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英书话
-
猎书偶记
-
插花地册子
本书为“往事文丛”之一。止庵的《插花地册子》是一部奇妙的书,他的往事是他的阅读史,七十年代是反胃与呕吐的历史,他对那个错位的阅读时期感到愤怒。有评论认为他“想掀翻人们已码放整齐的书柜,让那些已戴好冠冕的人和作品露出破绽,同时一些被掩去的作者与书要站到前排。”他一改过去学术味道颇重的风格,写得恬淡随意,对嗜好读书的人来说,他的作品是一部关于书的《随园食单》。 -
书生清趣
《书生清趣》是一部以读书心得札记为主的随笔散文集,该书稿第三辑“吹毛求疵”是一组关于图书编校质量的随笔,作者所谈及的一些不合格的图书,问题或大或小,都可能引起出版行业有关人员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具体从事图书编校工作的人可以直接受益。该书稿第四辑“穷根究底”是一组功力深厚、内容扎实的“五四”后三十年间中国新文学的研究文章。作者的研究态度和时下流行的“理论宏观探讨”不同,他只对一些广泛误传的被歪曲了的史实作环环紧扣的拔正,直至让史实的原貌完全呈现为止,这些文章大多在国家级专业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发表后就引起全国乃至国外严谨学者的高度关注。比如,给鲁迅送《浅草》者并不是一九八一年版《鲁迅全集》注明的冯至,把李长之称为“李天才”的“首创”者是茅盾、胡风,而不是鲁迅等等,都是对史实辨正的重大具体贡献。 《书生清趣》第一辑“我行我素”,是作者谈他的书斋生活的一组文章,写他的书友,写他的每年一次的“黄金读写周”,写他的同行友人,并收有作者为别人的书所作的序跋,这些序跋文字也是很可耐读的散文。 《书生清趣》第二辑是写作者拜见、结识的十多位名作家,作者以真切、具体的直观勘察,把他见过的巴金、冰心、严文井等写得如见其人。 《书生清趣》的作者是一位在读书界颇爱欢迎的“书生”,他的已出的著作,凡是爱读书的尤其是爱读书话的,都以拥有为荣事。本书的全部文章都是首次结集出书,可以相信。《书生清趣》这本洋溢着书卷气息的著作会受到读者的欢迎。 -
听风楼书话
-
书林又话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一句真理。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有机会越读到那么多得好书。这个时候,如果有一位阅读丰富的老者愿意向你介绍并分析他一生中所阅读过得好书,那是多么幸运的事啊。本书就是曹聚仁老先生为广大读者留下来的宝贵的文化遗产。 曹聚仁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去世后留下来的为成集散高中,最多的恐怕就是谈文话书的了。作者看的书很杂,加上作者当年在香港过的是"卖文为生"的生活,因此不可能很系统地做一些书评或研究。大多是随看一本书,或想起点什么就写下来,相当的随意。但这些随意当中,又处处流露出作者对书、对文、对人及对生活的态度和见解,也看得出作者深厚的学术根底。今天的读者,即使没看过它他谈到的那些书,看了他写的书话,相信也会有一定的收益,也会长一些见识。例如,书中有一部分是作者生前以《新文心》为专栏题,发表在香港的杂志上的,其中他了对散文、诗、小说、戏剧的创作的意见。虽不是很完整,但很能代表作者对文学创作的观点。其中有《人物与故事》、《写实与理想》、《史事与历史小说》、《传记文学》等。最后一部分《阿涛叔父--一个教书匠的童年故事》,实际上是作者最早写的自传,讲述了他自己童年的故事。五十年代在香港的文艺刊物上连载。本书收录的文章充分表现了一个杰出的文学家、史学家的文化内蕴。这些文章文字优美,大开大阖,气度卓绝。相信读者将在对这本书的阅读当中得到美的享受和知识的教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