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学史发微
本书为作者撰写《易学史》中的主题论文汇编。本书从历史的角度综述了从先秦至近代易学典籍和人物的核心思想,勾勒了中华易学象数发展的主要线索,是简明的易学史纲要。 -
经义考新校
《经义考》为清初朱彝尊所著,收集先秦至清初研究经学的著作,著其作者、书名、卷数、存佚,并引历代学者之考论,再附以朱氏之按语,为我国最有系统之经学总目录,被誉为经学目录的集大成之作。现今《经义考》已经研究经学或传统学术所不可或缺的参考工具书,惜一直未有整理本。目前学界使用的主要为中华书局根据1936年版《四部备要》本缩印而成的,但由于其卷帙庞大,缩印后字非常小,且未加新式标点,学者使用颇感不便。为此台湾著名经学研究大家林庆彰教授,组织各方力量,费时十几年而成《经义考新校》。 《经义考新校》以卢见曾刊本为底本,参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四部备要》本,详加校勘,并加新式标点。该书的最大亮点是吸收了后人的研究成果,如把翁方纲所作《经义考补正》、罗振玉《经义考校记》和《四库全书总目》中涉及《经义考》之资料,一并附于相关各条目下,以资参证。 全书总字数约400万,分10册精装,附有书名和作者索引。 -
诸子概论
《诸子概论》内容简介:孔子德配天地,故不可得而名。孔子当邪说横行之时,故直指本心,以救其失,于是伦理道德,终古不灭。孔子修撰六艺,私人授徒,于是齐民可得而学。孔子虽述而不作,中国文化则实自孔子开之。 战国之世,孟、荀为儒家钜子,服膺孔子,以重其言,校以孔氏之学,虽不离宗,要因时为制,各有所偏胜,可谓善学已矣。 道家立言,以遮为显,老子尚有所立,庄子几于无所立矣。孔老孟庄,时则相接,以孔观老,以孟观庄,一遮一表,相反相成,得此而几也。 庄子之书,一言以蔽之,日复其性命之情而已。其所非刺者,则逆于性命之情者也。孟庄同时,其所感受,无不相同,其所以对治之方则异。 吾之所以最钦乎墨子者,在其能损己利人,足以药今损人利己之病。《大取篇》曰:“杀一人以存天下,非杀人以利天下也;杀己以存天下,是杀己以利天下也。”此心此志,吾尝以此自勉,亦愿世人三复斯言。 观商君治秦,其内外之政策,与今帝国相似,虽非长久之计,其致富强之速,则不可诬矣。 韩非法治思想,大体承继商君而修正之,然发明法意,大畅厥辞,商君之法得之而益显。 -
《礼记·乐记》研究论稿
《礼记·乐记》是我国第一部古典文艺美学的奠基之作。它以儒家思想为主,又杂糅道家、墨家、阴阳家等诸多学派的思想,哲学内涵亦十分丰富。“《礼记·乐记》研究论稿”,由上、下两篇组成,共六章。上篇为《乐记》的文献、文本研究;下篇为《乐记》的文化、哲学、文论等研究。《<礼记·乐记>研究论稿》力争使每个结论建立在可靠而详实的史料、全面而深刻的思考、科学而缜密的论证基础之上。 -
仪礼译注
《仪礼译注》讲述了《仪礼》是儒家礼学最早也是最重要的著作。然而,它素称难读,研究与阅读者望而生畏。鉴于此,《仪礼译注》将它译成易读的现代汉语,并加以注释。全书破疑释难,译文清通,不仅于经学,且于文化史之了解研究,大有助益。 -
宋刊周易本义(上中下)
《周易本义》是宋代理学家朱熹对于《周易》一书所做的注释,代表了宋代易学研究的最高水平。底本为宋咸淳元年吴革刻本,书末附有《周易五赞》及《筮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