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Book of Lost Things
2006年10月25日下午一點三十分,我看完愛爾蘭作家約翰‧康諾利的新作《失物之書》,最後一章是在全身感動得雞皮疙瘩不斷的情況下唸完的。唸完最後兩段時,我的眼眶是濕的,為此又把那幾句話讀了兩次:“For a man’s lifetime was but a moment in that place, and every man dreams his own heaven. And, in the darkness, David closed his eyes as all that was lost was found again.”。由於工作使然,在閱讀的過程中,我不斷試圖尋找一個強而有力的行銷語句(pitch),可以簡潔準確地說出這本書的特點,勾起讀者興趣。例如「黑暗版的《說不完的故事》」,或者「名導泰瑞吉利安的那部『神鬼剋星』(Brothers Grimm)如果沒拍爛,就會是《失物之書》」,我也想到尼爾蓋曼的《星塵》和史蒂芬金的《龍之眼》,還有基斯‧唐納胡的《失竊的孩子》。喔,對了,出版社在行銷計畫裡寫著,他們認為《風之影》的讀者也會喜歡這本書。 然而這一切終歸徒勞。援引再多的經典名作、暢銷大書作為比較,也沒法把《失物之書》最迷人之處說得真切。故事裡有精彩的童話新詮:狼人是小紅帽和大野狼的後代,七矮人是被壓迫的勞工階級,白雪公主是又醜又肥的惡婆娘,詩人布朗寧筆下的騎士羅蘭則成了尋找同志戀人的被放逐者;有關於少年成長的永恆議題,從孩子到成人的蛻變,童年的終結、兒童的殘酷本質(在《彼得潘》中文版重新發行的當下顯得格外貼切);父親形象的百般變貌,母親死亡的巨大創傷,繼母角色的邪惡與否,當然還有最經典的英雄冒險原型----離開本來世界,前往超自然的領域,與惡夢和恐懼化身交戰而後歸返。 但這些特點仍顯得繽紛撩亂,仍然說不出《失物之書》最根本核心的東西。那也許就是,我在閱讀過程中,找回了小時候看故事書想要一頁頁往下翻的美好感覺。那是一種很單純的慾望,不受任何世故或價值沾染。這樣的經驗已經離我好遠,以致於起先還辨認不出,啊,原來那就是遺失的童年的美好。 康諾利化身睿智的說書人角色,如同為你朗讀睡前故事的長輩,娓娓道出這個關於善與惡、光明與黑暗、失落和復得、悲傷和勇氣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一個名叫大衛的英國男孩死了母親,他哀傷欲絕,遂在母親生前最喜歡的童話故事裡尋找慰藉。那時歐陸戰火方起,納粹的轟炸行動不斷,大衛的同齡朋友紛紛撤離倫敦,他也和父親避居鄉間。然而父親愛上了先前照顧母親的護士蘿絲,不久生下男孩喬治,一家四口住在蘿絲祖傳的鄉間古宅。大衛討厭蘿絲,怨恨喬治,更覺得父親不應該移情別戀。他開始聽見架上的書本悄聲低語,還會突如其來的暈眩昏厥,醒時依稀記得一個異於現實的天外國度。 ——灰鹰 -
布鲁克林
爱尔兰文学大师托宾最畅销的小说、奥斯卡奖热门影片原著、献给所有在异乡打拼的年轻人 —————————— 一九五零年代初,爱尔兰东南部小镇恩尼斯科西。小镇姑娘艾丽斯与许多同龄人一样,找不到工作,前途茫茫。所以突然有一天去美国工作的机会降临时,人人心里都知道,她必须去。艾丽丝告别亲人和家乡,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布鲁克林,住进拥挤的集体公寓。这里有房东太太挑剔的目光,有其他租房的姑娘微妙的妒忌和猜疑,令她愈发感到孤独。 全新的生活节奏令艾丽丝渐渐淡忘背井离乡的痛楚——白天在百货商店当营业员,晚上到大学夜校进修,周五的傍晚还去教堂聚会、跳舞——她觉得自己获得了某种新的快乐。