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代国家机构研究
-
明清封建土地所有制论纲
本册系《傅衣凌著作集》之一,半个世纪以来,傅衣凌先生为探讨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迟滞问题,曾着力把社会经济构成和阶级构成、阶级斗争联系起来考察,从社会经济结构探讨社会变革和动乱,从阶级结构、阶级斗争说明它如何受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制约,而又如何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明清封建土地所有制论纲》一书,便是傅先生在这方面努力尝试的一个结果。 -
清史稿校註(16巨册)
《清史稿》係匯集清代史料,作有系統之整理,就性質與規模而言,在此領域,至目前為止,尚無足可匹敵的巨著。治清史者,無不列為必備參考書目。然此書成稿於遺老之手,刊行於匆促之中,謬誤屢見,用時不免戒慎,唯恐誤入歧途。國史館有鑑於民國代清而起,存亡興廢,淵源影響,均不能置清史於外。乃徵得故宮博物院合作,參考清史館原稿、清國史館稿本、清宮檔案、官書等千餘種,以「不動原文、以稿校稿、以卷校卷」方式,歷時十年,經專家審查,共得校註六萬餘條,勘訂成《清史稿校註》十五鉅冊,另附索引一冊,精註、精編、精校、精印,與學界共享。 -
清代士人游幕表
士人游幕的盛行及其影响的深远,是清代历史上值得特别注意的现象。在《学人游幕与清代学术》一书中,作者对此曾有所论述。但是,由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使得进一步研究清代士人之游幕,仍然非常必要。首先,就研究对象而言,《学人游幕与清代学术》研究的主要是清代有一定地位和影响的“学人”的游幕活动,那些地位相对较低、影响相对较小的普通之“士”的游幕活动,基本上没有纳入讨论范围。其次,就研究内容而言,《学人游幕与清代学术》主要是通过研究学入游幕活动与他们学术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探究清代学术发达的原因。因此,学人游幕活动中的一些与此主题关系不大的问题,并没有纳入论述范围,或虽有所论而语焉不祥。 从时间跨度看,本项研究跨越清朝一代,长达258年,是一个长时期。在此期间,清朝统治形势和社会环境在不断发生变化,士人游幕的许多方面不能不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在进行本项研究时,就必须考虑到不同时期内士人游幕可能发生的变化。为此,量化分析必须划分为若干时段来进行,这样,不仅每个时段的士人游幕状况可以得到充分重视,而且可以通过对各时段士人游幕状况的分析,得到关于有清一代士人游幕的综合性结论。 -
国朝先正事略(上、下册)
《国朝先正事略》属于套装书,分别有:《国朝先正事略一》、《国朝先正事略二》。是由清人在清代完成的第一部、也是唯一的一部综合性的大型人物传记。此书告成,曾国藩评其“博雅公核,近数十年无此巨制”;“同时辈流中无此巨制,必可风行海内,传之不朽”。《国朝先正事略》分名臣、名儒、经学、文苑、遗逸、循良、孝义七门,共六十卷。其取材范围之广,远非方志和类别人物传记所可比拟。此书立正传者五百人,附传者六百零八人,其规模之大,亦远非在它前后成书的《满汉名臣传》、《大清畿辅先哲传》、《中兴将帅别传》、《从政观法录》、《国朝名臣言行录》、《鹤征录》、《鹤征后录》等十馀部书所能企及。由赵尔巽奉袁世凯之命而主编的《清史稿》,也是综合性的大型人物传记,但成书已在清廷倾覆之后,比《国朝先正事略》晚出七八十年。 -
明代乡村纠纷与秩序
本书利用大量的徽州文书,深入探讨了以徽州为代表的明代乡村纠纷及秩序的形成过程和变迁实态,解析当时历史背景下的社会结构、宗族结合的展开及徽州特有的佃仆制等问题.复原了当时乡村社会纠纷解决机制和社会秩序形成,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明清史学者的研究力作。日本权威学术杂《史学杂志》、《东洋学报)、《社会经济史研究》均有书评,在我国明清史学界也有广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