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绝对”的制图学:图绘资本主义
-编辑推荐-
资本是否可以被看见?
我们从月球上能看到多少资本主义的影子?
一次对西方认知图绘力量的大型巡礼
一次对理论、媒体和艺术的反资本主义面向的探索
重温弗雷德里克•詹姆逊在认知图绘方面的里程碑式工作
聚焦一直伴随资本主义持续性危机的表征危机
看电视编剧、好莱坞导演和魅力四射或处于挣扎中的艺术家们如何演绎出资本主义剥削体系中复杂、混乱和邪恶的东西
呈现那些与主宰我们生活的广阔、不可见且复杂的抽象性作斗争的全新视界与全新的艺术作品
-内容简介-
本书在弗雷德里克•詹姆逊研究的基础上,对表征和图绘晚期资本主义时期的世界体系这一重大议题做了详尽的研究。书名中的“制图学”这一术语来自詹姆逊著名的、讨论后现代主义时所使用的“认知图绘”一词,它试图突破“整体性不可被表征”的后现代困境,是一种力图去“表征”整体性的政治策略。
作者列举了大量实例,包括摄影艺术和电影艺术,这一系列在最近几十年产生的艺术作品都回应了詹姆逊所提出的如何表征全球体系的问题。詹姆逊的“认知图绘”很大程度上将空间问题变成了“表征”全球化、后现代状况的核心问题。在本书中,作者深入探讨了各种空间,不仅有地形学空间,还有社会空间、经济空间和文化空间等;他还比詹姆逊更加具体而微地处理了我们当今社会的一些新状况,比如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导航系统、定位系统等代表科技精确性的一些“图绘”技术,而书名中的“绝对”一词指示的就是这种“绝对精确”。
本书具有极大的理论潜力,特别是让我认识到了当代艺术家在表征世界体系时的可能性以及重要性,他们的作品为我们探索表征问题提供了足够的启发。
-媒体/名人评论-
本书是一次大型的博物馆展览,展出了各种物质和精神方面的人工制品,并有意无意地传达出晚期资本主义中随处可见的残忍的极权主义;它同时也是一项深刻的理论工作:事实上,它呼吁我们去思考这个资本主义系统以及如何使其可见的全新的哲学思想,它要求我们以一种全新的观念来看待批评的任务和艺术本身的生产。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
本书带领我们超越了如今流行的透视主义和平面本体论,也带领我们超越了陈旧的(通常是寂静主义的)公式,它们认为资本主义的现代复杂性永远不可能为人类所把握。作者为一系列美学实践提供了至关重要的见解,并让我们看到了,那些要刺破我们面前的物化社会形式所必需的扭曲、折射和狡计,他们阐述了一种“非正统”的总体主义实践,以此来对抗资本的有限视界。
——盖尔•戴
在过去的十年中,我们的文化只有一个简单的职责:成为萧条时期的梦想生活。它用各种参差不齐、庸俗、混乱、美好等方式回应了这一呼吁,但它最终还是对这场可恶的灾难进行了一种隐晦的解读。我们要如何才能从流动的图像中醒来,如何才能从梦中跳到现今的地图上呢?在这里,我们需要一群阅读文化的理想读者,本书的作者就最接近于这种理想读者。他们对宏大景观和全球资本转变的大胆呈现成为一种新知识,这是一种我们可以从中找到方向和可能性的精神寄托。
——约书亚•克洛弗
关于我们如何看见、表征和理解塑造我们历史时刻的最伟大力量这一最棘手也最紧迫的问题,本书提供了一份重要的指南。
——特雷弗•帕格伦
-
专制主义统治下的臣民心理
权力游戏中臣民如何明哲保身?一部古代专制主义统治下的臣民心态史,揭示制度之弊如何激发人性之恶。
古代专制主义统治下为何盛行讲假话、做违心事?
臣民如何通过讲假话、做违心事来面对喜怒无常的帝王?
为什么说讲假话、做违心事的这种性格、语言、心理和行为都是专制主义的产物?
古代历史从来不只有文人生活风雅、美好的一面,朝堂之上的残酷超乎你的想象。
想要在集权统治下明哲保身,为何要学会“拍马屁”才行?
