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顺口
1941年,原苏联作家斯捷潘诺夫(A·CTEIIAHOB)著就了长篇历史小说《旅顺口》,忠实而生动地再现了日俄战争中的旅顺口防御战,记录了两个帝国主义在中国领土和领海上进行的为控制远东重要战略经济区和重新瓜分势力范围的侵略战争。由于小说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它于1946年获得斯大林文学奖金一等奖。《旅顺口》写作的最大特点是,基本反映了旅顺口防御战中的历史原貌,写出了沙皇封建制度的腐败,热情歌颂了俄罗斯下层官兵的英勇无畏。可嘉的是,《旅顺口》还写出了武器的发展史、战略技术史,并高度肯定了科学技术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但在歌颂俄罗斯下级官兵英雄主义的同时,恰恰也强烈地散布着殖民思想。这也难怪!因为斯捷潘诺夫的童年是在旅顺度过的,他的父亲即为沙俄侵略者中的一员,在日俄战争中任老虎尾炮台司令。旅顺口战役中,作者12岁。以后,他是作为日军战俘与其父返回家乡的。他从小就被殖民侵略思想熏染着。这些,均必须给以批判。所以对于本书,有导读的必要。 -
苏联政治内幕
《苏联政治内幕:知情者的见证》,是前苏联科学院美国和加拿大研究所所长、著名学者格·阿尔巴托夫所著的回忆录。该书的俄文版名称为《耽误了的痊愈(1953—1985年)———当代人的见证》,英文版名称为《制度——苏联政治中一位知情者的一生》。中文版根据1991年俄文版翻译,再按1993年英文版校核和补充,并改用现名。 格·阿尔巴托夫在前苏联政治舞台上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外政策领域。他长期为前苏联最高领导层担任顾问角色,服务过的领导人包括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以及俄罗斯时期的叶利钦,他还参与起草了苏共中央一系列重要文件和苏联领导人的重要讲话。长期接近最高权力核心的工作经历,使阿尔巴托夫有机会从近处观察和了解苏联领导人的个性、品质、能力;有机会掌握苏联时期内政外交政策制定的一般过程及大量原始资料。同时,他有着苏联时期一般人少有的国外游历与交往,这使作者有机会以局中人身份,通过广泛的国际观察和对比,来客观剖析苏联政治制度的一些问题。值得一提的是,阿尔巴托夫有一半的犹太人血统,这在苏联高层政治圈中是不多见的。或许这一身世特点给阿尔巴托夫在苏联的政治生活经历带来了不少特别感受,在戈尔巴乔夫时期,他被国内改革派和西方看成是重要的思想家,又被保守派视为“苏联军队和军工集团的大仇人”(前苏联《真理报》总编辑维·阿法纳西耶夫语)。 阿尔巴托夫的这部回忆录完成于苏联解体之前的几个月,它记叙了从斯大林逝世到戈尔巴乔夫改革将近四十年内苏联所发生的几乎所有重大事件,涉及的范围涵盖了苏联时期的政治、经济、内政、外交、文化艺术和社会思想。对苏联时期的对外政策,篇幅自然相当大,包括苏中关系、苏美关系、苏联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苏联的缓和与裁军政策。其中,苏中关系(即该书中文版第三章《中国吹来的风》)主要从苏联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两党关系的角度,重点述及六十年代发生的苏共、中共两党大论战。阿尔巴托夫1963年时任莫斯科苏中两党会谈的苏共代表团顾问,且是当时苏共中央发表的告苏共党员公开信的起草人之一,这使他能从政治高度及细节上来描述60年代苏联的对华政策。在阿尔巴托夫事后看来,六十年代苏中两党的大论战,相反地加强了苏联内部坚持苏共20大路线的改革派的地位和立场,这一点可能是当时中国方面始料未及的。对于这一段意识形态的大争论,邓小平在1989年会见戈尔巴乔夫时曾说:“这方面现在我们也不认为自己当时说的都是对的”(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94页)。 