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异域”到“旧疆”
中国这样一个庞大的政治实体,无论在帝国时期还是在现代,都有很大的地区文化差异,并且经过了很多繁复的兴衰周期。它是怎样维系着人民共同的想象的呢?基于这个问题,作者从中国宋至清代贵州西北部地区的制度开发出发,以制度变迁为主线,兼顾经济开发与文化及身份认同,描述了贵州西北部地区整合进传统中国大一统结构的历史过程,并试图分析这一过程在学理方面所蕴含着的启示。 -
另一半中国史
“中国”一词出现很早,但古代的“中国”并不是一个近现代意义上的国家概念,历代王朝都自有国号,并不冠以“中国”二字。古代的“中国”通常是一个地域的、文化的概念,而且其含义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的。迄今被我们称作“中国史”的只能算是半个中国的历史。 一直以来,大汉民族的历史被默认为主流,而55个少数民族特殊的文化风貌和历史变迁,只被只言片语地提及,并且,从未真正走入大众的视野。 该书是中国首部全面关注55个少数民族历史和文化的图书。该书用详实的史料,通俗的语言,丰富生动的历史故事叙述了中国历史上各少数民族的兴衰更替和发展演变,内容丰富,各少数民族的历史脉络清晰。并配有专业测绘部门绘制的少数民族变迁的地图几十幅。目前,该书的纪录片央视已经立项,已经输出台湾版和韩文版。 丝绸之路上的绿洲城邦乌孙、月氏、楼兰为何消失了?如日中天的草原帝国匈奴、柔然、突厥为何远去了?逐鹿中原的游牧部落鲜卑、羯、氐、羌是怎样被融合的?星光闪烁的南方诸侯越国、夜郎、南诏、大理是否还有后裔?打开这本书,在故事中了解55个少数民族的来龙去脉…… -
中国中古的族群凝聚
本书研究了中国中古时期突厥、吐蕃、回鹘、契丹和蒙古等周边族群的凝聚历程,分析了这些族群兴起的过程中,拜火教、本教、摩尼教以及其他民间宗教等信仰的引入,成为建构本族群历史记忆的重要资源,促进了民族认同和族群凝聚。 -
新疆五十年
包尔汉青年时期先后在乌鲁木齐的一家洋行和新疆省政府工作。1929年,因公到德国柏林后,进入柏林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并自学和研究突厥学,马列主义理论对他的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1932年,他在莫斯科参加革命活动,1933年回到新疆。1934年新疆反帝会成立,他任该会民众部副部长。1938年,被盛世才逮捕入狱,直至1944年底才获释出狱。1946年,新疆三区革命联合政府成立,他任副主席兼新疆学院院长。1947年初,任新疆省政府主席,随后参加组织和平解放新疆的工作,为新疆的和平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
最后的帝国
-
中欧人文图志
数十个中欧国家或地区的全面介绍,上百幅民族人文地理变迁示意图,近二十个民族历史的专题分析。 中部欧洲国家的历史,特别是20世纪的历史,很大程度上是一部经受战争。迫害、屠杀和流放的历史。作者以审慎的笔触叙述了先后受控于德意志、奥斯曼、俄罗斯等帝国的中欧各族人民。在东西方的夹缝中饱受的侵袭与骚扰。同时,也再现了中欧各族人民在民族身份确认过程中所创造的辉煌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