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性与抽象
在进入新世纪的最初几年,随着全球艺术市场和流行文化对当代艺术宰制力的增强,中国艺术已日渐陷入到一种脸谱化的“本地性”窘境之中。如何在与西方艺术史的联系中重建中国艺术的“自主性”,已成为当务之急。近三十年来,不少学者致力于把西方艺术史和理论名著译介给中文读者,他们的努力令人尊敬,遗憾的是其系统性却仍相当欠缺,对其在当代学术中的进展更是鲜有着手。因而,我们希望本刊在系统编译这些经典的同时,更多地关注西方学界对它们的诠释,以增进我们对西方艺术传统形成的理解深度。 更重要的是,我们希望将对中国当代艺术问题的思考导入到“现代性”理论的视野之中。事实上,自八十年代以来,在“现代化”与“现代主义”的辩证综合中,重审现代艺术的历史经验并焕发现代艺术的活力,已蔚成今日人文社会学科和艺术研究的潮流。而由于种种原因,中国艺术在创造中国现代文化中的珍贵努力并未获得应有的总结和重视。这不仅使我们在“全球现代性”结构中有处于附庸的危险,也使中国艺术的自觉失掉了必要的根基。因而,如何以严肃的态度,对一个世纪以来的中国艺术史和艺术理论“现代性”进行研究,成为我们极大的期待。 -
看懂了!超简单有趣的现代艺术指南
本书绝对是一件独一无二的奇书!几乎所有的现代艺术工作者都不会喜欢这本书的来到,因为《看懂了:超简单有趣的现代艺术指南》无情地揭穿许多不为艺术圈外的人所明了的秘密。 本书不是一本寻常所见的现代艺术史或现代艺术赏析的书。两位作者摆脱了惯常的陈词滥调,以长期身处艺术圈的经验与阅历,用嘲弄的口吻谴责了现代艺术的方方面面,拉近了人们与艺术的“距离”感,让普通读者能够与艺术家、拍卖行、画廊、博览会近距离接触,爆料了很多不为认知的艺术家与艺术圈 “内幕”,突破了人们对艺术的崇敬心理。 本书通过质疑和解构的方式,给外行人讲高深莫测的现代艺术,直击艺术的幕后,让外行人恍然明白,原来艺术也是可以轻松看懂的。风格幽默,好读好用。 -
新的冲击
本书多角度勾画出西方现代艺术的百年流变,并描述和阐释了艺术与社会互动的关系,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的创作风格及作品。通过The McGraw-Hill Companies,Inc.授权出版。 -
行动的书
本书是作者从2002 年到现在所写的关于策展实践的学术论文的合集,这些文章曾发表在国内外各种学术性刊物上。该书论述了视觉文化研究、当代艺术研究以及策展实践。策展对于作者来说,不只是表述或再现方式,而且是一种塑造现实的力量。他认为艺术家只是一个社会位置,而策展人不过是个媒介。通过这个媒介,我们将获得一种目光,这种目光可以穿透艺术作品的拜物教,穿透艺术创造的个人主义神话,穿透艺术—价值—资本的社会交往系统,进入到这种被名之为“艺术”的心灵的社会运动中。 -
安迪·沃霍尔:永不结束的15分钟(汉英对照)
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1928—1987) 被誉为20世纪艺术界最有名的人物之一,是波普艺术的倡导者和领袖,也是对波普艺术影响最大的艺术家。沃霍尔摧毁了“艺术”形象的等级制度,取消了规定“艺术”的专横界限,他沟通了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两种艺术。 安迪•沃霍尔有一句妙语说:“未来每个人都能出名15分钟”,之后他又说,“每个人都可能在15分钟内出名”。但就其对当今艺术的重大影响而言,他自己的15分钟还远未结束。 我无法告诉你什么是波普艺术:它只是把外面的拿来放在里面,或者把里面的拿来放在外面,将平常的事物带到家里.波普艺术是给每一个人的,我不认为艺术是给少数人的。 《思想者丛书》是一套有着深邃的科学与人文思想的丛书。丛书中既有伟大人物的介绍,也有对经典著作的解读。涉及杰出哲学家、科学家、艺术家及文学家的生平事迹,他们的时代背景、重大成就,特别是他们的思想(作品)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他们对其所处时代与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 本书为该系列丛书之一,主要介绍了安迪·沃霍尔生活的时代背景、主要思想,相关重大事件及其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介绍了安迪·沃霍尔的代表作,以及该作品的创作缘由及其影响;以审慎生动的方式来研习该作品的言论;解释关键术语及概念;援引简洁易懂的实例;提供深入探讨的问题。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以了解他的奋斗阅历、成功经验、切身体会以及对事业、对人生的执著追求,因而可以得到更多的启发,吸取更多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养料。对青年读者来说,会起到励志的作用,使得今后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会时时感到这些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对中老年读者来说,也可以对比自己的事业和人生经历,获得新的感悟。 -
艺术与物性
《艺术与物性(论文与评论集)》是美国当代杰出的艺术史家和艺术批评家迈克尔·弗雷德的艺术评论文集。他的艺术批评构成了晚期现代主义的核心文本,包括为“三位美国画家展”所写的雄心勃勃的导论,初步反思极简主义的《形状之为形式》,代表其批评顶峰的《莫里斯·路易斯》,以及划时代的《艺木与物性》。这些论文不仅确立了了里解盛期和晚期现代主义的基本术语,而且也开启了批判美国极简主义艺术的大门,直到今天它们仍在激发人们关于视觉艺术中的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论战。 《艺术与物性(论文与评论集)》此中译本根据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译出。在长达74页的导论与新近撰写的“中文版序”中,弗雷德详尽地回顾了自己的艺术批评生涯,澄清了广泛的议题,尤其是阐述了他与格林伯格的现代主义理论的主要分歧,明确了他的艺术批评与艺术史研究之间的关系,并强调了他在近几年当代艺术研究中所捍卫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