从这本回忆录可以看出,阿尔巴托夫对苏联历史的回顾与反思,比较突出地代表了经历苏联解体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苏联(俄罗斯)知识分子的心态。阿尔巴托夫本人是二十年代出生、完全成长在苏联时期的政治精英,他的反思和回顾所能提供的历史空间因而更大。 阿尔巴托夫对斯大林时期的苏联政治作了相当严厉的批判,他认为这一时期形成的斯大林主义和苏联政治是病态的,并对以后的苏联社会产生了致命的、难以消除的影响。该书对赫鲁晓夫在苏共20大上全面否定斯大林主义的阐述主要集中在社会思想层面,他认为此后几十年革新和保守力量围绕如何将苏联社会从病态中痊愈恢复过来的斗争是贯穿苏联政治制度变迁的一条主线,本书也是围绕这一主线展开的。 该书对勃列日涅夫统治下的苏联作了详尽的描写,这一段时间(主要是从1975年至1982年)是停滞年代。1975年以后,在外交上,勃列日涅夫的对美缓和政策失败,苏美走向第二次冷战。在国内,由于以勃列日涅夫为首的领导集团的年迈、僵化和腐败,导致了苏联社会的全面衰退。阿尔巴托夫在《停滞年代》这一章里,对此阶段苏联的政治、国家、党和领袖人物的评价充满痛心。在阿尔巴托夫看来,勃列日涅夫作为国家领导人的最大弱点是:“几乎完全缺乏经济知识;他思想保守,墨守传统;对新生事物简直是个过敏反应者,他缺乏果断的性格和坚强的意志,固然这也许使他免犯了不少错误,但同时促成了停滞。” 如同多数苏联人一样,阿尔巴托夫对与他有着长期交往和直接领导关系的安德罗波夫,充满了尊敬和怀念之情。在苏联领导人几乎被全面否定的情况下,安德罗波夫是极少数能保持声誉的历史人物之一。经历过苏联时代的人们甚至认为,如果安德罗波夫能够多活几年,就不会有苏联的解体。在书中,阿尔巴托夫对安德罗波夫从各个方面进行了评价。在他看来,安德罗波夫是一个复杂的多层面的人物,“是命运捉弄了他,使他事业无成,其中也包括因循守旧坐在第二号位置上,他也许为时已晚,是在受尽煎熬之后才成为政治领袖的。”阿尔巴托夫用 “濒死状态”这一字眼,将短暂的契尔年科年代一笔带过。 阿尔巴托夫在书中对戈尔巴乔夫与叶利钦这两位改变苏联和俄罗斯命运的大政治家,作了令人关注的概括性描写。阿尔巴托夫认为,戈尔巴乔夫作为领导人其前后表现是很不一贯的,他在战略上总是模棱两可,在政治上缺乏考虑,是一个为了权力斗争准备在原则问题上作妥协的政治家,这些都是葬送戈尔巴乔夫改革的重要个人因素。 阿尔巴托夫对叶利钦的个人结论是:“叶利钦作为一个领导人的主要弱点是,他并未准备好考虑成熟和精心设计的政策来回答事件的自发进程,而过多的依靠即时应对和他自己的政治本能。” 阿尔巴托夫还在回忆录中作出了一些重要论述。他认为,苏联(俄罗斯)从斯大林之后40年中应该吸取的最重要教训是:在政治机制方面必须破旧立新,必须建立民主制度、政治文化以及文明的公众意识,能否解决这一问题,解决到何种程度,关系到国家的未来。 阿尔巴托夫认为,在对待斯大林主义的问题上,苏联(俄罗斯)有过三次自救的大机会:第一次是苏共20大,在这次大会上赫鲁晓夫做了揭露斯大林罪行的著名报告,这次代表大会本应成为苏联历史的转折点,但当时苏联领导层、政治精英和公众都没有认真地做好变革的准备;第二次就是80年代的戈尔巴乔夫改革,但是这次改革如同俄罗斯历史上的其它变革一样,以浪漫阶段开始,然后遵循通常的模式让位于政治的两极化,最后痛苦地失败;第三次是制服“8·19政变”之后,当时社会上出现了空前高涨的民主情绪和大众的团结。 在阿尔巴托夫看来,《苏联政治内幕:知情者的见证》一书的主题,就是“ 我们社会摆脱极权主义的昨天的困难和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并未结束,因此它还不是历史,而是我们的今天,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我们的明天”。 苏联解体以后,我国还陆续出版了其他一些前苏联重要的政治家、国务活动家和学者的著作,这些著作从不同角度、不同观点、不同立场对苏联历史和苏联解体进行了论述,其中比较重要的有:米·戈尔巴乔夫的《八月政变》,叶·利加乔夫的《戈尔巴乔夫之谜》,尼·雷日科夫的《大动荡的十年》,阿·多勃雷宁的《见证》,费·布拉尔茨基的《领袖和谋士》。这些人物的著作,为研究、分析苏联制度从兴到衰,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
