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中海的衰落
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历史学会推荐作品 从史前3000年到罗马灭亡 见证文明的冲突与融合 300幅珍贵历史实物图片 展示近代西方重大考古发现 ◎反思--西方没落论的历史观点。西方没落的观点,是应美国的崛起而流行的,因为当时的欧洲人看到了自身在政治文化领域的问题,而做出的自我反省。本书对我们当下社会颇有借鉴意义,这是一本能让我们国人开始反思自我的一本书。 ◎传奇--被埋没的史学名*。本书于上世纪三十年代首次与美国出版,半个世界的时间里一直是美国大学历史系*受欢迎的古典史教材。由于研究领域的专业化,此书成为了一部古典史入门必读的专*。但是在普通的读者中,此书却逐渐被埋没。 ◎古典史学科奠基之作。此书是美国古典史研究的奠基之作,曾被很多大学历史系选作古典史的入门教材。此书不仅承载了当时的历史研究的一系列理论创新,*加是一部展示当时考古学的研究成果的里程碑。 ◎有趣--图文并茂,文字生动。此书就是一本能让学者和普通人都能受益的历史*作。学者们可以借鉴此书当中蕴含的历史观点,对于普通读者来说,阅读此书就像是在进行一场轻松有趣的文明之旅。此外作者的叙述风格轻松流畅,文学水平颇高。 内容推荐 【关于地中海文明】 地中海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海洋,也是人类文明征程中最声名显赫的战场和家园。古代欧洲先民,用了将近4000年的时间,创造了辉煌的地中海文明。 埃及、巴比伦、希腊、罗马那些伟大帝国的君王们,则为整个世界创造了无数不朽的传奇。而地中海北岸印欧人与南岸闪米特人的冲突与融合也奠定了整个西方文明发展的基本态势。 罗马衰落之后,西部欧洲进入了一个文化荒凉、物质贫乏的黑暗时代。而西方文明的再次兴盛,让人类等待了整整1400年。 文明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征程,不论是兴盛还是衰落,都是推动人类不断进步的一种力量。然而西方文明在黑暗时代的衰落,并不是人类文明的倒退,它只是在思想和物质的沉寂中,孕育一个新的开始。 【关于衰落】 “衰落”这个词,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只不过是用来把玩历史现象的一个措辞。然而真正对文明之“衰落”这一语命题背后之逻辑有深入理解的人却很少。很多历史学家会给这种衰落论贴上“历史悲观主义”的标签,并斥之为“历史的占卜术”以及“恶的预言书”。 然而对于历史本身来说,所有的历史结论都是一种由果及因的假设,以及通过某种方法对历史本身的摹状。人类对历史研究的真正动力其实是出于一种对时间的惊异,以及对历史之血气的通感和观照。 事实上“衰落”是一种历史的基因,它一直存在于历史的现象之中,从未缺席过任何一个人类文明的盛景。而且不管是在逻辑上还是在历史发展的现实轨迹中,衰落也极有可能成为人类文明最终的结局。 -
斯巴达人
这是一部斯巴达的总论性的著作。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将解释斯巴达是如何在尚未完全超越或抹去其最初状态——伯罗奔尼撒南部欧罗达河河岸的几个村庄的集合体——的情况下,便成为了古代希腊世界里最为强大的一支军事力量;第二部分将主要叙述斯巴达与雅典以及它们各自的联盟之间爆发的长时间的军事冲突、对抗,即所谓的“伯罗奔尼撒战争”;第三部分“跛足的王权”将揭示这个预示着死亡和毁灭的神谕是如何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事实的。 -
古典时期的图书世界
作者用简练明快的语言,提纲挈领地概括了古希腊罗马世界里图书的产生、发展与变化的过程,以及读者范围和阅读习惯的演变,经典文献的传播过程,对了解西方文明史和图书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书配有五十幅精美人物和图书插图,并有详尽的注释。 -