在这本《专制主义统治下的臣民心理》中,你或许可以一窥一二。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古代专制主义统治下的臣民心态史,堪称古代官场现形记;也是一本史实和评论俱佳的历史小品。书中以中国古代君臣关系、臣民心理为切口,剖析专制主义的内涵,以批评的笔触,呈现出专制主义的产生过程、权力结构的确定,以及在这场权力的游戏中臣民心态的种种表现。
作者着眼对历史人物和历史活动的心理刻画,以读史札记的形式,分析从先秦至清代君臣间的心机和智术,以及忠臣义土的应对苦心,别善恶,寓褒贬,辛辣精准地揭示了制度之弊如何激发人性之恶。史论结合,展示了古代朝堂上的生存法则,以及集权政治下的君臣博弈。
【名家推荐】
虽然,中国以往的史书,在记述事实和人物中也可以窥见心灵的跳动,但以存在决定意识为旨趣,着眼对历史人物和历史活动的心理刻画,则是史学领域和方法上的开拓,而剖析人物心态又是推动和激发历史反思的机杼。谢天佑同志很快步入“历史心理学”的门槛,从个别到两千年臣民心态的分析,给研究中国历史增添新的养料,做了学术上的开垦工作。
——陈旭麓,著名历史学家、华东师范大学建校元勋之一
谢先生并非仅仅是一位为历史而研究历史的学者;他是一位与时代息息相关的知识分子。和许多他同时代的,包括作家巴金先生在内的“仁人志士”一样,谢先生用重千斤的史笔,为我们提供了发人深省的历史教训。
——邵勤,美国新泽西学院历史系教授,曾任哈佛大学瑞德克里夫高级研究院和德国洪堡大学的研究员
【本书卖点】
1.一部中国古代专制主义统治下的臣民心态史,堪称古代官场现形记。
书中透析了自先秦至清代以来朝堂上的臣民生存法则,既有“千古谏臣魏征”“杯酒释兵权”“王安石变法”等跌宕起伏、动人心弦的故事,也有围绕日常互动中呈现的君臣关系、派系政治,力图重返历史现场,捕捉历史人物的微妙心迹,展示集权政治下君与臣的博弈;
2.一本史实和评论俱佳的历史小品。
专制主义统治下的臣民如何生存?权力游戏中臣民如何明哲保身?为什么小心谨慎、假话连篇会成为臣民求生的必然之术和心理常态?作者从史实出发,结合“历史心理学”推演分析君臣言行,用反思的眼光看历史;书中不乏其辛辣、精准的评论,观点新颖,见解独到;
3.一本见识高远的“大家小书”。本书篇幅不大,文字不多,但研究视角别致,从政治史、心理学等角度着笔,从个别到两千年臣民心态的分析,笔触精准细腻,见识高远,于作者特定的时代而言,有开疆之功;
4.语言通俗流畅,却又辛辣精准,不夸张,不说教。
本书从容地分析了中国古代专制主义的臣民心理,以及这种心理对政治、文化、社会礼制等方面的影响。书名看似学术性很强,但书中内容通俗化,有故事性且内容丰富,轻松易读,不失为一本大众历史普及读物;
5.经典再版,名家推荐。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已故谢天佑教授的遗著,30年后再版,本书在原书的基础上,增补了作者后人及学生提供的诸多材料,更为全面展现作者的学术风貌。同时,本书附著名历史学家、华东师范大学建校元勋之一陈旭麓先生原序,以及美国新泽西学院历史系教授邵勤总序;
6.本书装帧精美,简洁典雅,接面装,书脊布纹选用质朴的雅格纹,封面选用竖纹云萱纹纸,专色印刷且局部烫印。
-
做一个清醒的现代人
★ “中文世界公共写作的典范”
★ 一本在剧变时代成为一个清醒的现代人的思想指南。
★ 作为以政治哲学教授的身份介入国内火爆综艺《奇葩说》的学者,刘擎老师让哲学走下神坛,用真正人性的智慧和学者的温柔圈粉,其中包括但不限于马东、蔡康永、李诞、宋丹丹、杨幂、一众辩手,以及数千万观众。
★ 知名学者+《奇葩说》导师刘擎教授解读现代思想,呈现观念与现实的完美结合,澄清我们的处境与自我理解,在风险与意外交织的年代重建现代人对未来的想象。蔡康永、李诞、刘瑜、施展、李筠诚挚推荐!
