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忽必烈和他的世界帝国
本书是西方第一部全面叙述忽必烈生平的传记,再现了忽必烈从藩王到蒙古大汗、直至元帝国君主的波澜壮阔的一生。作者力图剔除各种史料中的偏见,“颠覆”人们对忽必烈和蒙古人的传统看法。该书资料翔实,观点新颖,影响相当大,被许多欧美大学列为亚洲史课程必读参考书。 作为成吉思汗的嫡孙,世界有史以来疆域最辽阔帝国的缔造者,忽必烈不但继承了成吉思汗的雄才大略,更完成了祖父号令天下的目标。他半生戎马,率领蒙古军骑长驱直入,踏破了南宋江山,征服了中国的剩余地区,还扬威海外,两次侵入日本。 与成吉思汗以武功震撼世界不同,忽必烈更以文治著称于天下。为统治多民族、多宗教并存的帝国,他和幕僚们一起,建立了一个以汉法为基础,又不为传统中国理念所束缚的政府,为元朝的百年江山奠定了基础。作为天下共主,他以一种空前的开阔胸怀,聚拢各族精英,广泛吸收各种文化中的先进部分。他既是儒家思想体系的拥护者,也是热心的佛教徒,还许诺他的许多臣民将皈依基督教,更是穆斯林的保护者。他试图在多种文化之间维持微妙的平衡,并取得了令人敬佩的成功。 在执政初期,忽必烈大量豁免、减免税负,鼓励农业生产;给予商人相当高的地位,使国内贸易、对外贸易异常繁荣;允许艺术家自由创作,给予帝国的工匠发挥想象力的空间,并激励科学家更大胆地创新。他所统治的帝国,代表着当时世界范围内最先进、最富庶的东方文化。这种文化通过畅通的丝绸之路,毫无保留地被传播到南洋、印度洋,直至欧洲腹地,使西方人对东方文明产生向往和倾慕,并刺激了哥伦布远航寻找新大陆。然而,远征的惨败、无度的财政需索、个人健康的衰退,使忽必烈建立世界帝国的梦想最终未能实现,但这无损于他的荣光。他的先辈们不曾有过他那种统一并统治整个已知世界的梦想,后继者中再也没有人有过这样的眼光。 -
中国边疆与民族问题
中国边疆与民族问题:当代中国的挑战及其历史由来,ISBN:9787301083796,作者:张植荣著 -
中國的民族問題
長久以來,政治學家忽視民族問題,以為少數民族終將接受市場化與公民化,並效忠自由主義的國家體制。對這個線性史觀,本書從四方面提出質疑:(1)少數民族不是科學概念,而是隨主權國家發生才出現的政治論述,顧不能將之看成理所當然德研究對象,更不宜論斷某某民族的特點與價值觀;(2)少數民族面對國家政治經濟動員時,其回應不能化約成典型,每個民族地區自有調適途徑;(3)維繫民族認同的方式多種多樣,民族認同的意義因地因時變化,關乎認同的活動,多半不在國家的領域中進行,甚至潛藏著對國家的抗拒;(4)以社會教育、市場經濟、政治參予為內涵的漢化或西化工程,不一定與民族認同活動鄉牴觸,其共生重疊關係經常充滿創意。 -
民族主义
本书重点讨论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但又成为一种社会运动和象征性语言的民族主义,并且比较全面地探索各种民族主义的内涵、变种及来源。通过简要地概论民族主义的概念、评述当代西方民族主义研究中的主要理论贡献和现存的学术成果,作者全面地考察了有关民族主义概念的理论、意识形态和历史的不同棱面,以及在这一领域里的主要解释范式。同时作者还从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国际关系学乃至人类学的不同角度对与民族主义相关的概念如民族(natlon)、族群(ethnic glroup)、民族认同(national identity)、族群认同(ethnic identity)、民族的国家(national state)等进行了颇为系统的考察,并在此基础上概括性地阐释以作者为主要代表人物的族群一象征主义(eth nic—symboIism)民族主义理论观点。 -
西方民族社会学经典读本
《西方民族社会学经典读本:种族与族群关系研究》内容简介:从古代传统部族社会到现代公民国家,大多为多族群政治实体,如何理解交织着政治、经济、文化关系和语言、宗教差异的多族群国家中的种族一族群关系,始终是西方社会学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出版的研究成果中既有对族群关系发展的理论分析,又有应用实证方法衡量族群关系演变的研究,也出版了一批核心专题的经典研究案例。《西方民族社会学经典读本:种族与族群关系研究》是西方社会学种族一族群关系研究的经典文献汇编,精选了这一专业著名学者发表的最有影响的研究成果,读者可对西方族群社会学的概貌、核心理论、主要方法、经典研究案例有一个全面了解。《西方民族社会学经典读本:种族与族群关系研究》特别选择了反映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研究最新热点的两篇研究报告,分别调查西欧国家的穆斯林移民问题和苏联解体后民族主义在基层的继续延伸。 -
新疆民族混合家庭研究
本书通过对人口普查资料及婚姻登记、户口档案的数量分析,以及对民族混合家庭的实地调查,描述新疆民族混合家庭及族际婚姻的状况,探讨混合家庭的建立、维系、民族认同感的形成、社会身份的确立、多民族文化的交融与冲突等问题。本书提出的文化因素是影响、制约新疆族际通婚和混合家庭形成的最重要因素,不同民族的子女在民族成分的选择上具有实用主义倾向,国家采取的把族际通婚作为个人婚姻权利看待的不干预立场有利于社会稳定等创新观点,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