未经修改的档案
《未经修改的档案:赫鲁晓夫传》将全面、客观地展示赫鲁晓夫作为一名政治家的一生事迹,揭示他参与其中鲜为人知的世界重大政治事件的内幕,带您走进他的真实生活。赫鲁晓夫,这位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世界政坛上叱咤风云的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中国人眼里是个极有争议的人物:“修正主义头子”、“资产阶级代理人”、“斯大林的掘墓人”“中国人民的敌人”等等,是中国人给他定的调子,时至今日,仍然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 那么这们统治苏联10年之久的人物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
KGB克格勃全传
克格勃是成立于前苏联时代的反间谍机构,以其高超实力而著称于世,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越美国的中央情报局和联邦调查局。 《KGB克格勃全传(图文本)》稿以时间为顺序,以重大事件为线索,以翔实具体的史料和生动的图片,既介绍了克格勃特工组织的成立背景,又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克格勃从前苏联时代到俄罗斯独立后的代表性间谍活动和故事,比较全面地揭开了克格勃这个世界上曾经最强势间谍组织的神秘面纱。 -
20世纪30年代苏联情报机关在中国
《20世纪30年代苏联情报机关在中国》引用大量第一手资料,如当年苏联情报工作内部密电、当事人回忆和现有的国际科研成果,披露了很多鲜为人知的细节,解开了一些过去人所不知的谜团。介绍了苏联在中国建立情报机构的过程,苏俄对中国共产党的资助,中共中央在上海时期与国际方面的联系情况。 -
莫斯科1941-战火中的城市和人民
《莫斯科1941:战火中的城市和人民》讲述的是1941年莫斯科保卫战的故事,讲述的是参与该战役的俄国人民的故事。这是纳粹德国国防军的前进步伐第一次受阻。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战役,共有七百万男女战士在与法国领土大小相同的大地上战斗。苏军牺牲了九十多万人,大大超过了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伤亡人数,是英国和美国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伤亡人数的总和。《莫斯科1941:战火中的城市和人民》根据广泛的调研和访谈,并通过展示令人震撼的照片,综合描绘了战争中一座伟大城市的无数战斗经历,叙述了普通市民、士兵、政治家、知识分子、作家、艺术家、舞蹈家、学生以及农民的故事。此外,《莫斯科1941:战火中的城市和人民》还细腻勾画了斯大林及其将军们的形象,描写了他们如何从灾难中振作起来,不惜一切代价为后来四年中取得决定性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的。1940年,元旦前夕……那天夜里,莫斯科动物园死了一只白天鹅。对于即将到来的元旦来说,这是最险恶的凶兆。 6个月以后,希特勒的部队入侵俄国。到了12月份,他们已经打到了莫斯科市郊,并被钉在了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