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学博采录
校 點 説 明 《經學博采錄》為桂氏晚年所作,生前未有定稿。現常見版本有1943年《敬躋堂叢書》12卷本及1941年《辛巳叢編》6卷本兩種,前者底本為源自作者未定稿本之傳鈔本,其中多有重複變亂之處,而後者底本則出自桂氏家存之最後修訂本,復經王欣夫先生“校除複重,條次先後,重定為六卷”者(王欣夫《〈經學博采錄〉跋》)。兩者相較,《辛巳叢編》本較精,《敬躋堂叢書》本較詳,不可偏廢。另有遼寧省圖書館所藏廣雅書局校鈔本,雖文字多有顛倒訛誤遺漏者,但亦間有佳善處,可補《敬躋堂叢書》、《辛巳叢編》兩本之不足。有鑒於此,本書校點採用如下步驟: 一、以《辛巳叢編》6卷本為底本,以《敬躋堂叢書》12卷本為校本。除通用字不出校外,凡文字差異處皆出校。 二、以廣雅書局校鈔本參校。具體步驟如下: 1、《敬躋堂叢書》本與《辛巳叢編》本不同處,以廣雅本參校。 2、廣雅本與兩本皆異處,若為明顯手民之誤則不出校,若涉及人名、地名、書名,或有關文義者,則出校。 三、校勘過程中,盡量查考原文,以定是非。 四、底本原文不作改動,於各校記中對各本差異加以鑒別説明。 -
仪礼注疏(全三册)
《仪礼》是儒家经典之一,也是先秦时代有关社会习俗和礼制的资料总汇,对研究儒家思想和古代社会生活极具价值。历代为之作注解者很多。唐代编《五经正义》,将郑玄注和贾公彦疏作为钦定的《仪礼》注释,编成《仪礼注疏》,成为后世最权威的《仪礼》读本,与其他唐代钦定儒家经典注疏统称为《十三经注疏》。唐以后多次重刻,但质量良莠不齐,版本多有异同,错讹亦难以避免。有鉴于此,王辉先生潜心数载,将此书重新校勘整理,比较异同,择善而从,并吸收了历代学者研究《仪礼》的成果。各卷后附有校勘记。本书将成为《仪礼》最好的版本。 -
十三经注疏(清嘉庆刊本)
本书为影印清嘉庆二十年至二十一年阮元主持校刻的“重刊宋本十三经注疏”,精装5册,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十三部书的汉魏古注与唐宋人疏解。此本字大可读,为文史研究者所必备。 -
四书章句集注
《四部要籍选刊:四书章句集注(套装共3册)》是宋代著名学者朱熹的代表作,也是南宋以来学术价值最高,影响最为深远的经典著作之一,主要内容为朱熹对《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四部古书所作的集注阐释。《四部要籍选刊:四书章句集注(套装共3册)》存世版本甚多,清嘉庆吴志忠刻本是其中较好的一种。学界通用的中华书局版《新编诸子集成•四书章句集注》点校所用的底本就是清嘉庆吴志忠刊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朱子全书•四书章句集注》也将《四部要籍选刊:四书章句集注(套装共3册)》作为重要的参校本。已通过正式途径向浙江图书馆购买了其馆藏清嘉庆吴志忠刻本的全书书影,并获得了相关的使用权。 -
韩诗外传集释
《韩诗外传集释(繁体竖排版)》由韩婴撰,许维遹校释。清人考订全书的以赵怀玉的校和周廷寀的注为最着。这两部书,在一年内相继印出,但互不相见,所校各有异同,因此互有得失。吴棠合刊为一书,一般都认为是善本。许维遹先生收集了有关的校注材料和不同版本,约有数十种之多,并旁及诸子、类书和其它材料,悉心剪裁,同时加上他自己的意见,撰成《韩诗外传集释(繁体竖排版)》。但到许先生去世时止,《韩诗外传集释(繁体竖排版)》尚非定稿。现经校读,核对引文,统一体例,改正了一些误字、标点和个别文字,排印出来,供研究者参考。《韩诗外传集释(繁体竖排版)》定名为韩诗外传集释,实际上,许先生的劳动更多的是化在集校这一部分上,仅有少数地方作了集释的工作。由于许先生已作古人,未加更改。 -
尚书古文疏证
《尚书古文疏证(附:古文尚书冤词)(繁体竖排版)(套装上下册)》介绍清阎若璩的《尚书古文疏证》被认为是“伪古文《尚书》”的“定案”之作,长期以来享有盛誉。如黄宗羲曾谓其“取材富、折衷当”,“仁人之言,有功于后世大矣”(《尚书古文疏证序》);纪昀等人谓其“反复厘剔以袪千古之大疑,考证之学则固未之或先矣”(《四库全书提要》)。《尚书古文疏证》原书八卷,目録凡列一百二十八条,有缺失。此书为《尚书古文疏证》之点校本,且有详细的导读,可帮助读者理解。