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读甲午
人民日报出版社重磅推出金满楼新作--《重读甲午:中日国运大对决》 甲午耻、犹未雪, 多少年来一直是华夏热血青年心头的恨事。 对历史上的败绩灾祸进行深刻的反思并得到启迪, 才能使坏事变成好事。 以敌为师, 以强手为师, 恰恰是一个能崛起的民族应具备的精神。 一场失去国土、财富,乃至尊严的战争; 一个庞大帝国陷入崩溃的临界点; 一头大象被蚂蚁绊倒的命运转折; 120年,甲午重逢,历史煮酒,我们真的警醒了吗? 对于120年前的中国人而言,甲午年无疑是灾难之年、耻辱之年。但是,这场灾难究竟因何而起、国人又该从何处雪耻,却是百年前乃至现在都值得深思的大问题。孙子兵法中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甲午的惨败正好从反面印证了这一至理名言。本书以洋务运动及明治维新为切入口,用比较的方法透析甲午前后的中日恩怨纠葛,以大格局的眼光,在历史的长镜头中,聚焦当年的这场中日国运之战。 -
开放的帝国
耶鲁大学历史系教授韩森所著《开放的帝国:1600年前的中国历史》是一部吸收了诸多西方关于中国古代史研究成果的通史著作,中国读者可以从中看到过去数十年间西方史学界对于中国古代历史研究的概貌。 · 在“开放”的主题下,全书由介绍方法论的导言和三大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从商到汉末,如其标题“构建中国”所示,作者认为,这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孕育和形成阶段;第二部分从魏晋南北朝到唐末,以“面向西方”为题;第三部分“面向北方”是关于从北宋到明末的。 · 本书以“开放”为题,一改近代以后习惯于在“落后” “保守”的老套路中考察中国古史的倾向。作者认为,地理环境的封闭性是相对的,古代中国对外来文化保持着开放的态势,而其相对独立的地理空间内部,仍然存在着多元化和活力所带来的勃勃生机。 · · 【编辑推荐】这是耶鲁大学教授韩森的代表作,中译本出版也已经近10年,现经专家学者严格评选,入选社科文献精品译库出版。本书的一大特色是注重使用考古资料以及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史料,对社会生活、民间社会、世俗信仰以及与中外交通等方面有较细致描述;此外作者的叙述到1600年戛然而止,暗含了其对清朝及其地位影响的看法。韩森的书写为我们的历史认知提供了一个颇具意义的思考维度。 -
中国历代党争史
《中国历代党争史》由王桐龄编著。 《中国历代党争史》描述了先秦至清末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朋党现象。通过历朝历代党派与党派之间,党派与皇权之间、人与人之间权力斗争的历史追述和剖析,从一个独特角度揭示了中国各个王朝的盛衰规律,惊心动魄地展示了制度压抑下人性的挣扎和扭曲。 为何中国历史上身居高位之人,无论奸佞或贤达,都难逃“党同伐异”的魔咒?为何国家民族的命运,几千年来始终走不出朋党的梦魇?这些沉重的问号,令人掩卷喟叹和深思。 -
国史精讲
本书是复旦大学出版社“名师精讲”系列丛书的第一本,是樊树志教授在《国史概要》(第三版)的基础上,经过精心改写完成的。书中涉及的内容起自史前时期迄至清代,与以往史学类著作以社会发展史模式为主的写法不同,本书内容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发生、发展与演变,并以此作为国史主线,演绎出新意。结构亦不同于以往通史的的章节目三层框架,而是分设专题,推陈出新,删繁就简,突出重点。 作者积三十多年执教与研究心得,广泛吸收海内外学者新成果,加以融会贯通,在十四讲的有限篇幅里,将史前到清代的历史娓娓道来。书中既提炼百家之言,又构成一家之说。作者叙述笔法凝练,行文生动晓畅。书中精选的插图,包括人物、文物、遗址、书影和手迹等,对读者了解中国历史提供了直观的参照。 -
锦衣卫
《锦衣卫》主要内容:锦衣卫的出现注定会把大明朝带进一个有别于其他王朝的时代,但是这个时代也注定不会是朱元璋所畅想的时代。他的功劳让大明朝拥有了强有力的根基,他的过失也让大明朝走向了风雨飘摇,而他的锦衣卫,则给刚刚创建不久的大明王朝,带来了一场又一场的血腥和杀戮。更加重要的是,从此以后,锦衣卫再也没有退出大明朝的历史。 从放牛娃到开国皇帝,朱元璋梦想着凭借锦衣卫照亮自己的王朝,他看着文雅的朱允蚊走上庄严的王朝,以为可以在安逸中睡去了。所以他在长眠之前,将自己用以压制其他朝臣的工具——锦衣卫也束缚住了,他做得非常周到,前朝多少君王,有几个能像他这样为子孙们着想、把后事料理得这么周到?可是,纷争终归无法避免。而锦衣卫的历史,在冥冥之中注定了必然要经过从巅峰走向蛰伏,再到消亡的过程,他们不断浮上历史,又不断沉没。似乎从一开始,就注定了锦衣卫如此跌宕的命运。 朱棣的时代,出现宦官掌权,偏执的统治者对于宦官的宠信让外廷的秩序不断遭到破坏。明朝的统治系统不止一次地受到打击。但是,这个时候,第一个破坏明朝统治程序的操作者正是锦衣卫,在宦官的阴影下沦为配角的锦衣卫却并不自知地完成着一个掘墓人的角色。 -
中国野史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