族酿制的黄酒,与藏族同胞一起过吉祥天母节、燃灯节……即使离开家乡,漂泊在路上,但灵魂有了寄托,便不会感到颠沛流离,因为,吾心安处即是家! -
唐太宗的枕边书
唐太宗李世民得天下之后,为了坐稳江山,召集魏征、虞世南等,把从上古到唐朝所有关于修、齐、治、平的知识集合到了一起,林林总总,蔚为大观,是为《群书治要》。唐朝之后,几经战乱,《群书治要》在中国失传了。直到近代,它才在日本被发现,重新传回中国。习仲勋于2001年为《群书治要》题字“古今镜鉴”。 《群书治要》成书至今已过千年,时代在变化,世界在改变,但社会运行的基本规则,以及人们的内心法则,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昔日皇家秘而不宣的隐性知识,依然在支配着这个世界。 梁冬面向当下芸芸众生的烦恼与郁闷,用“串烧”风格,还原唐太宗的心法,解读《群书治要》。发现原来小到个人的爱情与家庭,大到整个社会的经济、金融、互联网科技等等,所有人生与社会游戏背后的规则都逃不出李世民每日把玩拿捏的心法。 -
喝茶是修行
寻找身心灵平静的方式有很多,如修行、冥想、朝圣、隐居等。很显然,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些方式是很难有条件施行的。所以,人们需要一种更为简单的方式来使身心成长和平静。本书作者提出:喝茶就是这种简单的方式。 不过,在万事纷繁且节奏紧凑的当今世界,那种古茶大师住在山腰的小屋里、从野生茶树上采制新鲜茶叶的生活,看起来早已恍若梦境了。但本书旨在告诉现代读者,你其实并不需要山腰的小屋或是连续数日无尽的冥想,而只需与你钟爱的茶相处片刻,就能将平静带入到你的日常生活中,其效果与世外隐修所得相差无几。 这听起来似乎是个神话,但无为海──著名的茶专家和作家,在本书中向现代的读者切实地展示了通过饮茶而身心双修的简单方式。其要点在于如何在饮茶中找到通向内心平静之径,一种释放自我、体验幸福生活的绝佳秘方。在你开始饮茶之前,你应该了解些什么?饮之时,应该品味些什么?饮之后,又应该回味些什么?关于茶的一切:文化、历史、品格、功用,都化合在这一过程之中,最终,人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方便地饮茶悟道,获得身心灵的平静与喜乐,而勿需将其看作是一场庄严甚至苦逼的宗教仪式。 -
禅与生活
《禅与生活》是享誉世界的日本学术巨擘禅学大师铃木大拙所著。在铃木大拙生花妙笔下,把一般人望而却步的“谈禅”,变成人人可解的生活体验。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无一不含禅机。现代西方存在主义,固然也强调具体生活,但存在主义者所得到的是生活的苦闷,而禅家所体验的则是禅悟的喜悦。 要拯救现代文化的危机,使现代人不迷失自己而回到真正人的生活,《禅与生活》一书不容错过。 -
心灵日记
《心灵日记》是克里希那穆提唯一一本日记体手记,记叙了他自一九七三年到一九七五年在英国、罗马、美国等地的观察和思考。从这些非常自由、直接的日记体手记中,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克氏对宇宙万物、自由、真理、爱的独到见解和感受,以及这位近世最伟大的心灵导师的人格与思想精髓。克氏用静谧而简单的文字告诉我们,美不仅仅在于表达之中,它在于放弃言语与表达,放弃画布与书籍。 在整本日记中,克里希那穆提以第三人称“他”称呼自己,偶尔会告诉我们一些有关他自己的事情,这些都是他以前不曾讲过的。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