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格调--枕草子浮世绘珍藏版
有两位女性对塑造日本人的感官和灵魂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位是写出了《源氏物语》的紫武部,另一位就是以《枕草子》流传世间的清少纳言,尤其是清少纳言,她把生命之柔弱、把一种近于偏执的感受力带进了日本文化。 《枕草子》是日本文学中惟一有分析精神的作品,是分析美学的萌芽,显示出清少纳言特有的洞察力。 英国著名导演彼得・格林纳韦特别赞赏书中篇幅寥寥却趣味横生的“色情冒险经历”。称之为“一部极乐世界的科幻小说”。彼得・格林纳韦导演了实验电影《枕边禁书》就是以《枕草子》为蓝本的。 文学评论家李敬泽这么说《枕草子》―― 文章真是好,是那种素面朝天的明净、妩媚;……在她眼里,宫廷生活也如同家常日子,她所记得的总是日子中细微的纹理,朝政变乱、命运升沉这样的“大事”她并不留意,她留意一朵花、一种表情,衣裳的颜色、深夜的鸟鸣,她说这是“有意思的事”,……这种对微妙“意思”的耽溺,就是川端康成所谓的“日本之美”。随便翻翻,可消永夜。一段一段地流连下去,常常会想,文章原来竟可以这样写的…… 流传了400年的日本浮世绘究竟是什么? 是绘画艺术?当然。在19世纪,无论是马奈、莫奈、塞尚,还是凡高、高更,他们成为“艺术叛徒”的勇气和灵感都来自浮世绘。 不是绘画艺术?当然。浮世绘是文学、哲学,是历史。 “浮世”一词,源自佛教用语,15世纪以后被解释为“尘世”,“俗世”,后来则意谓妓院、歌舞伎等所有享乐的世界。浮世绘的题材,以仕女为大宗,称为“美人画”。其中对青楼的描绘更是江户时代享乐主义的写照。在日本艺术史上,它第一次赤裸裸地追求享乐主义和官能主义。 浮世绘过于写实地暴露现实百态和社会万象,因而被高雅的京都人卑称为“江户绘”。这种称呼当时含有很强的贬义成分,表明素有优秀传统和文化教养的京都人对其鄙夷不屑。时过境迁,永井荷风有一篇专谈浮世绘的脍炙人口的散文,诉说更多的日本妇女与风景所包容的秘密,“……浮世绘必定永远传递着亲密的情话。浮世绘的生命确实和日本的风土同在。” 浮世绘诞生在低俗的市井,现在却游走于“大雅之堂”的高尚人士之间;浮世绘中那些梳头洗脚、更衣沐浴、焚香逗乐、嬉戏调情的人和事已然没了踪影,而浮世绘本身却将恒久地流传。当那些原版画作成为被少数人拥有的珍品,当浮世绘所写照的社会发生了惊人的嬗变,这本收录了浮世绘最经典画作的小书,可以算是给浮世绘一个怀念。 -
枕草子图典
《枕草子图典》,内容丰富,涉及四季的节令、情趣,宫中的礼仪、佛事,人事,都城的山水、花鸟、草木、日月星等自然景象,以及宫中主家各种人物形象,这些在“绘卷”画师笔下生动地描绘了出来,使冼炼的美达到极致,展现了《枕草子》所表现的宫廷生活之美 -
枕草子
作者对自然的感受与表达,不是面面俱到地铺陈与状物,而是印象化或情感式地去捕捉,去开掘司空见惯的自然景致的内在韵致,和最打动观景者的一种记忆、一个姿态或一个瞬间。一方面,这种内在韵致来自自然的客观特质,萤虫翩然飞舞是夏夜独有的景致;冬日清早满地的清霜、凛冽的岚气,以及火盆带给人的温暖,则又是一种独有的记忆;而樱花的繁茂灿烂、橘花的质朴莹洁和在碧叶金果衬托下显露出的“动人姿影”,也是别种花卉不可取代的。另一方面,作者又是带着意绪、情感去记忆和描摹这些自然物象,表现自然物象带给人的主观感受,物象在主体的审美活动中被高度心灵化、情感化了。萤火虫的翩然飞舞,让人联想到黑夜中的微光、静谧中的萌动,以及白天暑气消尽后清凉如水的怡然;而寒冬里捧着火盆徐行的情景,也带给人一种温暖美好的感受。 从内容来看,这本书大致可以分成下面三类: 一是根据当时流行的列举文写成的类纂性的东西,如“山”“节日”“树木”“高雅的东西”“稀有的事”等等。这有点类似唐朝李义山“杂纂”的写法,列举“不快意”“煞风景”等各事,以类相从,只是更为扩大,并涉及山川草木各项,有美的也有丑的,颇为细微。其二是日记的各段。在皇后定子逝世以后,作者离开宫廷后的几年中,回忆旧事,不胜感念,因加以记述。其三是感想的各段。在她的晚年,出家为尼,过着孤独冷清的生活,这时候对于自然和人生发生一些感想,随时加以辑录。这三种随笔,后来经译者编辑整理,各选若干,就是现在的《枕草子》。 -
枕草子
这部书的内容如同家常日子,家常的东西都是好的。作者所记得的总是平常日子中细微的纹理,用明净、妩媚的文字表达出来。它最适合被放在枕边,闲闲地一段一段看下去,用平和的心态度这些文字,便会觉得平实生活中的让人头疼的压力和烦扰悄然而散… -
枕草子
日本平安时代的散文集。与《源氏物语》一起被誉为古典文学史上的双璧,也是当今文学史上随笔文学的代表之作。清新明快,形式多样、行文自由的写作风格对后来的散文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
枕草子
★日本随笔文学最高峰 《枕草子》与《方丈记》《徒然草》并为“日本三大随笔”,与《源氏物语》合为“平安文学双璧”。它是日本随笔文学的源头,也是一座高峰。欲了解日本文学的细腻、美感,以及日本文化中的审美趣味,《枕草子》都是一部不可越过的作品。 ★周作人经典译本 周作人先生的《枕草子》 译本迄今仍是最早、最经典译本,他对古典作品把握精准,最大程度地还原了日文的美感。《枕草子》可谓是周作人先生的心爱之书,他曾在日记中记录了对这本书的激赏甚至敬重之情:“下午《枕草子》译了,校讫。即使溘然,亦已满足矣。” 《枕草子》大约成书于1001年,开日本随笔文学之先河。 全书共有305段,分为类聚、日记、随想三大内容。类聚是受唐朝李义山《杂篡》的影响,罗列生活中不同性质与类别的事物,如“山”、“海”、“扫兴的事”、“高雅的东西”,涉及地理风貌、草木花鸟、内心情感、生活情趣等等,非常丰富地体现出作者清少纳言细腻的观察和审美趣味。日记记录了作者在宫中的生活,其中有反映她与皇后藤原定子感情深笃的经历,以及她在宫中生活的片断,这部分内容深映古典风貌,可从中了解日本平安时代皇室贵族的生活状态和品味素养。随想则是对自然与人生的随感,尤其可见作者明快、自由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