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身体、国家
这本书基本上想要回答三个问题,那就是:我们的身体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变化,才有现今的样子?这种身体的发展状态隐含了怎样的历史特定性与危险性?它能否被当成是一种普遍、永恒的身体模式来看待?对这些问题的质疑与回答构成了本书的基本论调。作者希望通过这些讨论来澄清,身体的存在和意义是怎样在近代中国的历史演变中,因随着国家民族命运的更动而被积淀、塑造出来?这本书以四个议题来证明揭示身体在近代中国的变化。它们分别是:身体的国家化、法权化、时间化、空间化发展。 在身体的国家化发展方面,作者以出现在清末民初的系列国民改造运动,以及伴随而来的教育体制改变,来省察身体的国族化发展。身体的法权化发展探讨的是,近代中国的法系由旧有的伦理法演变为权利法时,身体的发展和建构在其中经历了什么变化。 这种改变对独立的身体和国家民族化的身体建构有什么作用?至于在时间化方面,作者论证“世界时间”在十九世纪下半叶侵入中国,对中国的身体所造成的关键影响。而在空间化方面,作者以清末民初的学生运动为例,以游移在街道和公共广场上的身体来检视身体的建构与空间的关联。 通过这些讨论,作者希望呈显一个图像,那就是身体的生成其实是一个非常政治性的过程与结果。这种为了国家,以及经由国家,而形成的身体认知方式,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与世事的演变而消减,相反地,它正以强势的态度主导着当代中国的身体发展。这本书的撰写就是想要开启一道门,让我们一窥这种偏狭发展的危险。 -
法国社会理论
本书纵览法国社会理论,起自法国大革命余波(圣西门、巴札尔与孔德),直至克里斯蒂娃、德勒兹、布迪厄和布希亚主导的当代景观,颇有新意。书中将法国社会理论划分为三个内在逻辑一致的周期:1800-1880(社会学的最初发展);1880-1940(古典社会学与现代人类学之诞生);1940-2000(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发展),每一周期都体现出从世俗思想朝宗教思想的演变轨迹;融合法国历史跌宕起伏的社会政治背景,讨论了一系列个体与思想流派的核心方法和研究,挑战了有关法国社会思想的传统观点。 -
德意志人
本书是本雅明收集的从1783年至1883年一个世纪以来的25封书信,书信以时间排序,有的来自法兰克福汇报,有的来自名人书信,有的就来自普通市民阶层,这些书信集中展示了德国在欧洲地位的变迁和自法国大革命以来德国市民阶层的巨大思想变化,尤其有意思的是,本雅明特别注意德国市民 在法国大革命后词汇使用的变化,他对每封书信尤其是这些变化进行了点评,展现出的是这一历史时期德意志人尤其是市民阶层的风云变迁,不仅具有史料价值,而且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这一重要历史时期进行重新阐释。 本书由浙江大学历史系范丁梁女士根据德文版译出。 -
裸猿
本书是英国著名动物学爱、人类行为学家德斯蒙德·莫里斯的成名作,也是一部惊世骇俗的学术新著。作者把人类称为“裸猿”,并以动物学爱的眼光,对人烊基本行为的起源、模式和功能加以考察,从而揭示出人性中的动物性一面,同时又从这个角度对人类进化至今所面临的种种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本书既是一部观点新颖的学术名著,又是一部风行世界的畅销书。 内容提要: 《裸猿》是一本惊世骇俗的学术专著,作者是英国著名动物学家、人类行为学家,他把人类称为“裸猿”作为动物来研究,其中众多内容、尤其是对人类性行为的大胆直率的研究引起巨大争议,曾被许多国家列为禁书。但其坦率的观点、大量事实、通俗的语言使其成为全球畅销书,发行量超过了1000万册。该版本可能是删节本。 -
北江盆地
本书作者选取了我国东南宗教发达的典型地域—浙东的北江盆地,充分利用该地丰富的现存族谱史料,通过较为系统的资料批判和文献整理,追溯千年以来该地宗教与部落的变迁历史;同时,详细梳理现今居住于北江盆地的数百个宗族的空间形态与发生学系谱,并以北江盆地的研究结论为模型,探索“近世型宗族”的源流与发展脉络,重建“近世型宗族”的发展发育历程,为“近世型宗族”演化史研究提供了比较明确、细致的时间标尺,也为“近世型宗族”的区域差异及特质等探索积累了研究素材。 -
韩国风俗画
风俗画是以一定地区、民族或一定社会阶层人们的日常生活、生活面貌、民俗风情等为题材的绘画,是表现现实生活的重要画科。其历史悠久,表现手法多样。 此书为美术书籍,是一本韩国风俗画的集大成之作。作者把具体表现百姓意识和生活场景的一系列韩国风俗画按宗教、政治、世俗及生活题材进行划分,以一贯清晰客观的文采,详述了韩国风俗画的历史变迁过程,代表各个时代文人画家,画员等的绘画风格,以及画风的转变,更进一步阐明绘画中所呈现的或隐藏的时代意义。 该书论述的出发点起于以朝鲜后期风俗画的“世俗性”,因此对该时期的研究占据了较大篇幅。 全书共分作五大部分,分别是:“什么是风俗画”、“信仰与风俗画”、“政治与风俗画”、“通俗与风俗画”、以及“生活与风俗画”。作为一部韩国风俗画的论著,作者为我们展现了韩国风俗画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面貌及表达的不同含义。风俗画并非一门单纯的绘画艺术,更多的是超出其作品内容本身的意义,而此意义的来源正是它的“与时俱进”——画卷上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文是其表,蕴涵的复杂思想感情是其里。一如作者在书中所提到的,风俗画是“与人类一道盛衰兴亡的命运共同体”。可以说,韩国的风俗画见证了韩国社会的发展史。特别是近代,风俗画已不仅仅局限于一国之内,而是流行在全世界当中。随着韩国国门的打开以及与西方的接触,韩国的风俗画在表现形式和含义上都与前代有所不同。而到了今日,风俗画的传统样式已不复存在,却仍变相保留于我们随手可及的报刊漫评及大众美术中——“即便风俗画的名称如何改变,采取何种表现方式,也仍无疑是和人类共命运并记录生活百态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