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陀相佑
本书主要依据铭刻资料,并结合文献,采用“自下而上”的视角分析五六世纪高僧大德与知识阶层信徒之外的一般佛徒的信仰,试图弄清他们如何接受佛教、接受了什么,进而探讨佛教对普通民众的思想与行为产生何种影响。在重新考察佛教流行北方的历史背景后,根据1600种有纪年及纪年可考的造像记,借助统计分析,辅以例证,具体展示了民众信仰对象的兴衰变化;剖析了民众对佛教的认识与追求,涉及生死观念变迁、大乘起义的心理基础、民众的社会观念等;还考察了部分民众对法、佛、像与觉悟之途的理解。同时还揭示了造像供养与中土传统祭祀的关系,分析了兴福造像流行的历史意义,探讨了佛教信仰广及朝野的时代意义与影响。
-
佛传与图像:释迦牟尼神话
编辑推荐:
深度解析释迦牟尼神话的全新力作。
古希腊式神话如何被用来讲述佛陀故事,以佛传为基础,生动还原释迦牟尼从历史人物转变为神话人物的全过程。
从犍陀罗到克孜尔,从于阗到敦煌,以古代丝绸之路沿线佛陀造像、石窟壁画为证据,揭秘释迦牟尼神话的文化内涵。
内容简介:
佛传是在希腊神话与传记影响下形成的一种长于叙事、神话色彩极其浓厚的经典,偏向于借助人物生平表达信仰观念。佛传文本不仅在横向上表现了释迦牟尼神话同一内容的多样性特点,而且在历史纵向上呈现出系统化的特征和复杂的发展脉络。
本书以佛传文本为基础,以“八相成道”的过程为主要线索,将释迦牟尼神话分为诞生、降魔成道、初转法轮、涅槃四个主要部分,其中涉及多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核心情节。成功还原释迦摩尼从拥有“人性”到被赋予“神性”,从历史人物转变为神话人物的全过程。
除了对神话文本的深度解析外,作者广泛搜罗古代丝绸之路沿线犍陀罗、柯尔克孜石窟、敦煌莫高窟的众多佛教造像、石窟壁画等艺术瑰宝,图文并茂,更加生动、立体地展现了释迦牟尼神话中描绘的世界。
-
圆空佛
江户时代的雕刻大师、行脚僧人圆空为救济百姓而游历全国,于所经之处立木取材,虔诚雕刻佛像,为民众祈福。据说他一生共雕刻佛像约十二万尊(留存至今的有五千尊左右),这些佛像寄托了人们崇拜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感,它们的慈悲面孔与盈盈笑颜带给人们生存的信念与生活的喜悦,被后世尊为“圆空佛”。
圆空佛以粗犷质朴的刀法与慈悲的微笑著称。圆空利用大自然中最为常见的树木雕刻佛像,其作品自由的造型、独特的风格超越了以往佛像雕塑的固有观念,堪称“江户时代的先锋艺术”。他还十分善于利用木材本身的特质,在表现面部的微笑时,充分利用纹理和裂纹,精准地传达出神佛的慈悲之情。纵使在几个世纪之后的今天,圆空佛依然具有直击人心的力量。
长谷川公茂先生是圆空学会的理事长,也是“日本研究圆空第一人”。他历时六十年,走遍日本,拍摄了几乎所有现存的圆空佛,用十几万张胶片记录下它们各异的姿态。本书精选其中近百幅饱含深情的摄影作品,用最简单的光影与构图,展现出圆空浸润于佛像之中对自然的敬畏、对百姓的慈悲,以及超越艺术之“美”的对自我与世界的探寻。
日本民艺运动家柳宗悦:昭和二十七年(1952年),他最早将圆空的作品介绍给大众,令几百年来未受重视的圆空佛首次进入公众视野。
日本漫画家井上雄彦:“我希望自己的漫画也能像圆空佛一样。……雕刻圆空佛与创作漫画很像,都是将想象转化为图像,省略多余的部分,线条也同样带有速度感。大概,完成一尊佛像花费的时间也不会太长吧。”
日本演员井浦新:“置身于严苛的自然环境中,性命时刻受到威胁,若是常人,根本没办法笑出来吧。可正因为圆空承受着难以言说的痛苦和残酷的体验,反倒才会释然微笑。”
日本圆空学会理事长、日本圆空研究第一人长谷川公茂:“圆空雕刻的初衷,是想将微笑传递给受苦的百姓,于是便借由一尊尊圆空佛表达出来。在如今这个经济优先的时代,圆空的无欲无求可能更适合那些寻求内心安定的人们。培养一颗富有关怀和同情的心,或许就是圆空的愿望。”
-
知中·幸会!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是五胡十六国时期的译经大师,其美名比肩玄奘。人生经历传奇的他曾两次破戒,被囚十七年;死后焚身,唯传道的舌头不烂。他是中国佛教从小乘转向大乘的重要力量。
本书介绍了鸠摩罗什的生平,并以他的足迹以人生轨迹为线索,介绍了汉传佛教的发展历程。因为鸠摩罗什是译经大师,本书也对佛经阅读进行了入门讲解,对佛经翻译进行了品评。
-
令人神往的靜坐開悟
● 我一直在等待一位實際且多疑的作者,來寫出一本關於佛教的書,而且必須好讀又清楚。現在終於有了這本!閱讀這本書,能踏上同時享受科學與精神的旅程。──現代正向心理學運動之父 馬丁.賽里格曼
●這是一本好書。結合進化心理學、哲學,還有佛教傳統經典和個人靜坐經驗,絕對獨特!──普林斯頓大學宗教系教授 喬納森.古德
●深具啟發、充滿知識,極有價值。我發現自己不僅邊看邊點頭同意作者所說,甚至還拍手叫好!──《紐約時報》
普林斯頓大學高評分公開課程!
