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易本义
《周易本义》是朱熹的重要著作,也是易学史上继王弼注、孔颖达疏之后的第三座里程碑,明清时代科举考试皆奉为正宗,对后世影响极大。朱熹在书中提出的“《易》本卜筮之书”这一论断,《本义》卷首的九图,至今仍是学者热议的话题。可以说,不读《周易本义》,就无从了解易学在宋明以后直至当代的发展源流与脉络。本书以世界书局影印武英殿本为底本进行点校。 -
《皇极经世》导读
《中华象数大成易道占筮之王: 导读》内容简介:邵子在《皇极经世》书中,架构起一个囊括宇宙、终始古今、天时与人事互验的完整体系,并找到了统领这一体系的最高法则。所谓“以天时验人事”,是指按照元会运世的宇宙观而推定的世界历史年表;“以人事验天时”是说以皇帝王伯递嬗原则而推定的中国历史年表,从而创立了震古铄金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 元会运世即日月星辰。元会运世与年月日辰是同构关系,一年(元)十二月(会),一月(会)三十日(运),一日(运)十二辰(世),一辰(世)三十分(年)。元会运世称大运,或日天数;年月日辰称小运,或日地数。大小运之数合成天地复合运动大周期,并与伏羲六十四卦、六十甲子行云流水般融于一体,架构起天地生人大一统超巨系统,全部历史一年不漏地纳入这个宇宙时空年表之中,从而得知从唐尧元年以来历史风云变化,冷眼演绎天下格局变化、大国角逐气数…… 《皇极经世》是打开六十四卦奥秘的一把钥匙,成为大易史上的集大成之作。不仅对易学与传统文化有极高的参考价值,而且对世界经济走向、企业景气周期乃至国计民生、国防战略、科技创新、文化发展,皆可提供丰富的思想启示与宝贵的决策意见。是举世公认的内圣外王大战略大智慧。 -
南怀瑾著作珍藏本(第三卷)
乐天知命 “与天地相似,故不违。” 下来这一个小段说,《易经》这个法则与天地相似。天地就是宇宙、太阳、月亮的运行,有一个固定的法则,不能变。春、夏、秋、冬、白昼、夜晚、南极、北极,一切变化的法则都是固定的。而《易经》学问的原则也相似,真理的准确同宇宙的法则一样的固定,所以人类提出来的任何学问,都不能违反《易经》所提出来的法则,超不出《易经》的范围,不管人类任何学问,人类如何伟大。比如人类今日到达了月球,也只到达了月球,并没有超出宇宙,月球、太阳,都在宇宙的范围之内,而《易经》的学问,就有宇宙这样伟大,所以,没有办法违背。 “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 这里说了,为什么我们要懂得《易经》这个学问?因为懂了以后,才能“知周万物”。知即智――智慧充满了,对万事万物的大原理无有不懂,然后“道济天下”,做人也好,做事也好,做官也好,随便做哪一行职业,都可以达到救世救人的目的,因此不会有错误了。在《论语》上看到孔子的感叹,他在四十九、五十岁的时候,才开始读《易经》,而说“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假如上天多给我活长久一点去学《易经》,可能达到没有错误。故以他的立场来说,人生的修养必须要学《易经》,才能智慧周乎万物,不致发生错误,也和无违的道理一样。如果欲济世救人,就要很大的学问,大学问的原则,就在《易经》,懂了《易经》才能济世救人,因为任何学问,没有超过《易经》的。 “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 旁行是什么?研究易数时说过,就是旁通,也是错综复杂的“错卦”,如乾卦的三交动了,就会成天泽履卦,等于大家坐在这里,只要其中任何一个人动了,都会影响每一个人互相之间的关系,这就是旁通,也是旁行。宇宙万事万物,不能永恒不变的,有纵的关系,还有横的关系,但旁行不流,流是散的意思。它是有规律的,不会散开,能旁行不流,对人生的生命非常清楚。乐天知命,知道自己,也知道天命,永远是乐观的人生。我曾告诉佛教界的人,一切宗教都是悲观的,尤其佛家的大慈大悲是讲悲的,只有中国儒家讲乐。像《论语》上几乎没有悲字,都是乐。有一本明朝的笔记,曾经统计过《论语》上都是乐字,而不谈悲,这也是中国文化不同的地方。谈生命只谈生的这一头,不谈死的那一头。人多半是悲观的,本来生命是很可怜的,以另一个角度看是很令人悲观,但以《易经》的角度看生命,是乐天知命,很乐观的,没有忧愁。所以人欲达到真正的乐观,只有从观念中懂了《易经》的法则。 -
周易集解纂疏
《十三经清人注疏:周易集解纂疏(繁体竖排版)》主要内容简介:周易集解纂疏十卷,清李道平着。道平字遵王,一字远山,号蒲眠居士,湖北安陆人。嘉庆戊寅《公元一八一八年》举人。二十余年,始终与修安陆县志。 -
周易古经今注
今本《周易古经今注》实为《周易古经通说》与《周易古经今注》两书的合编。《周易古经通说》是高亨先生对于《易经》若干问题的说明与专论;《周易古经今注》则是专以《周易》经文为对象的注解。本书是高亨先生易学方面主要的代表性作品之一,有其独到的特点,已跻身二十世纪的易学经典之列。 -
易学哲学史(共4册)
作为易学家,朱伯崑先生必然要论及“象数”;作为哲学史家,朱先生又必然重视“义理”。朱先生的代表作《易学哲学史》系统而深入地阐述了历代易学家的象数义理,尤其对义理学派和象数学派的哲学研究用力颇深。 象数与义理,是构成《周易》的两大要素,也是研究《周易》的两大学派。历代易学家对《周易》的研究态度和注释方法上各有特色,总的来说可分为象数与义理两派。《四库全书总目》将易学分为两派六宗,两派指象数派、义理派,六宗指占卜宗、禨祥宗、造化宗、老庄宗、儒理宗、史事宗。六宗实际上可归属于两派,占卜、禨祥、造化三宗归属于象数派,老庄、儒理、史事三宗归属于义理派。学术界一般把以抽象、概括的意义解释《周易》的易学流派为义理学派,以具体物象解释《周易》的易学流派为象数学派。从整个易学史发展过程看,两派的互相攻讦一直没有停止。当代学术界对义理学派的研究比较深入,也比较公允;对象数学派的研究则不够深入,也有失公允。 本书的主题是叙述对周易原典的诠释及由此形成的易学理论发展的历史。内容包括从先秦到清朝乾嘉时期。其中以阐明中国的宇宙论和本体论的世界观及其思维方式为主要脉络。本书从经学史的视野阐述中国传统哲学的特色,为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开拓一新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