早期希腊
本书结合了通过考古学、诗歌、艺术与希罗多德的传统记录的细节证据进行比较研究的方法,对早期希腊这个久远的充满变革的时代作了全新的阐述。作者将早期希腊的发展过程置在地中海文明的文本之中,展示了来自东方的影响如何促成了艺术与宗教的变革,分析了字母表的发明以及它带来的概念上的变化,描述了希腊的商业扩张和对外殖民,调查了在推翻贵族统治的进程中军事技术与政治的联系。 中文版序言 希腊语人名和地名的拼写 第一版序(1980年) 第二版序(1993年) 第一章 神话、历史与考古 第二章 资料 第三章 黑暗时代的结束:贵族 第四章 黑暗时代的结束:共同体 第五章 优卑亚的社会与贸易 第六章 东方化时代 第七章 殖民 第八章 战争与新型道德 第九章 主政治 第十章 斯巴达与重装步兵国家 第十一章 雅典与社会正义 第十二章 生活方式:贵族 第十三章 生活方式:经济 第十四章 波斯人来了 第十五章 希腊的领导权:斯巴达与雅典 第十六章 伟大的希波战争 地图 年表 一手资料 进一步阅读书目 总索引 -
惧怕差异
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书。书名为《惧怕差异》,可是,至少表面看来,作者却似乎对差异无所畏惧。在“恐惧多样性”这个主题的统摄下,作者潜入古希腊自然哲人、喜剧诗人、悲剧诗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纷纭言辞掀起的急流当中,力求从“多”与“一”这个认识论上的主题洞穿古希腊先贤们教诲的奥义,寻根究源,探出一门关乎我们生活秩序的学问的起源。萨克森豪斯女士的雄心与气魄倒是颇有阿里斯托芬笔下那位著名的女治邦者的遗风。 这本篇幅并不算大的书涉及的内容却非常繁杂,依照先后次序讨论了一位喜剧诗人、四位前苏格拉底自然哲人,三位悲剧诗人的三部经典悲剧;此外还涉及了柏拉图的七篇重要对话与亚里士多德的大部头著作《政治学》。哲人与诗人们纷纷攘攘地挤在200多页的篇幅里,遵照本书作者萨克森豪斯女士的编排上演了一出“喜剧”,这出喜剧的英雄正是最后登场的亚里士多德。很难想象怎样的作者才能轻松地在一本小书中驾驭如此宏博的题材。当然,我们这些静候一旁的观众也不轻松,即便我们足够虔敬专注,要想看懂这出喜剧也没那么简单。我们至少先得熟悉这些古代先贤本人说了些什么。 -------------------------------------------------------------------------------- 中译本前言 序言 致谢 第一章 悲喜剧的序幕——阿里斯托芬《城邦民大会妇女》 第一部分 惧怕差异 第二章 前苏格拉底的挑战 第三章 女人及否定差异的悲剧:三个版本 第二部分 柏拉图与含混的统一诉求 第四章 苏格拉底与雅典城 第五章 《默涅克塞诺斯》和《治邦者》中的自然生成与统一 第六章 美好城邦:苏格拉底逃离悲剧 第七章 柏拉图的《会饮》:重估美好城邦 第三部分 亚里士多德:差异与政治科学的诞生 第八章 家庭的挑战 第九章 政治学研究:统一来自分裂 -
罗马的文学与宗教
传统观点认为,罗马文化,无论文学性还是宗教性,都已经被彻底地希腊化了。晚近的古代史学者重估了罗马宗教,他们强调:罗马宗教体系在其漫长的历史中,不断地适应新的挑战,出现了蓬勃的生命力和创造性。本书在此基础上进而提出,历史中的罗马文学并非一个人为的、寄生的、无关紧要之物,而是以一种宗教知识的身份,成为这个动态宗教文化的重要元素。作者主张对希腊罗马在文学和宗教上的传统进行反思,反对希腊中心主义和"基督教假设"的偏见,提倡一种更具创造力的文化互动模式。 本书对罗马宗教和文学领域的传统范式提出挑战,剖析“基督教假设”和“希腊模式”这两种偏见背后的理论预设,犀利地点评了拉丁语文学者在这方面已有的研究成果,并运用晚近的古代史学者重估了罗马宗教的研究发现,大胆地提出了一种基于罗马文化自身语境的新的解释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