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尊经重义
《尊经重义:唐代中叶至北宋末年的新 学》在讨论学者生平、著述等情况时,特别重视史源学的梳理,使讨论对象的本初面貌“尽量原始呈现”。如对新《春秋》学家看似简单的生平介绍,作者即已尽量避免使用非第一手文献,如元人所修《宋史》,体现出严格的年代学标准与严谨扎实的取向。由于这种史源学方法的运用,长久以来有关这些学者生平、著述的一些未发之覆,因此而得到凸显。这种研究,自然是对《春秋》学史实背景的一种更真实、更客观,因而也就更合理、甚至更生动的建构,也就有可能形成对研究对象的著述、师承、学说及思想体系的更深层次的认知。 -
论易丛稿
本书收录了张政烺先生易学方面的最有影响力的文章凡7篇,如《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座谈会上的发言》、《试释周初青铜器铭文中的易卦》、《殷墟甲骨文中所见的一种筮卦》、《马王堆帛书<周易>经传校读》等,对我们现在解决相关领域的学术问题仍有较大启发。 -
春秋三传及国语之综合研究
春秋三傳及國語之探討 國史之有文字記載而極可靠者自春秋始。三皇五帝尚矣,實茫昧難稽,不可得而聞其詳。夏之建國,現亦僅知其為一大部落。商代雖因近世於地下史料發掘特多,可識其略貌,然尚不能斷定其史事,其記載少,無整部之史書可稽。西周初年亦無何詳盡記載,史記所載略可窺其一二,然其所本僅尚書、詩經、世本等書,故語焉不詳;且其敘述文武之事備而成、康以後反寥寥,可知周初歷史之難盡徵信。及至春秋,情形大變,儒家稱孔子筆削魯史而成春秋,遂有正式歷史之記載,開吾國史學之新紀元焉。 從歷史事實材料中看出,魯春秋、左氏春秋、國語確是在戰國時原已存在的三部書。魯春秋是春秋時期魯國史官當時所記的史書,左氏春秋和國語則是事後追記的史書,即到戰國時期把保存下來的春秋當時各國史料及與之有關各國的一些史料,所以是「薈萃眾史」,例如也曾採用了國語中一些史料,故左氏成書又晚於國語。但三書所記是同一歷史時期的史事,只是彼此的詳略和側量各有些不同,春秋最簡略,左氏最詳備,國語敘述事更繁而殘缺最甚 魯春秋成於魯國,左氏春秋最大可能成於三晉中的魏國而與楚國亦有關的人員之手,國語則集各國史料按國錄存而大為殘佚。這樣三部敘同一時期歷史而原來各自獨立互不關連的書,連流傳到西漢後,魯春秋作為經典被立於學官,因為獲得普遍傳習,左氏和國語只是那些有機會見到它的學者才得閱讀。 -
两汉经学与社会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新秩序与旧制度两汉经学兴盛的历史背景;传统的文化与文化的传统两汉经学的文化渊源;经学的传承与经说;通经致用下的汉代社会四章。 -
经与经学
本书介绍了经与经学的概念,并阐述了几部重要的经――《诗》、《书》、《礼》、《易》、《春秋》、《论语》、《孟子》等的内容,考证了各经的真伪。又介绍了经学的产生,经今古文的分歧,经学的兴起、衰落、中兴、复活的轨迹,并介绍了几部重要的经学著作。最后,还介绍了经学的附庸――文字学的基本情况。 -
郑玄辞典
《郑玄辞典》内容简介:一 本书的编纂,取材于郑玄所注的全部经书及其它著述。 二 郑玄注经中及其它著述中所释的词语悉予收列,其它串讲文义者,不予收录。 三 本书在同一词条下义项的分列,悉依郑氏原释文,以保存原貌。 四 每一词头、每一义项下,收录了郑玄关于这一义项的全部资料供读者选择使用,其排列之次序同引用书目之次序。 五 陆德明《经典释文》中的材料,附于相应的条目之下。 六 本书正文词条按照《康熙字典》之部首及笔画分部排列,同一部首的词,按其笔画的多少后为序排列;笔画相同的字,则按《康熙字典》的次序排列。 七 每一字头,先列单字,后列二字条,再列三字条……二字条的排列按第二字笔画的多少为序排列,于类推。 八 凡原材料摘自各种辑佚书的,则将辑佚书名列于该词条之下以备查考。 九 为便于检索,本书后附有郑玄词典条目笔画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