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简史
本书大致按朝代次序,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中国古代上起盘古开天地,下至清朝覆亡历时几千年的历史。基本线索以政治史为主,兼及经济史、制度史、社会史、文化史等方面的内容,突出每个朝代重要和有特点的问题,尽可能地吸收了史学界较新的、并已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的研究成果,结合内容配有插图180余幅。 -
Imperial China 900-1800
This is a history of China for the 900-year time span of the late imperial period. A senior scholar of this epoch, F. W. Mote highlights the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ulers and dynasties and probes the cultural theme of Chinese adaptations to recurrent alien rule. No other work provides a similar synthesis: generational events, personalities, and the spirit of the age combine to yield a comprehensive history of the civilization, not isolated but shaped by its relation to outsiders. This vast panorama of the civilization of the largest society in human history reveals much about Chinese high and low culture, and the influential role of Confucian philosophical and social ideals. Throughout the Liao Empire, the world of the Song, the Mongol rule, and the early Qing through the Kangxi and Qianlong reigns, culture, ideas, and personalities are richly woven into the fabric of the political order and institutions. This is a monumental work that will stand among the classic accounts of the nature and vibrancy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before the modern period. -
从历史看领导(第二版)
本书是许倬云先生在两次研讨会上的讲演记录,主要是针对企业界人士如何培养领导人才,希图在企业界深植人文素养,可谓企业界人士的必读书。 作者从中国历史文化中提炼出有关领导哲学与领导艺术的诸多事例与人物:法家信徒的秦始皇,以“仁”为本的唐太宗,换救清廷的曾国藩,“完美”的诸葛亮,作战机动自由的李广,稳打稳扎的程不识,中兴汉室的光武帝,大局着眼的王导,笼络各方英才的孙权……为中国现代企业领导人才的培育提供了古为今用的智慧纬度乃至人生谋略。 -
变局:七千人大会始末
1962年1月11日到2月7日,中共中央和北京召开了由县委书记以上七千多干部参加的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史称“七千人大会”。与会人数如此之多,空前绝后。更令人发生兴趣的,还在它本身蕴涵的丰富信息,以及埘之后历史的深远影响。本书作者集多年采访、材料收集和研究心得,第一次全而、深入、详细地披露了七千人大会的缘由、经过和曲折的全过程,对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林彪、邓小平,以及对各省委、县委负责人的情况,都有详细分析。具有丰富的史料价值,填补了党史研究上的一段空白…… -
清朝全史(上下)
日本学者稻叶君山所著的《清朝全史》是第一部全面叙论清朝历史的学术著作,对清朝的历史地位作出了比较公允的评价。这部学术名著,曾一九一四年出版,对学术界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贡献,从它问世至今,一直受到学界重视,被学者专家作为权威性的引徵之据,在学界长期享有它应得的学术地位,梁启超将其列为瞭解清史的必读书,梁漱溟、萧公权等也都征引及之。 作者有深厚的学养,以时间为经,以清代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事件为纬,完整清晰地展示了清代历史发展的基本面貌;所记的史料十分丰富,尤其是对历史细节的描述,更为他书所罕见;所述文字,精细、形象、生动、绝无拖泥带水。 《清朝全史》问世近一个世纪,至今仍闪烁着学术光芒,但学界同人已很难看见此书;即使少数图书馆藏有此书,也是作为珍藏品保管,欲阅者应难见,如今应学界的热切要求,我社根据上海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所藏版本影印出版以飨读者。 -
续资治通鉴
北宋司马光编纂的《资治通鉴》,“网罗繁富,体大思精,为前古之所未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其成就就达到古代编年体史书的高峰,为千古不朽的名学名著,在我国古代史学业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资治通鉴》所记,为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之史事,其后之史学家们遂纷纷进行续纂。续纂工作,可分补前和续后两类。被前者有刘恕编纂的《通鉴外纪》十卷,起于包犠,止于周威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404年),下与《资治鉴》衔接;金人宋履祥编纂的《通鉴前编》八十卷,断自唐尧,下接《资治通鉴》。后续者有南宋李焘编纂的《续资治通鉴长编》五百二十卷起于建隆,迄于靖康,凡北宋九朝一百六十八年之史事;明王宗沐编纂的《宋元资治通鉴》六十四卷,仿《资治通鉴》义例,记叙宋元两朝史事;明薛应旂另纂《宋元资治通鉴》一百五十七卷,亦仿《资治通鉴》义例,记叙宋元两朝史事;清徐乾学编纂的《通鉴后编》一百八十四卷,上起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下迄元顺帝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亦系记叙宋元两朝史事;清夏燮编纂的,明通鉴》一百卷,专记明史。而兼备补前续后者,则为明陈*纂的《通鉴续编》二十四卷,该书首卷述盘古至高辛氏,被《通鉴前编》所无;次卷述唐与五代契丹史事;另以二十二卷记叙两宋史事,以续《资治通鉴》此外,清毕沅所编纂的《续资治通鉴》,亦属下续《资治通鉴》之作。通过上述诸家之续纂,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史部丛书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通鉴》体系列史籍 本书之内容安排,对宋、辽、金、元四朝史事,同样重视,克服了过去史书详于宋而略于辽、金、元之弊,是为本书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