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衡派”与近代中国大学教育
☆《学衡》创刊将满100周年之际付梓。走进“学衡”学人,回望一世纪中国大学教育 。
☆鲁迅曾说:“ 我所佩服诸公的只有一点,是这种东西也居然会有发表的勇气。”
——鲁迅(不)佩服的“学衡派”诸公,真如他所言愚顽不化么?
本书以严谨细致的研究,展示梅光迪、吴宓等“学衡 派”诸 公的另一面。
与“激进”的五四新文化派相对,“保守”的“学衡派”不“ 保守”,
在 “西学”与“国故”间,他们也在探索一条新路,成风化人,复兴民族。
☆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江西师范大学、东北大学……
在这些学校及其前身,都可以看到“学衡派“的足迹和踪影。斯文不坠,弦歌不辍。
【内容简介】
在近代中国大学教育史上,以梅光迪、吴宓、胡先骕等为代表的“学衡派”力主“昌明国粹,融化新知”,其教育主张独树一帜。 “学衡派”主要成员多执教于国内著名学府,教学与学术研究亦卓有建树。
本书以“学衡派”的人文教育思想和实践为研究中心,充分利用哈佛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中正大学等高校的档案等新史料,对这一学派在近代中国大学教育史上的地位与贡献做了较为全面而细致的探讨。
-
大学的历史
13 世纪初,大学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在意大利、法国和英国诞生的? 从 16 世纪开始,欧洲的这种教育模式如何传播到整个世界? 自 18 世纪始,大学经历了哪些主要变革? 1945 年以来大学的普及化为“知识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 , 又涌现出哪些新的困境? 《大学的历史》一书从文化、宗教、社会和政治的角度分析了全球各国的高等教育在各个时期发生的变革,展现了数百年来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和知识传播模式的演进,为 反思当下大学教育提供了一个具备历史纵深的谱系。
-
刘慈欣少年科幻科学小说系列第二辑 流浪地球
刘慈欣给孩子的经典科幻!
《流浪地球》电影美术组原班人马加盟!
导演郭帆、张小北、兔子瞧、未来事务局等众多科幻大咖倾情推荐!
带你一览散落在“三体”之外的刘慈欣宇宙世界!
为孩子种下科学的种子!
“刘慈欣少年科幻科学小说系列”第二辑均为刘慈欣的经典作品,其中多篇小说曾荣获中国科幻“银河奖”,代表了作者创作的极高水平,很多作品中能看到后来《三体》的影子。作者重新对这些作品进行调整和修订,使之适合少年儿童的阅读心理和接受能力,兼顾文学性与科学性,对于培养孩子的科学精神、激发其想象力、拓展视野和知识面,都有所裨益。本辑共五册:《流浪地球》《中国太阳》《天使时代》《赡养世界》《全频带阻塞干扰》。
《流浪地球》:本书是一部开启刘慈欣特有的宏大意象美学风格的作品,无论是2019年上映的电影,还是2000年最初发表的小说,都意义非凡。太阳即将毁灭,人类启动庞大的地球逃脱计划——带着地球逃离太阳系,寻找新的家园。每个人怀揣着恐惧和希望踏上漫长的流浪之旅。
-
Making the Most of College
The stories that Harvard students shared with Richard Light and his colleagues about their experiences of inspiration, frustration, and discovery fill the book with spirit. Some of the anecdotes are funny, some are moving, and some are surprising. Many are wise - especially about choosing classes, talking productively with advisors, improving writing and study skills, maximizing the value of research assignments, and connecting learning inside the classroom with the rest of life. Filled with practical advice, illuminated with stories of real students' self-doubts, failures, discoveries, and hopes, Making the Most of College presents strategies for academic success. -
生斯长斯 吾爱吾庐
本书重在探讨梅贻琦办理清华大学的教育理念及其高教改革活动,总结其治校经验,弘扬思想自由、教授治校、勤俭办学、通才教育等大学精神,为当今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借鉴和启迪。 -
大学的逻辑
《大学的逻辑(第三版)》,“大学的逻辑”可以表述为:大学的理念是为人类创造知识,传授知识,传承人类文明,推动社会进步;大学的教师队伍必须是由真正对研究和教学有特殊偏好、最具有使命感责任心和创造力、最能做出原创性研究成果的学者组成。为此,大学必须有一个良好的治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