正当她陷入热恋之中时,家乡来的消息令她必须赶回家;她将面临的,不是回归过去的生活,而是必须在家乡新的生活与布鲁克林奋斗、扎根的未来之间,做出抉择。 《布鲁克林》是一个关于漂泊与回归、挚爱与痛失、个人的自由与责任的故事,沉静、细腻而温柔。托宾创造了令人难忘的女主人公艾丽丝·莱西,也创作出一部感情饱满的杰作。 —————————— 《情感教育》原班人马制作,约翰·克劳利执导、尼克·霍恩比编剧、西尔莎·罗南主演,同名改编影片2015年11月起全球热映 电影入选圣丹斯电影节、多伦多电影节、伦敦电影节,强势问鼎奥斯卡 20世纪福克斯公司900万美元天价竞标夺得电影发行权 《布鲁克林》中文版封面使用精美电影剧照,获电影片方正式授权 2009年英国科斯塔年度小说奖获奖作品 2009年英国布克奖入围作品 荣膺《卫报》、《观察家报》、《金融时报》、《泰晤士报》年度选书 献给所有在异乡打拼的年轻人。“漂泊他乡,就会在故土与他乡都成为异乡人。” —————————— 名家、媒体推荐: 托宾讲述了一个非常饱满的故事,用节制、简洁而有力度的文笔,令最细小的心理颤动都能感动人心。透过女主人公艾丽丝小心翼翼的眼睛,即便布鲁克林最老套的日常活动都带上一种微妙的陌生感。在这部以漂泊他乡为主题的小说中,托宾摒弃夸耀与感伤的情绪,让我们重新领悟到:漂泊他乡,就会在故土与他乡都成为异乡人。 ——《纽约客》 读托宾的书就好像观看一位画家一笔一笔地画,突然间,完成的画面就呈现出令人震撼的效果。《布鲁克林》可与亨利·詹姆斯的《贵妇画像》相提并论。 ——《泰晤士报文学副刊》 优美呈现了一幅五十年代布鲁克林和爱尔兰乡镇生活的画面……我认为,托宾对于女性的真实刻画在当世男性作家中无人能及。 ——《丑闻笔记》作者卓依·海勒 -
Guess How Much I Love You
-
镜湖
基特·麦克马洪从小生活在爱尔兰镜湖边的小镇上,镜湖镇是她的家乡,但对她迷人的妈妈海伦来说却不是——海伦原是都柏林人,像电影明星般漂亮,嫁给和蔼可亲的药店店主马丁·麦克马洪为妻,但两人“注定”无法白头偕老。在一个可怕的夜晚,基特的妈妈突然失踪了,有人说她在湖中淹死了,流言传遍了镇子……那一夜,基特在马丁的枕头上发现了一封她妈妈的信,但她没有拆开就将这信投入火炉烧毁了。那一夜,一切都永远发生了改变。而小说从这里才真正获得了开始。 这封信的烧毁,毁掉了另一种可能的生活,同时使基特陷于不可言说、不可磨灭的罪疚感。只有生活在湖边的独居修道士玛德琳修女,才能使基特从这种罪疚感中解脱出来。在《镜湖》这部小说中,梅芙·宾奇讲述了一个奇特的故事:母亲的秘密、女儿的勇气,以及无论欺骗和死亡都无法摧毁的、潜藏在母女之间的纽带。混乱,支配着梅芙。宾奇牧歌世界的平静之水;但天堂、地狱和希望,却根植在人们心中。 -
我从未许诺你一座玫瑰园
这是一个关于爱与希望的故事。 银行家布鲁诺在金融危机中丢了工作,迷惘之际,他踏上了返回爱尔兰的寻根之路。 爱尔兰的海边,他邂逅了设计师艾迪和她的狗狗洛拉。早已对爱情失去憧憬的两人,意外地相知相许。 两人在家庭和爱情之间找寻着自己,体味着生活的真谛。然而,当一切都渐入佳境之时,厄运却悄然而至…… -
忽然单身
年轻的阿丽克丝是都柏林一家银行的部门主管,她热爱工作,事业有成,与斯文体贴的男友保罗双宿双飞,一切显得称心如意。然而,有一天保罗毫无征兆地提出分手,阿丽克丝的生活第一次失控…… 保罗想要一个甘于相夫教子的女人,这显然不是阿丽克丝。但出于对爱的不舍与骄傲的个性,阿丽克丝始终不愿对保罗放手。在不甘与幻灭的拉扯中,阿丽克丝饱受煎熬。 雪上加霜:办公室里的男人们对其职位虎视眈眈;镜中的自己又不可抑制地生出了白发,提醒她韶华易逝……一切都让阿丽克丝无所适从。 这道人生之槛,阿丽克丝如何迈过?她将迎向怎样的未来?生活掀开的新篇章里,是写着自我坚守,还是自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