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山游访记
本书内容:古之大德高人,痛念身世靡常,未明已躬大事,为之割爱弃荣,涉海登山,寻师择友,参求善知识于苦空寂寞之滨,决择死生,发明向上,每每于明眼人前,扬眉吐气,或于棒喝之下,地一声,忽觉身心脱落,如寒灰发焰,暗室顿明,将无量劫来生死情根,一时拔出,当下犹断索狮子跳踯,纵横自在游行,无纤毫系绊,所以称为大力丈夫。此吾出家人发足参方之行径也。悲夫,去圣既遥,人心非古,此道寥寥。 -
禅与悟
禅的思想是空灵的,豁达,开阔明朗的人间清流。禅的生活是积极、自在、简朴、自适的安心方式。禅的理念是教人首先学着放下自私、自欺、自怨、自慢、自我枷锁,才能海阔天空地任意飞翔。禅的方法是教人首先练习认识自我肯定自我,然后粉碎自我,才是悟境的现前。 -
《弘明集》《广弘明集》述论稿
梁代僧佑的《弘明集》与唐初道宣的《广弘明集》是中国佛教史上两部极为重要的典籍,它们为研究汉唐之际的三教关系提供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作者针对二书中共同关注的思想问题进行了探源性研究,主要包括化胡说、夷夏论、因果报应论、形神论、道教《灵宝经》与佛典关系等。此外,还对历来争论不休的《牟子理惑论》、永平求法说之真伪以及《弘明集》的撰成经过,悉做了一些文献学上的考证。 -
和尚
图说修行生活,妙文细说解脱;僧侣世界行走,趣解众生自由。出家人作为社会上一个特殊的阶层,对我们常人而言一直有其神秘的一面:他们的户口档案是怎么样的呢?他们为什么要以素食为主呢?禅机又有什么奥秘呢?……本书以风趣的文笔和详实的图文,向我们描绘了出家人寺院生活的世俗性。 出家人作为社会上一个特殊的阶层,对我们常人而言一直有其神秘的一面,但该书却以风趣的文笔和详实的图文,向我们描绘了出家人寺院生活的世俗性。他们朴素、简约和体现着人性本真的生存观念,无疑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
佛教与儒教
在佛教各宗派之中最直截了当地强调掌握“本来面目”和“本分田地”的是禅宗,而为禅宗的思想基础做出最大贡献的是“本来性一乘教”的华严学。《佛教与儒教》从华严学开始执笔撰写,原因就在于此,但《佛教与儒教》之所以把宗密的《圆觉经》的哲学有意识地与《华严经》的哲学相提并论,是因为笔者认为“本来性一乘教”在这里体现出鲜明的曲折,建立一套面貌迥然不同的哲学体系,准确地把握这种曲折和变异,对理解后来的宋明思想变迁提供了重要线索。 -
佛教造像量度与仪轨
本书是以佛典原文为主,加以解译,以客观的态度介绍佛教造像所涉及的概念和名词,如:什么是佛、什么是菩萨等,并适当配图加以直观的传达,不含有作者主观的倾向,读者见山见水全在自己,这是本书的写作原则。 本书大体可分为文字和附图两部分,同时在文字中亦配有说明内容的插图。除《造像量度经》原文照录外,其它不录原文直接以白话解译。经文解译依据的是工布杳布译本,并结合自己对佛理及艺术的理解。章节上以造像量度为主要内容,篇幅也最长。其它如佛教衣物、寺院、名词等部分为辅,是为说明“造像”服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