★ 这本书搭建与多元价值对话的桥梁,理解现代世界的复杂性,为焦虑的现代人拨开观念的迷雾,打开更广阔的思想视野,反思现代人的精神道德困境,重获对个人生活的掌控感。
★ 从明白自己是谁、自己在做什么,以及为什么会这么做,到反思自己的生活所身处的世界,如何接触生活的更多可能、开垦属于自己的领地,打破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感,重获崭新的“自我理解”。
【内容简介】
在当代中国传统文化的纵向传承与外来文化的横向互动中,在这种“纵横交错”的文化背景下,刘擎教授通过发人深省的文字启发我们以理性化的方式来探索世界和自己,思考“人应当信奉什么”“应当怎样生活”“如何理解和应对困境”等诸多问题。
这部作品兼具敏锐的历史意识与深切的现实关怀。刘擎教授结合历史、文化、政治、哲学等众多元素,解读社会发展变化、思想的演进,以求大众在面对这个时代时,能够辨析问题与观念的来龙去脉,澄清我们的处境与自我理解,重建对未来的想象。
【名人推荐】
我们常常放弃自己,想要蒙混度日;但刘擎教授不想放弃我们,他希望我们醒来。这就是他的热情、他的可爱、他的理直气壮。知道他在乎我们,谁还能把脸转开呢?
——蔡康永
刘擎老师就是那种不认同你的观点,也愿意与你诚恳讨论的人。他的观点我也很多不认同,或者干脆没看懂,但觉得都该认真对待,都该看看,因为这位赤子的气质让你只能信赖。
——李诞
刘擎可能是最配得上“娓娓道来”这个词的学者,他的语言干净而准确,讲道理善于以退为进,他总在追问最重大的问题,但并不急于找到答案,而是引领着读者探寻沿途层峦叠嶂的风景。
——刘瑜
这个世界会变好吗?相信身处当下动荡多变、思想激辩时代的年轻人面对这一问题,多少会有迷茫与彷徨。刘擎老师在这本书里,将高远的哲学观念与世界真实状况的联系展示给大家。如果你对时代与自身有困惑,来跟随他做一次思想的体操与观念的探险吧。
——施展
刘擎老师一直是中文世界公共写作的典范。他奇妙地把渊博的知识和深刻的思考清晰明快、亲切友好、情义满满地呈现给读者。没有居高临下的训导,只有真诚的智识邀约。他约我们一起思考和讨论关乎我们每个人的议题,在清明的理智中携手走向未来。
——李筠
-
三樓書記室的暗號
撼動北韓政權,使兩韓會談幾近破局的超級大書
度揭開近30年北韓權力結構的演變祕辛,直擊金氏家族統治內幕
★ 席捲韓國書店暢銷榜,銷售破二十萬冊
★ BBC、CNN、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半島電視台專訪,國際媒體追蹤注目
三樓書記室,輔佐北韓最高領導人的神祕單位。而由於太多事荒唐不堪,來自三樓書記室的指示,均以暗號形式發布,以防情資洩漏……
二○一五年三月,我接到一通來電,「太同志,外務省四樓面對廣場的辦公室,有位女員工的父親有事拜託你。收到電子郵件時,想一想你的名字和出國必備文件。」
我一一拼圖。首先,「外務省四樓面對廣場」,是黨委員會。而「女員工的父親」,則是三樓書記室的重要成員。因此這個「拜託」,正是從三樓書記室下達的,金正恩的指示。而要打開郵件中附件,得以「名字」和「出國必備文件」做為密碼。我輸入名字拼音和護照號碼,順利開啟了。文件中交代我回信。寄出時,必須再次設定密碼。來回數次後,那位女員工的父親親自來電,並指定了更複雜的密碼。
一連串隱密又複雜的過程後,我收到的指示是,「預購六張艾瑞克·克萊普頓演唱會門票,要是最好的座位」
就這樣,金正恩的祕書室——也就是三樓書記室——和我展開了聯繫……
——摘自《三樓書記室的暗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樓書記室的暗號》作者太永浩外交生涯歷經金日成、金正日、金正恩三代領導者,集結多年所見所聞,道出北韓問題專家也無從知曉的諸多內情。
→ 國家經濟崩潰的時期,金日成為何執著於發展核武的大夢?
→ 國內為飢荒問題所苦,高官幹部出國沒有尋求奧援,一心只為了採購丹麥啤酒?
→ 北韓高舉社會主義旗幟,卻執著世襲體制,從封建社會退化為奴隸社會?
→ 金正恩執政初期形象溫和親切,因何凶殘肅清家族成員、前朝高官?
→ 當前北韓對外宣稱同意棄核,竟是重演多年前的外交騙局?
→ 菁英階層的動搖,又如何預言著金正恩政權的未來?
