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作人论日本
周作人早年曾留学日本,对于日本的文化与生活有着一种特殊的喜爱,尤其是对日本文学的研究十分深入,翻译有大量日本文学名著。二十世纪初,日本加快对外侵略扩张的步伐,周作人成为当时中国较早认清日帝侵略真面目的知识分子之一,从开始的专注于纯日本文学研究,转向对日本国民性的探讨和深思,对日本的武土道精神、万世一系的神国观念、日本的民族宗教国家神道做了深刻的检视和剖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于中日关系的现状和前景提出了种种假设和建设性意见。虽然周作人在日本研究方面没有留下什么专著,没有成系统的理论,但他的文章处处包含着真知灼见,就是在今天读来,仍不无借鉴和警醒的意义。 -
北京苦住庵记
编辑推荐 本书是日本中国学家木山英雄所著有关中国作家的一部传记,也是一本以日中交涉史上极其微妙的部分为主题的著作。众所周知,周作人是一个复杂而多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在动荡的近现代史中他经历了几次重大的人生抉择,如清末赴日留学,五四时期参与文学革命并倡导人的文学和思想革命,1920年代以后决心专注于现代散文(小品文)的创作,与现实政治拉开距离而积极从事文明批评的工作,1930年代从五四时期的激烈反传统到回归“原始儒家”,致力于传统与现代的创造性转化等等。这些重大的人生、思想抉择不仅塑造了作为历史人物的“周作人”之品格和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同时也构成了一个个社会性“事件”,是今天的研究者和知识人依然关注的对象。然而,以上任何一次抉择,都没有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他的一系列选择其影响更为重大和深远。从决意滞留沦陷下的北京到出任傀儡政权要职最后受到国民政府的审判,在历史脱出直线发展的轨道而发生“转弯”的关头,周作人一步步远离了浴血抗战的中国和主流知识分子群体,而走进了他人生中最黑暗的那个阶段。 =========================================== 内容简介 本书以思想传记的形式考察1937年到1945年期间周作人的个人经历和思想演变。除了依据大量取自台湾、香港和大陆的文献资料外,还通过咨询和走访当时活动于沦陷区北京的一些日本人当事者,获取了重要的第一手材料,为分折周作人抗战时期从一步步“落水”到与占领者既合作又抵抗的复杂过程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证依据。同时,作为发动侵略战争而导致周作人悲剧的日本国民,木山英雄本着反省本民族历史的态度,采取了从史实和材料人手尽量客观公正地描述周作人思想经历的实证方法,力图对那段复杂的历史做出基于研究者学术道义和良心的解释与判断。这样的学术立场和方法构成了本书的最大特征,也是其独特的学术价值所在。 ============================================ 目录 致中文版读者 缘起 一 对日和战问题 二 日本研究 三 滞留北京 四 非议与沉默 五 “流水斜阳太有情” 六 狙击事件 七 出任“伪职” 八 “中国人的思想” 九 大东亚文学者大会 十 文献一束 十一 审判 十二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 尾声 后记(1978年) 新版后记(2004年) 附录:知堂狱中杂诗抄(1990年) 译者后记 -
浮世澡堂 浮世理发馆
-
周作人致松枝茂夫手札
《周作人致松枝茂书手札》是影印版,收录周作人致松枝茂夫的信123通,电报1通,明信片10通,致尤炳圻的信1通,致柳存仁的信2通。松枝茂夫(1905—1995)是日本汉学家,自1936年开始与周作人长达四十年的交流过程(其间有十年中断),他视周作人的书信为无价之宝,晚年亲 加整理,曾言:“半生潦倒红楼梦,一向倾心周作人。” 信件大致分为两个时期,1936年至1944年的书信主要讨论周作人作品的翻译问题,对于松枝提出的费解之处,周作人予以解释,至今对于读懂周氏的文章很有助益;1954年至1965年的书信呈现了周作人晚年创作与生活的境况。周作人末了一信抄录了《八十自笑诗》,成为二人交谊的最后纪念。 -
古事记
-
古事记
众神,国土,君王,爱情; 捧腹,快意,扼腕,涕泣。 《古事记》,日本第一部文字典籍。它系统记述了日本原始神话与传说,于古老奔放的故事中,展开一场日本源流风貌巡礼。 全书共三卷,上卷所记是日本诸神的由来与神话传说,中卷及下卷史实与虚构相混杂,所记主要是日本天皇的征讨与平乱、皇室逸闻与传说等。《古事记》承袭口传文学的生动、趣味,素材丰富,于神话、传说中穿插113首古代歌谣,孕育了日本民族诗歌——短歌的胚胎。 “天地始分的时候,世界尚幼稚, 如浮脂然,如水母然, 漂浮不定之时,有物如芦芽萌长, 便化为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