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顿研究
这本牛顿研究的集子包括了作者年十几年来写的一些文章,其中每篇都论及牛顿科学思想的一个不同方面。虽然每篇文章都是分别写成的,彼此之间并无我少联系,但它们却并非仅仅是因为研究了同一个人思想的某个方面而被强行拼凑到了一起。其中心主题是,用概念分析的方法来说明基本的科学思想是怎样与同时代的主流哲学思想相联系,并且被经验控制所决定的。 《北京大学科技哲学丛书》总序 前言 第一篇 牛顿综合的意义 第二篇 牛顿科学思想中的概念与经验 第三篇 牛顿与笛卡尔 附录A 惠更斯与莱布尼茨论万有引力 附录B 引力是一种隐秘的性质吗? 附录C 重力是物质的一种本质属性吗? 附录D 虚空与广延 附录E 罗奥与克拉克论引力 附录F 哥白尼与开普勒论重力 附录G 伽桑狄论引力与重力 附录H 胡克论重力的吸引 附录I 伽桑狄和水平运动 附录J 运动状态与静止状态 附录K 笛卡尔论无限与无定限 附录L 上帝与无限 附录M 运动、空间与位置 第四篇 牛顿、伽利略与柏拉图 第五篇 一封示发表的罗伯特·胡克致伊萨克·牛顿的信 第六篇 牛顿的“哲学思考的规则” 第七篇 引力、牛顿和科茨 索引 人名译名对照表 译后记 -
近代物理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
《近代物理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主要内容:关于《近代物理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的引文我想引文我想说明一下。由于我主要是在处理迄今没有翻译过来的原材料,所以我必须对如下作者的著作的翻译负责:哥白尼(除了致教皇保罗三世的信外,那封信我使用了多萝西·斯延森小姐在其《对哥白尼宇宙论的逐渐接受》中的译文);开普勒;伽利略(除了他的《关于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和《关于两门新科学的对话和数学论证》外,在那里我引用了已指出的译文)笛卡尔,由我翻译的有关引文均取自库辛编辑人他的著作;摩尔的《形而上学手册》;巴罗;牛顿,由我翻译的有关引文均取自霍斯利编辑的他的著作。 -
雅各布·克莱因思想史文集
本书是雅各布·克莱因去世后整理出版的一本文集,原名为《雅各布·克莱因演讲与论文集》(Jacob Klein Lectures and Essays)。该书最能体现他全面的思想,充分反映了克莱因广博的学识以及对根本问题的深刻洞察和把握,其独树一帜的研究思路和风格非常值得广大哲学和科学史研究者借鉴。书中近一半的内容与科学史有关,大都结合希腊数学及其形而上学背景,彻底回溯近代自然数学化观念发生的必要条件——古代数学的符号化以及整个近代形而上学体系发生的革命性转变。 -
科学史与科学哲学导论
本书是为非专业的读者和大学生们编写的一本科学史与科学哲学导论性质的著作。面对科学的叙事与理解的二难问题,本书的新意在于采取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穿插进行的方式,清晰地解读了欧洲近代科学革命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哲学一直到牛顿科学体系建立的思想进程,论证了科学革命其实是自然哲学的转变:第一篇破除了科学史对于“事实”的误解;第二篇论述了亚里士多德与哥白尼之争在于自然哲学的根本不同;第三篇批判了科学方法之谜;第四篇详细解读了第谷、开普勒和伽利略在维护哥白尼学说中的不同路径;第五篇对库恩的科学革命观进行了合理重建;第六篇分析了科学与社会之间的关联;第七篇表达了作者试图整合内史论和外史论的新探索。 -
重构世界
《科学源流译丛》之一。综合了最新的科学编史学成果,简要概述了近代早期(大约从1500年到1700年)欧洲人的自然认识发生的巨大转变,特别突出了近代科学的宗教根源、炼金术、阿拉伯思想家的贡献、学科界限的转变、博物学等一般较少强调的内容,描绘了一幅更为复杂和多元的科学演绎图景。 本书旨在帮助读者理解近代思想家们是如何看待自然界的。他们认为这个世界中存在着哪些东西?如何解释这些事物及其变化?这种认识是如何获得的?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在1500年与1700年之间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 -
无之书
《无之书:万物由何而生》详细回顾了“无”这一概念的丰富内涵和历史沿革,从古代玛雅文明到伊斯兰艺术,从文艺复兴到莎士比亚,从牛顿到霍金,作者广征博引,娓娓道来,写就了一本通俗易懂而又妙趣横生的奇书。“无”是人类思想中一个玄秘深奥、难以捉摸而又不可或缺的重要概念。在哲学家看来,它就是虚空,是万物的起源;在文学家的手中,它产生了许多语义双关的俏皮话;而在科学家的世界里,它同样占据了显赫地位。从数学中的零到空集,从物理学中的以太到量子真空,从宇宙学中的大爆炸到暴胀宇宙,“无”始终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中心话题。无数例子证明,“无”是真实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