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易述
清惠栋的《易》学著作。《周易述》二十三卷,以汉儒荀爽、虞翻为主,而参以郑玄、宋咸、干宝诸家之说,加以注疏,解说《周易》。《易汉学》八卷,钩稽考证汉代《易》学的门径。《易例》二卷,熔铸汉儒旧说,发明《易》之本例。 -
周易入门
《周易》这部书,充满了神秘色彩。旧时江湖上卖卜的术士,常常高悬“文王神卦”的奇播,招徕一群群求问吉凶祸福的人们;至今仍存留一些老宅,门楣上尚可发现类似蜘蛛网状的八卦图案,以为驱邪纳福之用。《周易》真有这么神奇吗?前代的圣贤名哲,从孔子读《易》,韦编三绝开始,到汉魏六朝的孟喜、焦赣、京房、司马迁、班固、马融、郑玄、刘表、虞翻、王弼、阮籍,唐宋的孔颖达、李鼎祚、司马光、欧阳修、苏轼、邵雍、周敦颐、程颐、朱熹、杨万里,以及元明清以降的胡一桂、来知德、黄道周、李光地、陈梦雷、惠栋、张惠言、焦循等人,都孜孜不倦地探研《易》理,各有重要创获。历代朝廷以科举取士,均将《周易》冠于群经之首,士子学人遂视《周易》为必读之教科书。累积至今,诸家撰成传世的《周易》著述较群经为最多,而《易》学终亦成为一项精微奇妙的专门学问。《周易》果属如此精奥吗?朱熹曾经说过:“《周易》难读,它说一物并非真是一物,它是用卦象来喻示人生道理。”翻开《周易》,读者看到的是令人眼花缭乱的八卦、六十四卦符号,以及晦涩艰深的卦辞、爻辞,初览之下,未免如丈八金刚摸不着头脑。无怪乎像朱子这样的大学问家在注解《周易》时也留下不少“阙疑”、“未详”之处。《周易》确实这样难读吗? 万事开头难,读书入门难。笔者撰写此册文字,旨在针对基本的《易》学问题,叙谈有关研探《周易》的一些必备常识,帮助初学者寻求治《易》的正确途径。然撰者未敢自信读此书者必能即刻洞彻《易》理,此固非一朝一夕之功也;惟能缘此而渐悟读《易》要领,则笔者之愿足矣。 著名《易》学专家、本师黄寿棋教授曾审阅此书稿。学术沿承,渊源有自,虽一册小书,微不足道,然师恩实未可忘也,谨兹志之。 -
《周易》经传十五讲
《 经传十五讲》分十五讲,可为读《周易》之入门。《周易》的特征、学《易》的意义、学《易》的方法,尽在其中。《 经传十五讲》更有对《周易》六十四一卦,每一卦爻辞的解释,有对《易传》的解释。《周易》经、传的要义在一讲讲中得以深入浅出地解释。《易》非坊间认为的算命之术,实乃修身以至治国之哲理所在,现代人诚不可不学《易》,学《易》必有入门,此书如是。《简易》在中国传统典籍中是最有特色的,也可以说是东方神秘主义的代表作。《周易》及其易学,囊括了天、地、人间一切知识,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总汇。 -
周易表解
《周易表解》用表解形式阐释《周易》经传,共分四卷百表,每表辅以解说。卷一:《说卦》、《序卦》、《杂卦》;卷二:上经(彖上、象上);卷三:下经(彖下、象下);卷四:《系辞》、《文言》。《周易表解》可以作为理解《周易》经传的入门,是基础读本。潘雨廷先生(1925—1991),上海市人,当代著名易学家。生前曾任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中国周易研究会副会长、上海道教协会副会长、上海易经研究会会长、《上海道教》主编等职。潘雨廷先生早年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教育系,毕业后先后师从周善培、唐文治、熊十力、马一浮、杨践形、薛学潜等先生研究中西学术,专心致志于学问数十载,融会贯通,自成一家,在国际国内有相当的影响。潘雨廷先生毕生研究的重点是宇宙与古今事物的变化,并有志于贯通东西方文化之间的联系,对中华学术中的《周易》和道教有很深的体验和心得。潘雨廷先生著述丰富,其研究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具有极大的启发性。他的著作是二十世纪中华易学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也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化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周易表解》由张文江根据潘雨廷夫人金德仪女士保存的遗稿整理而成。 -
周易正宗
《周易》乃群经之首,中华文明之源头,华夏思想之鼻祖,民族文化之先河,乃至汉语之先声,民俗之总脉。学习《周易》,才能懂得东方文明之源流。用正宗之易道指点人生,能使你[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西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全书分为四章,第一章是《周易》源流。简介《周易》的性质、缘起等。第二章是《周易》天地心——易学基础。常识性的知识虽然一点就破,但不讲就会成为 -
易学入门
《易学入门》被称为“生活易经”。曾有学生在华尔街股市运用张氏易经卦法取得3000倍盈利的战绩。 本书是根据1989年5月30日在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学院所举办的“易经学习班”上的讲课录音内容整理而成。 为了能使当今的人们能全面充分地了解和理解易学系统的规律,本作者尽量根据传统及现代研学易学的经验及需求,再根据和学员们长期大量实践的经验总结,将许多易学中传统的易学概念,在保持原来意义的基本上做了适当地延伸和发展。使其更适合具符合当今现代科学技术系统分析、研究和发展的要求。同时,本书还从现代的数理化、天地生等领域,粗略地探讨了易学基础哲学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与它们内涵的异同。按易学“求同存异”、“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思想,将其共性及共通性的思想做了简便地介绍与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