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宝全书
-
科学的社会史
《科学的社会史(从文艺复兴到20世纪)》由古川安所著,描述了文艺复兴以来,科学在欧洲社会中的成长、变革和发展。围绕着近代科学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作者在深入阐释其社会历史动因的同时,对于科学本身的组织化,体制化和职业化的进程,也进行了较为详尽的介绍。在总体上把握科学社会史发展脉络的同时,作者还考察了科学在欧美不同国家中的发展。这种比较研究的视角,无疑有益于帮助人们去更好地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经济、思想和制度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书是一部极富启发性的科学社会史通史性著作,全书侧重于科学技术同社会进步之间的互动关系,分别从英国皇家学会到法国科学院,巴黎综合理工学院到德国研究型大学,18世纪的科学启蒙、产业革命到19世纪科学体制化和职业化的展开过程,进行了详略有当的论述,描绘了自文艺复兴以来科学技术在西方社会发展的历史画卷。 本书通俗易懂,适合科学技术史、sts及科技政策研究者和学生参阅,也适合对科学社会史感兴趣的大众读者阅读。 -
乡村中国纪事
内容提要: 本书从微观史的角度探究在集体化和改革时期中国乡村的社会经济变化,重点考察位于长江下游江苏中部里下河地区“秦村”的历史变迁,尤其是从中所折射的中国农民在不同制度设置下的动机和行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作者并从一个新的视角解读乡村中国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包括国家和乡村的关系,基层干部与村民的关系,集体化时期的经济激励与农业效率的问题,以及改革时代的新发展。 作者简介: 李怀印,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校区(TheUniversityofTexas atAustin)历史系副教授。1987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近代史硕士学位,1993年赴美,入加州大学洛杉矶校区(UCLA)历史系,师从黄宗智教授,研究近现代中国乡村社会,2000年获博士学位。主要著作有ViIlage Governance in North China.1875—1 936(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2005;中文版《华北村治:晚清和民国时期的国家与乡村》,中华书局,2008年和Village China under Socialismand RefO rm:A Micro—Histo ry.1948—2008(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2009);本书获第三世界研究协会2009年度最佳图书奖及中国留美历史学会2009年度杰出学术贡献奖。目前正在从事两项课题的研究,一是关于二十世纪中国政治、意识形态与历史叙事,初步成果发表于Modern China及History and Theory等英文学术期刊:另一项则为从全球史的角度对清代以来中国国家的现代改造和社会转型所作的比较研究。 目录: 插图列表001 重量、长度及货币换算001 秦村行政变迁001 英文版前言001 中文版附记001 第1章 导论:关于中国农民的对立观点001 第一部分 1950年代的囊从与抵翻 第2章 经济利益、身份认同与意识形态:农业集体化021 第3章 “群众闹事”:对农业集体化的抵制044 第4章 大跃进及其后果071 第二部分 社会主义下的权力和控制 第5章 “正当的武器”:集体化时期的政治参与 095 第6章 文化大革命:一个多侧面的经历 123 第7章 国家的延伸:“文革”时期的基层控制 141 第三部分 个人、家魔和集体 第8章 集体化时期的日常劳动策略163 第9章 家庭周期和收入差异186 第10章 农业增长和社会进步204 第四部分 改革时期 第11章 去集体化235 第12章 国家的收缩:乡村政治和社群生活255 第13章 从统治到治理275 第14章 结论291 参考文献308 -
吏与中国传统社会
-
香烟的世纪
《香烟的世纪:香烟的沉浮史告诉你一个真美国》以惊人的细节展现了二十世纪最大的文化、政治和科技争议,争议的焦点是曾经俘获万千美国大众身心的消费品——香烟。生命与死亡、管制与反管制、科学与伪科学、广告的持久威力与受害者的不懈抗争……只有理解了香烟,人们才能理解美国。 -
移民的秩序
该书探讨了17至18世纪自中国长江中部流域(湖广)向长江上游地区(四川)的人口流动,以及随之而来的四川地区社会秩序的形成和整合过程,包括在这个过程中内部所孕育的分裂 称之为地域动荡的“造反”。四川自古以来就得到了开发,但在明末,据说因张献忠之乱而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土地重归于荒芜状态。据推算,清初四川人口的总数不到50万人。如果考虑到清末四川的人口超过了4000万这个事实,那么清代的四川具备了所谓原住民人数锐减的条件。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移民在空白状态中创造出来的传统中国的“地域”,如何收拢归一并形成秩序?在其过程之中又产生了怎样的碰撞?可以说,这里成了一个验证上述问题的大实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