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後山談叢 萍洲可談
:《后山谈丛》和《萍洲可谈》是宋代两部重要的史料笔记。前者对北宋重要史实人物关注尤多,间或涉及书法绘画、农事水利、佛徒道流以及奇闻异物等;后者为作者朱彧随父游宦所至见闻的记录,尤其在广州的见闻更为可贵,另外亦涉及宋代朝章国故、士人风气等。两书史料价值甚大,有裨益于宋史研究。两书皆由李伟国先生整理,校点精严。 目录: 总目 后山谈丛(六卷) 萍洲可谈(三卷) 《后山谈丛》人名书名索引 《萍洲可谈》人名书名索引 -
永憲錄
本书为“清代史料笔记丛刊”之一。本书系记录康熙六十一年(公元一七二二年)到雍正六年(公元一七二八年)七年间发生的几椿重大历史事件,如胤祯“夺嫡”及其即位后几年中不断制造的年羹尧、隆科多、阿其那、塞思黑等大狱;汪景祺、查嗣庭等文字狱以及出兵“平定”青海等战役。体裁虽是编年,性质等于杂史。 -
封氏闻见记校注
《唐宋史料笔记丛刊:封氏闻见记校注》是唐人封演编撰的一部笔记,今本十卷。前六卷记述掌故、考证名物;七八两卷多记古迹,附以杂论;后两卷则专述唐代士大夫的遗事轶闻。在流传至今的唐人笔记中,《封氏闻见记》享有很高的声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语必征实”“源委详明”,赵贞信先生广稽众本,吸收前人校勘成果,撰成《封氏闻见记校注》一书。 -
啸亭杂录
昭的啸亭杂录一书,是一部内容丰富的清代笔记。书中保存了大量有关请道光初年以前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典章制度、文武官员的遗聞轶事和社会习俗等方面的宝贵史料。作者记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见闻,所记史事多不见于它书记载。因此,魏源著的圣武记、李桓编辑德国朝耆獻類徵以及清史稿等书均从中取材不少,清史研究者也经常参考引用。如关于图海用兵征服察哈尔事件,卽不见于清史列傳圖海傳,清史稿中虽曾涉及,但极为简略。而《啸亭杂录:清代史料笔记》圖文襄用兵一條,不僸備載圖海用兵征察哈爾的详细经过,并且透露了圖海之所以能够担任副帅的真正原因:“吴三桂既判,察哈爾復蠢动,事聞,聖祖憂之。孝莊文皇后曰:‘圖海才略出衆,可當其責。’上立召公,授以將印。”這短短的一段文字,反映出孝莊文皇后在清初政治生活中所起的作用。癸酉之變一條是記述嘉慶中期林清攻進紫禁城,昭親自參加鎮壓時的所見所聞。木果木之敗一條是寫清政府平定大金川時木果木一役的經過,孝感之戰一條是寫清統治者和白蓮教起義軍在湖北孝感一戰的經過。以上兩件事是昭聼明亮親自對他講的,前一戰役明亮任參贊,后一戰役他又以副都統術署廣州將軍。這些第一手材料應當比較可信,可補史書之不足。 -
归潜志
《归潜志》14卷。是刘祁在壬辰(1232)北还,以“归潜”称书室,因用为书名。卷一至卷六为金代人物传记,其中能诗文者占大多数,如赵秉文、李纯甫、雷渊、麻知几、辛愿、李汾、杨云翼、冯壁等,都是金代著名的文学家。卷七至卷十杂记遗事,其中有金代作者对诗、文的评论,其评论范围,包括北宋苏轼、黄庭坚、南宋杨万里,可以见到当时北方对南方文风的看法。此外,尚有作者对金代自明昌、承安以来至金末诗文风气的演变的论述,有时党怀英、辛弃疾等人轶事的记载。卷十三为杂说。作者认为:“唐以前诗在诗,至宋则多在长短句,今之诗在俗间俚曲。”概括了唐、宋文学的特点及金、元文学的发展趋势,颇有见地。作者所记载的,大都是他熟悉和亲历的人和事,比较可信。在金代典籍大量散失的情况下,此书是研究金代文学的重要参考资料。 -
邵氏闻见录
《唐宋史料笔记丛刊:邵氏闻见录(繁体竖排中文)》20卷,作者早年适逢王安石变法,中年经过元祐党争,晚年遭遇靖康之祸,故其见闻极为丰富。《邵氏闻见录(繁体竖排中文)》对王安石变法所记颇多,还记载了一些北宋初年的朝章制度及逸闻趣事。《唐宋史料笔记丛刊:邵氏闻见录(繁体竖排中文)》为历代史料笔记丛刊之其中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