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样年华·贰
青春像一条抓在手里的泥鳅,欢蹦乱跳,不经意间便会从指缝悄悄溜走,当发现的时候,只剩下一个尾巴,越想抓住它,越用力去抓,它跑得越快。 -
读大学读什么怎么读
1.哈佛人这样学数理化 代入公式解题的方面亚洲学生很优秀,而一到需要深入研究、写论文、提出创意性的解释的时候,美国学生就会翻盘。发现新的宇宙法则的不是计算能力很突出的人,而是有洞察力的人,创造力突出的人,与填鸭式教育相比,从小就注重培养概念理解能力的美国式教育是最终的胜者。 2.哈佛人这样学历史 历史学习不是把书里面记录的事实全背下来,因为“事实根本就不存在”。历史是根据有权力的人或是胜者的主观意识记载的,所以要想知道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根本就不可能。为了正确地认识历史,必须透过表面现象,尽可能最接近事实地对历史重新进行解释。 3.哈佛人这样学英语 如果说亚洲人是通过分解主语、动词、宾语、介词来学习英语,那么哈佛的方法就是整体去感受,不是用脑去分析,不是先用母语思考再换成英语,而是让符合情景的英语从自己身体里冒出来。 -
民国著名大学校长
如今我们处在一个被叫做知识经济的时代,这个时代里的大学,即使在欧美发达国家,也在发生显著的转型,从古典的精英人士的殿堂转变为社会公众的智慧推进器和知识加油站。也就是说,大学在文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已非过往时代可比。记得有人说过,大学怎么样,国家就会怎么样;又有人说过,如果要想成为一个伟大的国家,有众多大学还不够,还必须有伟大的大学。若然,则结合我们的主题,也许我们也可以说:“ 校长怎么样,大学就会怎么样;如果要想造就一个伟大的大学,有干练的校长还不够,还必须有卓越的校长。”而本书就向你介绍了梅贻琦,竺可桢,唐文治,萨本栋,熊庆来,李登辉等十三位民国著名大学校长。 -
绝代风流
西南联大的风流,就像魏晋风度一样,令后人景仰。这风流包含了不党不官、人格独立、敢于批判的铮铮风骨;弦歌不绝、为人师表、一身正气的泱泱风范;沉潜专注、甘于奉献、光风霁月的谦谦风度。西南联大是一个群星闪耀的时代,那些特立独行、放浪形骸、个性卓异之士,才华与激情四射,谱写了一个不老的传奇。 本书在还原联大师生跑警报、泡茶馆、看电影、唱昆曲的同时,渗透了这样的历史省察:西南联合大学的大学自治、教授治校、学术自由、思想独立,这些宝贵的精神资源为何失传?在历史的动荡中,联大教授遭遇了什么样的诡异命运?在时代分岔的道路上,他们如何选择? 本书关注西南联大师生的日常教学和衣食住行,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集中呈现这样的生活细节和历史场景,再现西南联大的风流。 -
拓荒与呐喊
《拓荒与呐喊:一个大学校长的教改历程》是中国著名教育家、武大前校长刘道玉的人生历程。作者从自己幼年求学时期写起,一直写到自己青年时期留学苏联和“反修能手”的岁月以及文革期间的各种非人遭遇,特别是详细描述了自己中年时期主政武大八年实行教改以及巅峰时期突遭免职的整个过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高教的“中国特色”以及至今求解“钱学森之问”没有下文的症结所在。此外,《拓荒与呐喊:一个大学校长的教改历程》还对自己“生不愿封万户侯”的信条以及耄耋之年安度晚年的人生感悟都做了系统阐述。观点鲜明,文字隽永,很值得当下的我们阅读和思考…… -
一个大学校长的自白
1981年,职称仅为讲师的刘道玉被中央任命为武汉大学校长,是当时中国重点大学中最年轻的一位校长。刘道玉曾说:“我本不想做官,也就不怕丢官,那么,就不会为‘保官’而前怕狼后怕虎了,也就可以无所顾忌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了。”“我这个人最喜欢一个字,那就是‘变’。有这个字,就有了创新的最大驱动力。”正是他的这种 “说话不留余地,办事不留后路”的个性,使他成为八十年代大学中的风流人物,也成就了武汉大学一度的辉煌。他首创并推行的一系列高教改革,如学分制、插班生制、导师制、转学制、主辅修制、双学位制等等,都为全国所瞩目,从而使武汉大学成为当时教育改革领域上的急先锋,甚至一度再现“北有北大、南有武大”的说法。电影《女大学生宿舍》中的校长路石就是以刘道玉为原型的。在十六年前,由于种种原因,锐意改革的刘道玉被突然免职,他像一个谜一样从人们视野中消失。本书是刘道玉在沉默了十六年后第一次把自己形象呈现在世人面前,揭开了许多隐秘的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它将唤醒他们武大学子心中最美好的记忆,重回武大的黄金岁月,同时也是对弥漫在他们心中的“刘道玉情结”的最完满的注解。作者毕生从事教育改革事业,他的许多改革措施和眼光具有前瞻性,他在书中保存了许多宝贵经验与思索,如大学价值取向、高等教育模式、大学校长遴选等等,对于问题重重的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来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