→ 「三樓書記室」扮演著何種角色、掌握著何種權力,以鞏固金氏王朝政權?
全書詳實記載了作者任職於政府機關的第一手觀察,一幕幕事件現場,讀來如同歷史紀錄片般,令人意想不到、大呼過癮。
-
2000年以来的西方
【编辑推荐】
特别值得读,国内没有第二个人能够写出来。
——陈嘉映
.
在过去的十八年里,刘擎的“西方知识界重要事件综述”已经成为中国知识界辞旧迎新的保留曲目和年度大餐。
不同于阅后即焚的同主题媒体报道,刘擎的书写既有知识的积累,更有思想的沉淀。他尝试站在中国思考西方, 又从西方反观中国,在往返折冲之间不断地追问和求索。
在我看来,刘擎最难能可贵的地方在于思想的节制和平衡:视野开阔但绝不仅仅停留在表层上,不会因为过度自省而模糊立场,也不会因为同情心强大而丧失批评的力道,为汉语学界的公共写作确立了标杆。
——周濂
.
★了解西方不仅是情报学的必要(西方作为对手),也是伦理责任的必要(西方作为邻人),更是认识自我的必要(西方作为内在于自我的部分)。
.
★ 不止于新闻记者式的报道和历史学家的编年体记录,更有深具理论素养的剖析和把握:沿着自由主义民主及市场经济、技术文明和身份政治三条主线,围绕争论、事件和重要书籍,呈现21世纪前二十年的西方思想图景。
.
★ 由于前二十年也是中国进入和深刻改变全球秩序,并对西方产生冲击的时期,这一思想图景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国的肖像。借助这一他者的目光,可以更冷静地反观中国的处境,而不是急于呐喊世界历史的中国时刻。
.
★ 就21世纪作为一部思想史而言,本书既是未完成之作,也可以视为提前完成的五分之一。阅读本书既是在同时阅读许多本书(由于其材料的丰富),也是在阅读时代这部大书。
.
【内容简介】
“在知识的意义上,西方也是中国的一部分。”
“对西方而言,现在的中国已经不只是中国问题专家关注的对象,也正在成为他们知识思想发展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参照。”
本书为刘擎教授自2003年到2019年撰写的西方知识界年度回顾,致力于从“内部视角”去观察西方,并为当今中国的公共讨论提供相关背景和线索。作者围绕重要的思想争端、事件和书籍,从政治发展趋势、意识形态和文化领域等方面,呈现西方世界在20世纪前二十年的思想图景。同时,书中还收录作者重要的演讲和访谈,从总体上评估全球秩序的困境与未来、西方社会的现状和主流趋势,探讨世界主义与身份政治之间的关系。
-
美国的反智主义
《美国的反智主义》集思想史、社会史、政治史于一身,是一部关于美国知识分子及其批判者的经典著作。它出版于1963年,然而,几十年后乃至21世纪以来的美国社会——对科技的崇拜、失控的商业文化消费主义、教育的实用导向、对人文价值的轻视……层出不穷的民粹主义与暴力事件,说明反智主义的强度是周期性的,反智主义仍根深蒂固地存在着,由此,作者的叩问再次回响:
“智识”该如何在人类文明中发展?
知识分子能够在社会上、政治上扮演怎样的角色?
“反智主义”这个问题,通常被认为就是在理查德•霍夫施塔特的《美国的反智主义》中被定义的。这本书的写作灵感来自1950年代的政治和智识生活,不过其历史叙述的起点要更早,终点落在了美国从麦卡锡主义制造的红色恐慌中恢复的时期。
作者将反智主义观点当成一条主线,以此来检视美国社会与文化中多个不那么令人欣赏的层面。从美国的建国历程、宗教传统、政治体制、商业精神、学校教育,从绅士的没落、知识分子的疏离与服从等角度,对美国的反智主义根源进行了系统且富有历史深度的耙梳。
在作者看来,1952年的大选淋漓尽致地反映出了智识与庸俗的对立。美国知识分子和人民之间的巨大且有害的差距,经由媒体广而告之。民主党20年统治结束后,知识分子在社会上衰落,而商人的影响力上升。现在,知识分子成了美国社会所有不愉快或不道德之事的共同替罪羊,而私营企业主被认为有能力面对任何困难。作者批判民粹、保守、反动、极右的思维,认为反智是个思想、情绪和态度的复合体,是“一种对精神生命和被认为代表了精神生命的人的怨恨和怀疑;一种不断贬低生命价值的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