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方政治学说史
内容提要 本书概述了古代希腊罗马到近代19世纪西方政治学说 的起源、演变及其发展,脉络清晰,内容精练,语言流畅,对其 中主要人物及其思想的概括介绍和评价恰当,并且在叙述中 注重结合其时代背景和生平,有利于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西方 政治学说及其主要代表人物。 西方政治学说史是大专院校政治与行政管理专业的基础 课,本书篇幅适中,基本内容稳定,在对人物及其思想的评述 中,适当融人了作者自己的研究成果,比较适合作为高等院校 教材。 -
神文时代
本书稿是《中古中国知识·信仰·制度研究书系》第二辑之一种,是一部涉及中国古代一个特殊的神学领域(包括谶纬神学、星占术、历律学、术数学、政治预言术等)与古代政治间的相互关系的书稿。全书除《绪论》外,分上篇《天命与预言》、中篇《祥瑞与灾异》、下篇《历数与历术》,涵盖了古代神学的主要内容。作者主要关注中国中古时期即秦汉至隋唐时期的特殊神学与政治生活的内容与关系,搜集了丰富的资料,文字流畅,论证详尽。目前学术界相关研究成果不多,本书着力较深,其研究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 -
南宋儒学建构
《南宋儒学建构》以“儒家的精神”界定为核心,系统梳理了王安石新学与二程洛学的消长沉浮,阐述“洛学”成为主流之后其内部的分歧与内在冲突,并着重分析了道南学派与湖湘学派的区别。同时对以朱熹为轴心的儒学时期展开讨论,揭示了儒学的最基本特征即为思想性向形态化的文化转型。 -
西学与晚明思想的裂变
本书主要在晚明思想裂变的大背景下,讨论西学的传入与晚明学者的回应。作者认为,明代在王阳明以后心学流弊丛生,佛门衰颓,思想界呈“裂变”态势,如何落实道德实践成为一个最重要的难题。以晚明的这种现实问题为基本立足点,作者讨论了西学的传入过程、策略与基本内容(基督教天主观、灵魂观、修习观)以及相对应的晚明学者的回应,对西学之无法解决当时的问题作出了自己的解释,对晚明学者立足儒家立场所进行的道德实践探索作出了精到的分析,对今天我们如何站在自己的文化立场上、出于自己的问题意识来吸收西学也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
多维视野中的个人、国家与天下认同
面对价值失范和群体崩解,中国人陷入认同的迷茫:我们是谁?归属感何在?天下、国家或个人,何处是我们认同的心灵家园? 本书汇集了若干学术论文,依主题而分主要集中于三点:一是关于“自由主义的文明基础”,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自由主义与现代社会各相关问题或元素的关系问题;二是“多维视野中的个人、国家与天下认同”研讨,汇集讨论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变迁中的认同变化问题;三是译介了西方思想界有重要影响的著名当代学者伯恩斯坦的几篇讨论民主政治话题的文章,从中可以了解几位在西方有重要影响的哲学家的重要思想观点和形成。本书所呈现的各种研究,都有着非常鲜明的理论诉求和现实关怀,或以史为鉴,或以外谏中,有较深刻的学术价值。 -
财富与德性
本书重新评价了苏格兰启蒙运动对现代经济学形成和资本主义理论的杰出贡献。其独树一帜的研究范围表明了18世纪苏格兰学术成就的视野,探究了经济学思想、法理学、道德哲学和理论史之间界限得以确立的进程。书中不仅涉及休谟、斯密这样的重要人物,还有对不甚知名的思想家的研究,比如安德鲁•弗莱彻、格肖姆•卡迈克尔、凯姆斯勋爵和约翰•米勒等等。范围涵盖了18世纪的社会学理论、18世纪中叶爱丁堡大学的学术文化,以及《国富论》出版前苏格兰经济状况。尽管其学术重点在于从历史视角重构理论与背景,但是本书还是直接致力于面向现代政治理论家和经济学家,阐明法律与政治哲学中几个主要的核心争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