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韵声系(上下)
这部书是沈兼士先生所编,刘文兴、葛信益等人襄助而成。沈先生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语言学家、文献学家,对后学启迪不遗余力。往者于三十年代幸接教诲,得以略窥为学门径。《广韵声系》这部书是把《广韵》原书所收的文字依照谐声的系统排列,在全书所出现的谐声声旁中举其最初的声符按四十一声类重编,每一声类序列《广韵》中声母相同的主谐字下所有的谐声字,每一字下都照录《广韵》原书的反切和义训,同时还在本字的旁边注出它的声韵部类和开合等第。纲举目张,条理统序,类似清人所作的《说文谐声谱》。不过,清人所作的《说文谐声谱》是以古韵部为纲的,《广韵声系》乃是以声类为纲,别具一格。根据这样的排法,我们可以从谐声的关系上研究古声母的类别和读音,还可以就同在一个声母下的谐声字做综合比较,研究其有关文字、语词的发展以及音义联属的关系。这是一部《广韵》改编本,很有用处。 -
宋本广韵
文化,古代和现代不同,表现在辞书上,古代也和现代不同。为了文化的传与承,为了语文的教与学,辞书应运而生。古代的辞书,在字书出现之后,又有韵书,韵书是按韵(韵是汉语语音的要素)编排、依韵检字的辞书,在现代辞书中,韵书只占极小的比例。而在古代则不然,『唐从盛为诗赋,韵书当家置一部,故陆、孙二韵,当时写本当以万计。』(王国维书吴系将氏藏唐写本唐韵后)唐宋是韵书的兴隆时期溯其原始,南北朝时期,韵书和音义书已臻发达,诸家蜂起,隋文帝开皇(五八一—六OO)初年,南北精英,即当时的音韵学家、人文学者、诗人共十人参与的长安论韵是中国音韵学史上的重大事件,导源于此,仁寿元年(六O一)陆法言的切韵成书。 宋代在统一中国后,偃武修文,为了科举考试的需要,封神榜 初诸帝很重视韵书、字书的规范工作。王应麟(一二三三—一二九六)玉海卷四五『艺文·小学』的『雍熙新定广韵』条云:『太平与国二年六月丁亥,诏太子中舍陈鄂等五人同详定玉篇、切韵。』是年为公元九七七年。 -
音韵学通论
《音韵学通论》一书由中华书局初版于年。本次改正了其中的排校错误及少数提法,同时增加了《五音集韵》和《古今韵会举要》的简介、部分用例及“主要参考文献”等内容,是书出版一年来,承蒙读者不弃,使其暂得承乏献芹,部分高校且采用作研究生教材或本科生参考书,对此,本人既觉荣幸,更有履冰惶恐之感。 -
上古汉语的辅音系统
本书原题The Consonantal System of Old Chinese,刊载于AsiaMajor 9(1962):58-144;206-265。汉译本完成后,承作者蒲立本教授对译文予以审订,并且作了若干增补,附于书后。译者表示深切感谢。为了便于中国读者的阅读,译者根据中华书局的建议对文中音标作了少许改动。而且改动范围只限于上古汉语、中古汉语、藏文转写、日语转写和汉越语转写。 序言 符号和缩写 1.《切韵》系统 2.上古汉语的声母g和h 3.喉塞音的音值 4.h在西汉的音值 5.舌根鼻音η、ηh 6.η的转写 7.圆唇喉音和舌根音 8.6和hw的分布 9.圆唇喉音、圆唇舌根音与唇音的谐声关系 10.舌根音和喉音的腭化——介音i/j的来源 11.舌根音腭化的年代 12.舌齿塞音 13.舌齿塞音的腭化 14.卷舌音和介音-l-的失落 15.舌齿擦音 16.*θ->*h- …… 40.鼻韵尾 41.仄声的鼻韵尾 42.*-η跟*-h或*-η之间的交替 43.唇韵尾 44.唇音在异化作用下的消失 45.对第一部分的附加说明 附录:(1)匈奴语 (2)写在《上古汉语的辅音系统》之后 参考书目 (1)中国古代著作 (2)现代著作和论文 …… -
广韵校本 全三册
《广韵校本(套装全3册)》内容简介:我国古代音韵学的研究源远流长,自汉末魏晋始,各个历史时期都留下了不同类型的音韵学文献。这些文献既包括古人分析和描写古汉语语音的韵书、韵图,也包括系统研究古汉语语音状况的古音学专著,可谓弥足珍贵。二十世纪以后,随着西方语言学理论的引入,音韵学在研究方法和研究材料上都有较大突破,出现了一批经典著作,成为进一步开展音韵学研究的出发点。 -
汉魏晋南北朝韵部演变研究(第一分册)
本书由罗常培、周祖谟合著,原计划根据汉魏晋南北朝的诗文押韵和其他方面的资料,论述汉魏至陈隋 820多年间韵部演变的过程,拟分四分册:1.两汉时期,2.魏晋宋时期,3.齐梁陈隋时期,4.总论。后来仅有第一分册于1958年在科学出版社出版。本次出版,又收录了周祖谟先生《魏晋宋时期诗文韵部的演变》(1948年稿,1981年重订)、《齐梁陈隋时期诗文韵部研究》(1948年稿)两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