第一本結合心理學、神經科學與佛學的作品,
解析佛教推崇的靜坐,如何成為擁有清晰思慮和持久幸福的關鍵。
你是否希望擺脫感受與錯覺的勒索?
你是否希望用更謹慎敏銳、更清晰快樂的方式體驗這個世界?
兩千多年來,佛教一直在研究人類心智是如何建置、如何對環境做出反應。現在,借助科學的發展、心理學實驗研究的累積、天擇理論的成熟,我們終於得以透過科學精神深入探討「無我」與「空」這兩大佛教核心概念、哲學理論,以及備受推崇的靜坐力量。
佛教認為,人類深陷其中的焦慮、憂鬱、憤怒與貪婪泥沼,都是看不清楚世界導致的結果,也是一種錯覺,更是遭到扭曲的現實。幸好,擁有千年歷史的靜坐及佛教哲學,能轉變我們的世界觀、獲得真正澄明的目光,進一步從痛苦中解脫,成為更好、更快樂的人。
佛教哲學和現代科學雖有不同的探索取徑、不同的證據標準。但佛教開悟和西方啟蒙觀念之間,竟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本書也將為捍衛佛教靜坐開悟的基本有效性,提出新的論證!
現在,只要打開這扇門,你就能在「幻相和奴役」「洞察和自由」之中,選擇自己想要的人生。
各界推薦
● 李治華,華梵大學佛教學系教師
● 陳德中,臺灣正念工坊創辦人暨現任執行長
● 溫宗堃,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助理教授
本書內容飽滿而富有深度。這書中所闡述的西方心理學、佛法思想,或作者個人關於靜坐的理解與體驗,都可以引人深思,值得細細品味。我相信讀過這本書的朋友,都會對佛法和靜坐有更多的理解,並能進而找到開始嘗試、重新拾取,或持續深化個人靜坐練習的動力。
● 彼得.辛格,普林斯頓大學哲學系教授
沉浸在演化心理學中的人們怎麼看待佛教?對羅伯.賴特這樣一名有天賦的作家,答案就是這本令人驚奇、愉快又富有挑戰性的書,更不用說它還能改變你的生活。
● 保羅.布盧姆,《失控的同理心》作者、耶魯大學心理學教授
在這本非凡的書中,作者為佛教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提供了強大辯證。他以清晰和機智,將個人軼事與進化理論和認知科學結合在一起,捍衛古老而激進的佛教世界觀。這是一個充滿改造作用的工作。
● 馬丁.賽里格曼,現代正向心理學運動之父
我一直在等待一位實際且多疑的作者,來寫出一本關於佛教的書,而且必須好讀又清楚。現在終於有了這本!閱讀這本書,能踏上同時享受科學與精神的旅程。
● 雪倫.薩爾茲堡,《靜心靜坐的練習》作者、內觀禪修學會共同創始人
從有經驗的冥想者到固執的懷疑論者,這本書對於所有人來說都是有用的。
● 喬納森.古德,普林斯頓大學宗教系教授
這是一本好書。結合進化心理學、哲學,還有佛教傳統經典和個人靜坐經驗,絕對獨特!
● 蘇珊.坎恩,《安靜,就是力量》作者
透過充滿個性的幽默、智慧及適度的懷疑,完整闡述佛教的科學、力量與實踐。
媒體好評
● 《紐約時報》
深具啟發、充滿知識,極有價值。我發現自己不僅邊看邊點頭同意作者所說,甚至還拍手叫好!
● 《出版人週刊》(星級書評)
讀起來不僅有趣、深具遠見,更充滿知識。
● 柯克斯書評
作者透過巧妙選擇的有趣故事與幽默,以及充滿挑戰性的哲學概念,完整說明了佛教思想的中心主旨。
讀者推薦
「提供佛教背後的真相!」
「清晰明瞭、資訊豐富、溫暖真誠!」
「這本書讓我想知道更多!」
「這本書提供讀者從更多世俗的角度來了解佛教,與其推崇的靜坐。」
「作者利用親身經歷來為讀者解惑,但他並不混淆視聽,也不自詡已經開悟,而是用更謙虛的態度帶領大家了解更多!大力推薦!」
-
中国历史中的佛教
这本书是美国汉学家芮沃寿(Arthur F. Wright)关于中国佛教史研究的一部通论性著作。作者以1958年在芝加哥大学举行的演讲稿为基础写成此书,一经出版后,即受到广泛的关注和赞誉,著名学者纷纷发表书评,甚至在此书出版近半个世纪之后依然有新的书评出现。时至今日,这本书仍是美国大学生了解中国佛教的必读之书。本书收录了芮沃寿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芝加哥大学的六篇讲演稿。作者试图展示从佛教进入中国至6世纪,佛教如何适应中国文化,减少与中国本土文化的摩擦与碰撞,为儒释道三教合和打下统一的思想基础,作者还将研究视野进一步延伸至近代中国社会,检讨佛教如何在近代社会继续发挥其影响和作用,兼顾佛教在中国文化中的思想、语言和文化等方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