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出男权传统的樊篱
走出男权传统的樊篱 ――一文学中男权意识的批判 正像刘慧英以丰赡的材料 与雄辩的论述所揭示的, 男权中心意识在我们的 社会生活与文学作品中的 表现如此触目惊心, 它足以使我们对许多天经地义、 源远流长的东西进行 新的观照与思考。 我们很可能会为 这一切�然叹息, 比叹息更重要的却是为终于有人 提出了这些比起“婚姻自由、 同工同酬”来说更属于 深层次的问题而欣慰。 走出男权传统樊篱意味着 文学与社会的进步, 刘慧英的书无疑是 有意义与价值的。 ―― 王 蒙 -
要男人干嘛
当女人越来越想被宠,男人却竟然在女性化! 现代女性力大无穷,站出来,发起雌威,吼一声,还真管用,正是要面子有面子,要人情有人情,出钱出力,在所不计。不比以前,孤儿寡妇只会搂作一团哭泣,任人欺诈。 女人将统治世界。当然,用的是男人的方式。 这是一本被欧美文化界高度推崇的著作,作者对两性互动的敏锐观察、幽默且犀利的文笔,让当代两性之间所面临的各种现实与无奈展现无遗,让人在爆笑中难掩感慨! 现代女子通常只得两条路走:一是嫁夫生子,终身扮龟;要不闯荡江湖,拼个死活。虽然很多女人想要走第一条路:什么也不做,扮成时尚淑女,当听话又默默无闻的全职太太。她们梦想着被拯救,被宠爱,被呵护,逛街购物,躲在兰闺里绣一辈子的花。而现实中男人的不断弱化,却逼使她们不得已走上了第二条路。莫琳·多德说,过去我们只听过“要抓住男人就要先抓住他的胃”,但是如今我们必须“重视男人想些什么、想做些什么、或至少他喜欢做什么……现在男人连小小的脾气和欲望都应该被当一回事,甚至被倾听”。假如继续这样下去,她提出一个有趣的观察:千百年来男性争强斗狠的行为,已经让Y染色体奄奄一息。遗传学家说,男人如今是两性较弱的一方,而且可能很快就完全消失。到了那个时候,我们还要男人干嘛? -
妇女与中国现代性
1990年代以来,从事中国文学研究的人,不仅要认知文学作品,还要顾及理论上的种种问题。《妇女与中国现代性》即是用一些之前没有尝试过的方法,理论化地来研读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大家熟悉的文本与问题。 本书通过可见的形象、文学的历史、叙事的结构和感情的接受这四种批评的途径,牵涉到中国现代性的各个方面:种族观众的构成、通俗文学中的传统的断裂、由叙事引发的一种新的“内部”现实的可疑结构以及性别、感伤主义与阅读之间的关系。 该书也从电影影像、大众文化、主流文学及心理学等多重角度,剖析女性主义理论的洞见与不见,并检讨中国现代化的过程中,女性主体的建立与反挫。作者进一步对“妇女”、“中国”、“现代性”等既定观念的合理性及合法性提出质疑。 它并非对现代中国文学的概括性的研究,也不是面面俱到包罗万象,全书提供讨论的都是以现代中国在文本中的主体性为议题,并把作者本人的阅读方式作为这种主体性的一个例证。 这是一本在海内外影响深远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名著,尤其是在如何用西方理论解读中国现代文学文本方面,这本书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周蕾是美国从文化研究的立志进行文化政治批评的一位非常成功的学者。我认为《妇女与中国现代性》是她写得最好的一本书,她用一种书写的行为来达到文化的批判,非常坚定地站在第三世界、站在边缘来对抗主流。 ——哈佛大学荣休教授 李欧梵 《妇女与中国现代性》对现有批评典范的反驳,对女性主义、心理分析、后殖民批判,以及广义左翼思潮的兼容并蓄,在在树立一种不同以往的论述风格,也引起中国研究以外的学者的注意。 ——哈佛大学东亚系Edward C.Henderson 讲座教授 王德威 -
一间自己的房间
弗吉尼亚·伍尔夫着力于女权主义运动,本书从现实的生活环境谈到女人应当怎样才能独立、怎样才能平静而独立地思考,文笔细腻、机智风趣,是女性文学的传世名篇。 -
The Woman Warrior
A first-generation Chinese-American woman recounts growing up in America within a tradition-bound Chinese family, and confronted with Chinese ghosts from the past and non-Chinese ghosts of the present. -
女人自恋渴望承认
西方国家有许多妇女患上饮食障碍症,即有减肥癖、食物呕吐癖和食物癖,本书认为这是由妇女自恋造成的,即这些妇女要么过分依赖他人,要么完全与人隔离,处于恐惧孤独和自卑之中。作者深入分析了妇女自恋产生的原因和提出了治疗团体的方法,使这些妇女通过与治疗师和其他组员的沟通来排除心理障碍,培养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以恢复女性“真实的“自我——自信、自尊和自强。本书通俗易懂,既有案例,又有分析,针对性强,对于防止和解决我国改革开放后妇女中出现类似的心理障碍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